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存量规模已达500多亿元。随着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各类市场管理主体在企业年金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企业年金业务以其高成长性、低风险度及良好的派生性极大地激发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对金融机构而言,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带来一次极其重要的发展契机,将对金融资源的重新组合及转移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年金,无疑是金融市场里的又一桶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企业年金发展迎来明确的税优政策,同时.开展集合计划、扩大投资范围、实行养老金产品等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2015年职业年金顶层制度的出台,为第二支柱进一步迅速扩容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统计数据,从宏观市场和市场竞争两个纬度对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求职业年金的建立。本文详细分析了职业年金的建立给不景气的企业年金市场带来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年金的管理机构应采取措施抓住这次机遇,拓展年金市场。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完善目前的年金市场,提高年金市场的运作,以真正实现企业年金的养老功效。  相似文献   

4.
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制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雪琴 《上海金融》2002,(10):29-31
企业年金制度是涉及社会保障、储蓄投资、资本市场和商业保险的综合课题,体制改革的深化使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的迫切性更加突出。企业年金运载的金融模式有商业保险和各种信托机制。商业保险公司在开拓企业年金市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开拓这一市场,不应坐等政策,坐失良机。此外,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谋划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我国开始推动企业年金制度;2007年,随着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布,企业年金市场开始形成一个银行、保险、证券及基金公司混业竞争的局面。2008年袭来的金融风暴会给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带来什么影响?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6.
争鸣     
《金融博览》2014,(2):10-11
“企业年金的加速涌人,将对于分红优势明显的蓝筹重新形成估值优势的价值洼地。这将极大地夯实市场的基础,助推市场形成大牛市行情。”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3号)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信托企业年金制度逐步建立并实现市场化运营。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对我国寿险公司开拓企业年金市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全方位分析了信托模式的确立对我国寿险公司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寿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战略定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加快发展企业年金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同时有利于吸引人才。企业年金的市场前景非常诱人,其市场规模有望在2010年达到1万亿元。寿险公司在运作养老金产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何开发潜力巨大的企业年金市场,充分发挥寿险在企业年金发展中的补充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改变了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产生了许多影响。商业银行在开拓企业年金业务中,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优势,探索商业银行开拓企业年金市场的有效途径对于商业银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亓霞 《中国金融》2004,(20):68-68
企业年金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在2004年4月先后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确立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基本框架。2004年8月又发布了《企业年金管理指引》,正式拉开了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序幕,全国上下出现了一股空前的“企业年金热”。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十多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年金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2007年11月,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业务牌照,这标志着商业镶行经营企业年金业务的范围从托管,账户管理进一步扩大到受托。为此,建设银行把企业年金业务列入全行重要的战略性业务,提出“建立以受托人为龙头的企业年金资产管理业务链,努力把企业年金业务打造成全行连接对公、对私业务的综合业务平台,通过3至5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领先者,打造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一流品牌”的战略目标。在此有利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通过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业务来树立企业年金市场的领先地位,值得企业年金从业人员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基本养老的有力补充,企业年金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截至2005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达到2.4万家,积累基金680亿元,截至2006年6月底,建设银行企业年金客户已达108户,比年初68户增长58.82%,资金归集量已达45.58亿元,比年初增长54.25%。显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企业年金管理市场中,作为企业年金管理的核心角色,银行可以依法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依据未来每年千亿的增长规模,市场的远景是值得期待的。更加吸引银行的是,企业年金是一种长期资金,比较稳定且追求安全性高于回报率,操作风险相对比较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刘建成 《中国外资》2010,(18):127-128
本文通过从企业角度对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待企业年金的发展有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4年5月《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简称20号令)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简称23号令)正式实施,我国年金运作各项工作正进入关键阶段。对商业银行来说,发展企业年金业务,除了可以带来大量沉淀的企业年金存款外,还可以获取可观的托管费和代理结算费、账户管理费等其他中间业务收入。面对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每年上千亿元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参与其中。本文拟就我国银行业在企业年金业务拓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企业年金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年金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本文的目的就在于研究金融机构在参予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秦琦 《财政监督》2005,(2):75-75
企业年金是由企业为员工按照一定规则缴纳,用于支付员工退休后生活费用的一种特殊基金。在我国,企业年金还只是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它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之处在于年金可以由企业自主选择缴纳,而不是强制缴纳的。2004年5月中国推出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此办法的推出正式开启了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保障》2008,(5):40-41
企业年金是现代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具备企业年金法人受托、账户管理、托管三项资格,其控股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具备投资管理资格,工行是少数拿到企业年金“全牌照”的机构。到2007年底,管理年金个人账户348万户,托管年金基金188亿元,账户管理和托管业务市场占比均超过50%。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市场作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供求分析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魏巧琴 《上海保险》2010,(2):15-17,39
1990年,我国开办了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经历了近20载的发展,企业年金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小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供求分析,从政策法规、监管体系以及金融机构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企业年金的成熟市场,美国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年金服务机构的客户忠诚度和选择偏好,显示了不同的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日益需要更具差异性和针对性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白云 《中国保险》2004,(6):25-28
探索、研讨、期盼多年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终于在今年5月1日浮出水面,并正式施行。该办法从制度上明确和规范了企业年金的运作程序。它的出台必将会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发展,这对提高社会养老金工资替代率和未来退休职工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经办了多年企业养老年金的保险公司来讲,如何调整角色,转变职能,去面对潜力巨大的企业年金市场,是近期各家保险公司管理高层和员工们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