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菲 《沪港经济》2013,(10):38-39
759阿信屋(以下简称阿信屋),是香港一家连锁食品专门店,主要廉价销售来自日本、韩国、台湾的零食、副食品和饮品。“759”为母公司CEC国际控股(00759)(以下简称CEC国际)的上市编号,“阿信”则取自1980年代日本电视剧《阿信的故事》,引申为坚毅的精神。CEC国际的公司主臂林伟骏在2010年创办了阿信屋,首间分店位于新界荃湾。截至2013年7月20日,阿信屋在全港共有143间分店,数讲远超四洲国际。  相似文献   

2.
正阿信算得上年轻有为,今年刚30岁出头就担任花镇党委副书记,分管眼下最热门的乡村振兴工作。他是2020年初才到花镇工作,时间不算长。但是乡村振兴这一摊事,阿信算是接触比较早的,现在分管这块工作虽然不能说是轻车熟路,倒也是颇有想法。"亮点,还是亮点啊!"2013年,阿信在花县经济开发区工作。2017年,阿信调到水镇担任人大副主席,分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樊苏华 《首都经济》2006,(6):110-111
湖南卫视似乎暗中和央视叫板。在央视推出泰国电视剧《凤凰血》不久,就以独到的眼光重播了为人们所熟知的日剧《阿信》。早在十几年前,《阿信》就在中国大陆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在大众审美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阿信》的重播,依然再掀收视高潮。说湖南卫视在全国卫星转播平台上,日益暂露头脚,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的话语,按下不表。单说引进国外剧集的独到眼光,的确和老百姓对文艺作品的认知,认同真切的内心感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1997年9月18日,八佰伴日本公司宣布破产。该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是二战后日本流通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破产。八十年代中期,一部讲述普通日本女性艰难创业的电视连续剧《阿信》,引起了中日两国无数观众的共鸣,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个企业的名字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八佰伴集团。据悉,《阿信》是以八佰伴的创始人加津女士为原型的。在这以后,八佰伴的事业不断拓展;总部移师香港,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党员、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同志,从参加工作以来,由一般干部到领导职务,他始终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出现在人民的心目中,深受人民的爱戴,可以说,他为虎城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构想虎城的发展蓝图,他想尽了“千方百计”;为安排好虎城的大好河山,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为体察虎城的民情,他访遍了“千家万户”;为传播党的致富政策,他说尽了“千言万语”;为了虎城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他历尽了“千辛万苦”,4万虎城群众亲热地称他为“田坎书记”。2007年2月1日,邓平寿积劳成疾因病不幸去世。  相似文献   

6.
因为他,一个偏居西部内地的小军工厂变成了中国的“彩电大王”;因为他,中国的老百姓早早走进了“彩电的春天”。有人说他的离开是因为他“没有达到当地政府的更高预期”;也有人说他的离开是因为他的“长虹将成为民营企业”的野心惹的祸。但不管怎样,他在中国家电业所占据的位置,都是无人能够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你跟他说“接轨”,他跟你谈“国情”;你跟他谈“国情”,他跟你说“接轨”。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中国人都懂,也只有中国人懂。  相似文献   

8.
20年前,他离开老家来到重庆黄桷坪打工,几年之后,他成为重庆最早的人体模特,并在四川美术学院争得了“第一名模”的称号。和“棒棒”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一个“画家”;和美院师生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一个“棒棒”。  相似文献   

9.
王晓慧  张晶 《新财经》2007,(2):32-37
当人们还在为争得一个“铁饭碗”而挤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郑秀康毅然辞去公职当起了鞋匠;当温州鞋企为欧盟壁垒大伤脑筋、进退两难的时候,他已经给康奈贴上了“世界制造”的标签;当60%份额的温州鞋涌向海外的时候,他依然坚守着10%外销,90%坚守国内市场的战略;当国内叫嚷“狼来了”的时候,他已经自称为“狼”打入国际市场……他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叛逆者”,他以企业斗士的姿态,走在了温州经济前沿。  相似文献   

10.
守望心灵     
有人说,他写的是“一句诗”,也有人说,他写的是“科学诗”,还有人说,他写的是“哲理诗”。其实,无论怎样称说,他写的诗正如叶永烈所评价的那样,“它像警句那样短小精悍,叩人心扉;它像寓言那样寓有哲理,给人教育;它像诗歌那样富有形象,使人联想。”  相似文献   

11.
张岩 《沪港经济》2005,(11):30-33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和武汉市政府共同举办的 2005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表彰全国2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庆典上,有一位来自 上海的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荣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他领导的企业,在上海 百强民营企业中名列第25位。他始终以“民营企业家”自豪;他用5年时间创造了 一个企业45年生产价值的总和;他将自己的人生比作“长篇小说”;他是一位不解决 问题不睡觉的“狂人”。有人说他率性、大度,有人说他是“性情中的大侠”……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贫富观是他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的中国还很穷;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需要实行“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能“同步、同等、平均富裕”;社会主义允许“先富”与“后富”,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3.
郭进考是农业科学界的名人。他的名字也许不如一些“歌星”、“影星”那样家喻户晓,但是,在“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名单上有他;在“国务院政府终身津贴”造册表上有他;在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省长特别奖、省劳动模范、省管优秀专家、市长特别奖等等许多精英荟萃、人才济济的群体中有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在这改革的时代 ,以“创造论价值 ,以贡献论英雄”的岁月 ,万象竞择 ,百舸争流。本文的主人公 ,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 ,是一个跨世纪的铮铮男子汉 ,人们还馈赠他一个绰号“黄老邪”。他到底邪不邪 ?究竟有多邪 ?我们专门采访了这位新闻人物“黄老邪”建平县食品总厂厂长黄金民。“黄老邪”不听邪辽西这片黄土地培育了他的根 ;四载军营的生活锤炼了他的骨 ;多年的商贸生涯铸就了他的魂 ;书海寻觅撑起了他的胆。他 ,4 0岁 ,一表人才 ,气质、风度、胆识、谈吐 ,无不展示非凡的内涵。有人说他是怪才、奇才 ,也有人说他还颇有棱角 ,棱得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7,(25):40-42
年轻、聪明、能力强,这是刘峥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从工作角度看。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从生活角度看,他家庭环境也不错。然而,一次次与供应商“朋友”的“黑色交易”。最终让他在牢狱之中度过“不惑之年”。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先生生前一直用他那“永不枯竭的灵感”,忠诚着祖国,报效着人民;20年来,心系草原,情牵大漠。中央评价他是“人民科学家”,他很欣然。  相似文献   

17.
《老区建设》2021,(7):35-36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却支撑起四个家庭的希望;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却养活了一个“十口之家”;他的学识并不渊博,却向世人展现了爱的真谛;他就是万安县涧田乡麻源村曾经的贫困户姚文慈。“多亏了文慈,他真是一个好人。”72岁的老人张继化说。  相似文献   

18.
乔向飞 《魅力中国》2014,(14):94-94
庄子运用一系列赋予哲理的故事启发我们的思维,从他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道”、“游”这两个关键字。庄子用这两个宇向我们展示了他所感受到的“虚性的”、“活的”空间的魅力。他顺应万物的规律而通晓“无为而治”的大道;他挣脱物累,而到达“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生命高度。即使无法摆脱世俗的限制。也依然“逍遥而游”。  相似文献   

19.
25年前,他开在天津路上的“人人餐馆”,改变了上海“公共食堂”式的餐馆经营模式,用“宾至如归”的服务让上海人感受到在饭店用餐的便捷舒适;21年前,他在肇家浜路888号开了“天天渔港”,把港式粤菜和茶点带入上海,开启了上海饭店“生猛海鲜”新时尚;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人的眼中,沈克俭应当属十足的务实派,因为他的经历足以证明他是最令今人信服的“三栖”人物。所谓“三栖”,是指“企业”、“政界”、“商界”,沈克俭恰恰趟过这“三条河”。 前30年,沈克俭一直在黑龙江纺织服装企业的最基层工作,这便铺垫了他扎实的纺织业根基,也酝酿了他对纺织业的深厚感情;以后他又升任黑龙江省纺织厅副厅长,再到原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任司长,几年的“官阶”练就了他对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远见卓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邃的思考力;如今坐在中国纺织物资总公司总经理位置上的沈克俭正信心百倍,他要重塑一个实业,他要把多年在企业、商界、政界所积累的人生经验付之于改革时代中国最急需的实业建设。——中国纺织物资总公司正是他的实业基础,也是他的理想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