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祥 《金卡工程》2009,13(3):13-14
法院变更罪名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存在原因。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说,检察权不能等同于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司法权也不能和审判权混为一谈,法院变更公诉罪名问题反映的是公诉权和审判权的关系,审判权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居于核心地位,我国目前"流水式的诉讼构造"应向"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转变。法院变更公诉罪名的行为涉及正义、人权和效率等多元价值问题,法院直接变更罪名当然符合诉讼经济原则,但程序正义和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赵伟初  赵新燕 《金卡工程》2008,12(11):15-16
本文从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的公诉审查规定的区别与特点出发,分析了修改后的公诉审查程序的缺陷,提出了我国公诉审查程序的重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罗奕炫 《中国外资》2013,(15):28+30
庭前会议制度,是起诉和审判的中间程序,是对刑事审判程序的重要补充。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将有效解决回避、证人出庭申请、非法证据排除、控辩双方证据开示等事务,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将进一步促进控辩双方权利平等及更好保障庭审集中、有效进行。本文拟从公诉实务视角浅析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制度相关程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庭前审查程序的设置与一定的庭审模式相联系,它不仅应适应一定的庭审模式的需要,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庭审功能的发挥。我国的庭前审查程序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存在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张玮玮 《金卡工程》2010,14(8):80-81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审判制度进行了改革,吸取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合理因素,在"控辩式模式"之下,继续沿用原有的以阅卷权的方式来进行审前证据信息披露,已不能适应刑事诉讼中对实质公正和诉讼效率的追求。2008年新《律师法》的实施更是扩大了公诉机关庭前的证据开示范围,却并没有规定辩护律师的证据开示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需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本文仅就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构建中几个存在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徐明育 《金卡工程》2010,14(11):73-73
当前是否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是否是适格的民事诉讼当事人、民事公诉与民事处分权原则是否相冲突、民事公诉是否与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相悖等方面。而实际上,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具有坚实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有着宪法和程序法的基础,符合民事诉讼的目的、符合诉权的理论和世界各国的通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事案件检察机关都能提起公诉,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定。  相似文献   

7.
刘浪 《金卡工程》2009,13(10):63-63
量刑建议制度是量刑建议在整个刑事诉讼中的动态运作过程及其相关一系列程序制度的总称.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公诉职能,加强量刑法律监督,实现量刑程序和实体公正,提高司法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8.
陈峰 《金卡工程》2010,14(9):89-89
在检察工作中,刑事公诉是联系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的枢纽,是检察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的集中体现。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公诉不仅是承前启后的枢纽环节,而且在审判前程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刑事公诉机制的改革实际上是检察机关根本职能和基本制度的完善,是整个检察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要立足于追诉犯罪,着眼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健全刑事公诉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田文军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1):143-155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系2012年新《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改变我国"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的司法现状。但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制度定位有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不应定位为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而应定位为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权;其二,程序设计不够科学,立法者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程序设计存在诸多漏洞,引发实践中诸多问题,应予以矫正。中国未决羁押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检察官的中立性不足和逮捕功能的异化。此根本原因不仅存在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中,亦存在于审查批捕程序中。未决羁押率的降低,与其寄托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不如在审查批捕程序中便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沙卫鹏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1):121-139
从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角度来考察,不难发现脱离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审查,理论上无法构建体系化的诉讼模式,实务上也充斥着程序空转的“陪跑”悖论。昔时掺杂浓厚司法与行政两权对抗的司法审查技术,可以尝试以请求权基础来构建一套较为统一与温和的行政诉讼法体系,即对以《行政诉讼法》第1条为起始的诉讼目的进行全新的解释学阐微。相对弱化而非否定合法性审查作为诉讼要件的地位,将诉讼请求作为一独立的诉讼标的予以分析,可消解监督行政异化为权力衡平之术的质变,亦定分止争而尘埃落定。与第1条休戚相关的第2条与第12条也应做出相应解读,前述两条中的“认为”句式表征了此处应一致解释为原告的诉讼理由,或者是第49条所指明的拥有具体诉讼请求的表现。而第6条可限缩解释为与诉讼请求有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诉讼请求框定了案件审理范围,是诉讼类型化的依据,对行政行为的审查根源于此、受制于此,而不是来自监督行政的需要。以请求权基础为核心的纠纷解决模式可容纳司法审查的裁判模式来直面争议,促进实现案结事了的诉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裁判文书考察表明,我国法院对《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适用在程序上以再审为主,在主体上经常表现为公、检、法多方合作,在处理方式上则以驳回请求为主。法院在通常诉讼程序中查处虚假诉讼的动力不足、手段匮乏,是目前虚假诉讼规制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不应抛开一般理论就事论事,而应将制度原理与对策性建言有机结合,在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化的背景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综合考虑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介入、诉讼要件审查与实体请求审查、通常证明标准及其提高等程序法理的基础上,未来法院可以在诉讼进行的不同阶段,根据案件审理的不同走向,对疑似虚假诉讼做出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请求、确认虚假诉讼等多样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审前程序犹如刑事诉讼整个大厦的地基,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性的建构,之后的诉讼程序将难以为继.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传统诉讼理念中强调对犯罪的控制,奉行“职权主义”的诉讼构造,普遍实行警检一体化,“起诉法定主义”和“卷宗移送主义”等法律制度.司法审查机制在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缺位造成我国刑事诉讼的重大结构性缺陷,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德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运作的良性经验,反思我国的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13.
谢敏 《金卡工程》2010,14(11):94-94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撤回公诉制度存在法律规定模糊、实际操作混乱的问题,直接侵害了被告人和被害人权利。本文通过对撤回公诉制度的司法依据和运行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撤回公诉制度的具体建议,以期规范撤回公诉制度,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维护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当下检察机关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进行了大量制度创新,凸显了诉前程序的独立价值,并逐渐演变为由检察机关深度参与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机制。实践的突破对既有诉前程序理论与规范的冲击也随之而来,反映出检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一体化的制度设计造成法律监督范围、管辖规则以及公共利益救济等方面的诸多矛盾,根源在于传统的诉讼思维遮蔽了诉前程序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价值。厘清诉前程序的功能价值,应将其从诉讼场域转向治理场域,实现从司法审查到协同治理、从程序警示到实质性救济、从事后救济到风险预防的三重转变,并从磋商程序的适用规则、检察机关一体化管辖以及协同功能的保障措施与限制措施等方面完善当下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金卡工程》2009,13(5):71-71
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裁判公正、诉讼效率以及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存在着法律缺位与解释不足的问题,应尽快确立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促进公诉变更的正当化运作。  相似文献   

16.
答辩失权制度作为确定当事人双方争议焦点的一项诉讼程序制度,其具体的定义为在规定的期间内一审被告或者二审上诉人,由于答辩行为未能实施而导致之后的答辩权利丧失的一项制度,目前在国内普遍认同一个观点即被告提交答辩状进行答辩不仅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责任。答辩失权由于直接关系到诉讼的效率和双方主体间的公平性,因此答辩失权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对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答辩失权的法律后果、答辩失权的内容、答辩失权的例外等方面简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起诉状一本主义是我国刑事诉讼公诉方式改革面临的一种选择。日本是大陆法系卷宗移送主义公诉方式转向起诉状一本主义的唯一国家,因为受到职权主义诉讼传统和相关制度的制约,日本的起诉状一本主义在实践中不能实现其在英美法系国家所具有的防止法官预断和保障庭审实质化的功能,处于一种公正和效率均失的尴尬境地,具有同样职权主义诉讼传统的中国在公诉方式改革中必须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8.
向凯雄 《金卡工程》2009,13(10):51-51
行政公诉是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它不同于普通的行政诉讼,也区别于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诉的爱案范围是构建行政公诉制度的核心和焦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行政公诉中的公共利益并不是一个有固定含义和界限的概念,而是开发的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王婷 《金卡工程》2010,14(8):139-139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是指公诉人在出庭支持公诉发表公诉意见时,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认罪态度和社会危害程度,代表人民检察院建议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在适用刑罚种类、幅度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的一种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20.
徐飞飞 《金卡工程》2010,14(7):75-75
超期羁押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本文将通过分析超期羁押存在的成因,进而在诉讼体制、羁押期限、审查程序和制裁制度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机制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