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正确认识企业转制与优化银行债权的关系。首先二者远期目标一致。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企业最大债权人。具有关资料显示,其债权占企业债务的80%以上,而国有企业与商业银行已构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90%以上投放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钱学善 《经济师》1995,(1):24-25
也谈银行债权变股权钱学善近来,一些专家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把银行的不良债权转为对企业的股权之构想,这个构想的提出如平静的湖水荡起阵阵涟漪,引起企业界的极大兴趣。确实,债权换股权办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化解企业的债务危机,避免企业因为资...  相似文献   

3.
目前,银企间不良的债权、债务关系困扰着银企双方的正常转轨,部分企业以各种形式“架空”银行贷款,不仅严重危害了国有资产的安全,而且也使银企双方陷人困境。要妥善解决银企间这种不良的债权、债务关系是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债权转股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权转股权的意义深远。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降低企业负债率、改变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有积极意义,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亦有积极的影响。一、债权转股权的含义所谓“债权转股权”(以下简称“债转股”),是由国有商业银行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它不是将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更不是将企业债务一笔勾销,而是将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5.
优化贷款存量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唯一途径李国庆,王文学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和专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不良债务和债权;例如从河南安阳市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来看,其不良债务、债权1994年已达335825万元,占银行全部贷款存...  相似文献   

6.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相反的例子却屡见不鲜。这样的事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当事人的特殊身份,拥有债权的一方不是个人而是特殊的企业———银行;承担债务的一方也不是个人,而是企业———一般的企业,非银行的企业,甚至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性质的企业。目前,这样的关系发生在银行与其它一般企业之间,而且这种情况比较普遍,银行的许多债权变成了不良债权,其中有些变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债权。产生信用危机的原因1.中央银行的信贷周期性紧缩从“经济周期说”的观点来看,企业欠贷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浅论企业改制对银行转轨的冲击及其现实意义章玉山,张海林,范业荣一、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中受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冲击(一)债务的冲击。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时,受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冲击最大的是银行债权的冲击。企业的沉重银行债务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上市公司债务结构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择农业上市公司2001年~2006年作为数据窗口,共171个混合数据样本,对农业上市公司债务总体水平、债权人性质结构、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市场价值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债务水平与企业市场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债权治理在农业上市公司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银行作为农业上市公司的重要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积极的监督效应,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其中银行短期借款对企业市场价值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宗民 《经济论坛》2003,(21):77-78
一、我国银企关系的现状1.巨额不良资产是背在银企身上沉重的历史包袱。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难点是改善银行和企业的债务关系,改变银行面临的“硬负债,软资产”的困境。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一方面是银行的不良债权,另一方面又是企业的不良债务,这已成为背在银行和企业身上沉重的难以化解的历史包袱。2.企业信用低下以及信息严重失真导致的最终后果是银企关系扭曲,银行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企业信用低下,信息成本增加,信贷风险上升,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水平(表现为向上浮动)来增加预期收益;另一方面贷款利率高,又会带来两种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企业和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将两者紧紧地捆在了一起,不是互相制约,彼此牵累,就是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只有实现后者,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银企关系,才能真正达到相互支持,依存和发展的目的。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日趋紧张。就银行而言,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资金周转速度减慢,经营效益趋降,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就企业而言,高负债经营状况严重,资产负债率上升,部分企业无力归还银行贷款,导致银企债权、债务矛盾,引发诉讼,这是以资金供给制为基础的传统银企关系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1.
企业改制影响企业相关各方利益,尤其影响银行资产的保全与增值。分析了企业改制对银行资产的积极影响、负面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防范治理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以最大限度维护银行资产债权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1995,(10)
处理企业债务的新招法如何处理企业的债权债务问题,以前曾有人提出将银行债权变为股权,去年,人民银行的一位人士称,人行对此进行可行性研究。青年经济学者李玉山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债权变股权根本无法进入实际操作。试想,假如是一家日薄西山的企业,债权变股权之后,...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1994,(10)
国家制定出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新规定针对国内一些企业在转轨、改制之时,造成银行债权“悬空”,信贷资产无端受损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最近制定出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新规定。要求对转制企业的债务清偿情况进行检查,有关银行应按合同规定收回贷款和利息,或与债务...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 ,并且存在大量不良债务已经是不争之实。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 ,也逐渐面临企业所欠不良债权 ,即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的困扰与威胁 ,如何化解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不良债务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它直接关系到银行能否稳住不倒 ,继续发挥“公共加油站”的作用 ,以及企业能否摆脱包袱 ,发挥活力等重大经济问题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形成的历史原因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国家给予两种人行使企业控制与经营决策的权力 :政府官员与企业管理者 ,后者与工人一起成为“…  相似文献   

15.
李婷  王瑜 《发展研究》2005,(2):23-24
债转股即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合法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投资,使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变为股权即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我国目前的债转股仅指银行债权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对借款企业持有的股权。债转股是由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作为国企改革摆脱债务困扰的一种探索方式,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债转股的运作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问题。商品经济社会人们所从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都是在债权和物权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2007-2013年我国银行同业网络,在区分债权银行和债务银行的前提下,以网络联系强度为权重计算了各银行同业业务对手的总风险,进而考察了同业业务对手总风险对自身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银行风险对债权银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银行风险对债务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说明同业网络中存在由债务银行向债权银行的风险传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杠杆率高、同业资产占比高、同业资产集中度高的银行更容易受到传染.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引致风险传染的证据,而且对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传染的能力、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债“十法”●蔡熙华目前,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以及相应的银行不良债权,使许多企业和银行陷于困境,亟待以多种良策加以疏通和缓解。为此,笔者推介清债“十法”:一、代位取偿在债务清理中,如果债务人无力清偿,而其...  相似文献   

18.
龙田华 《经济师》1998,(6):36-36
企业改制对金融债权管理的影响及其对策●龙田华一、企业改制对银行债权管理的影响1、一是为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创造了条件,使大量的不良贷款通过企业的关、停、并、转有望得到回收;二是为银行贷款的优化组合打下基础,使效益不佳的企业的债务得到优化组合,同时银行也将...  相似文献   

19.
债转股与国企民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的实质是将长期存在于企业的债权转为银行的股权,债权持有人转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笔者认为,这一思路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国企民营化。 债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往来应付款和银行借款以及企业发行债券、购置设备产生的长期应付来偿的债务,它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以及所有者权益对负债的保证程度,长期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会使企业处于资金运行不协调状况,资金流动发生“停滞”,周转不灵,最终使企业处于停产或被债权人要求清算的困境。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说,财务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程序处理后的财…  相似文献   

20.
依法清偿和债权人清偿是银行债权保护的两个手段。但由于判决执行难,国有银行体制,企业所有权模糊,法律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乏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使银行债权保护能力弱化。应该通过公布“黑名单”制度、实行债转股、实行债务重组、破产申请、健全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来强化银行的债权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