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独有偶,中国在改革开放、振兴农村经济、扩大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中,广大农民的“两离两不离”(离乡不离土和离土不离乡)与战后日本迅速发展的农业兼业化,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所表现出来的客观效果上也不乏共同点。因此,研究战后日本农户的兼业化,借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中国农民“两离两不离”所产生的双重后果,对于搞好整治整顿、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胶州市农村调研获得数据的分析,试图从微观层面考察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农户的兼业程度,二兼户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于纯农户和一兼户;农户兼业主要通过劳动力水平及利用状况、耕地占有和利用状况以及农用物资投入强度等途径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确立适度规模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农户分工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新疆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村2003-2006年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在百户调查家庭兼业类型中,家庭全年总收入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纯农业类型、以非农业为主兼营他业类型、以农业为主兼营他业类型,纯非农业类型、其它类型。分析2007年的调查数据,农户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情况、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和地块数量、家庭固定资产以及家庭收入等因素都对农户兼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logit模型分析它们对农户兼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家庭成员平均文化程度对农户兼业影响最大;家庭男性劳动力是家庭中从事除农业以外其他产业的主力军;增加家庭年经营的土地平均面积,农户兼业的可能性下降;家庭经营的地块数、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情况对农户兼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成效,弊端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程  王皓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1(3):45-47
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一方面保证了农业对工业化的贡献作用,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刺激了兼业农业的兴盛等,因而取得了特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农业保护政策使日本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保护了无效率的小农场,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国际间农产品的贸易摩擦等,因而又表现出不少弊端。这些对于与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中国农业来说,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数据包括分析方法和明瑟方程,研究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农户家庭经营和兼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都能实现农户收入的增长,家庭经营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对增加农户收入的效果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农户兼业经营的行为特征入手,从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机械化和技术进步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户兼业行为如何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变动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农户收入、储蓄、金融资产、社会负担、人口和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相关;对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购买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探讨了农户购买行为变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265户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特点进行解析,构建包括农户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资源禀赋和区位影响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文章指出,青羊镇农户兼业行为普遍,从纯农户到非农户,家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逐步增大;不同类型农户在耕地流转的规模、模式和耕地流转前后用途变化方面都有所差异;纯农户基于生存保障的角度,不积极将耕地转出,一兼户意识到耕地的潜在价值,流转决策因子以生存和经济因子为主,二兼户和非农户基于耕地资产收益的角度,流转决策因子以经济和区位因子为主导。文章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点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耕地流转,是整合耕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pulation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post-war Japan. We trace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into urban areas, in parallel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war. The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into urban area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Tokyo, Keihanshin (Kyoto-Osaka-Kobe) and Nagoya. We also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Japan in the period from 1965 to 1985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wo spatial phenomena; firstly, 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existing metropolitan areas and, secondly, the spatial dispersal of urbanized areas.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农业综合开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战后,日本通过制定系列法律,大力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合理布局农业,推行土地改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本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稳定粮食、加快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景气循环的全景考察,发现中国经济现状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970前后,日本进入大众消费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所有要素贡献率都呈下降趋势,日本政府通过调整产业政策,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对比日本的发展历程,中国应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和产业转型的步伐,扩大国内消费,避免经济的过度虚拟化。  相似文献   

14.
《World development》2001,29(3):549-56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nonfarm income of rural farm households in Honduras. It uses the nation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 from 1993 to 1994. Income from nonfarm wage and self-employment represents 16–25% of farm household income and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middle and higher income strata. Nonfarm wage labor is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in small rural towns and in the industrial free zone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while self-employment is particularly develop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 Access to nonfarm wage employment is confined to educated individuals that belong to large households, while female members of wealthier households are mainly involved in self-employment. Food security is strongly enhanced through the engagement in nonfarm activities. Moreover, nonfarm income enables farmers to purchase external inputs for improving yields and labor productivity. Suitable policies to enhance nonfarm employment include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reduce labor intensi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s well as public investment and credit services to improve access to nonfarm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各国(地区)经济发展运动的内在迭加形成了东亚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总绩效和总趋势。因此,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个加速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整体,也囊括了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若干范示。日本经济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功的发展模式颇具典型意义,对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经济体系在长期内的波动都会受到该经济体系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日本经济也不例外.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利用哈罗德中性C-D生产函数分析日本战后的经济增长,认为劳动、资本以及技术是驱动或制约日本经济的主要内因.然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三种因素的驱动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战后赶超期日本通过"温和"的金融约束实现了金融深化,但金融约束政策在应该放松甚至退出的时机没有放松或退出阻碍了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自由化以来日本通过市场增进--体系重建与改进监管并进的路径实现了金融深化.日本的经验证明金融部门的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效果视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而不同,不同经济体应视各自经济体的情况选择金融深化的手段.日本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制度"创新"与"监管"并举的做法对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农户金融服务体系构成性质相同,均为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但业务运行存在实质差别。通过对两国农户金融服务的深入对比显示:一方面,印度商业金融比例高、政策性金融业务广泛深入、合作金融合作性质明显,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印度农户金融服务的非生产性质需要引起注意,在完善农户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协调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金融服务的比例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战后,在实现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方面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突出本国特点的路子.对日本战后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农地流转的就业缓冲和增收致富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日本在农地流传方面具有就业缓冲和增收致富功能,阐述了就业缓冲的形式及其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作用,赞同小农所有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模式是有生命力的观点,认为日本社会稳定和整体实力的迅速增强是与维护小农的根本利益分不开的,其反过疏化的政策扶持了小农在本地区的增收致富与发展,尤其是农地流转的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小农手中,使得小农能够排除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扰,通过保有农地的长期所用权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提出值得我国在农地流转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