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追求高利润、低成本,突破原有固定用工模式,实现用工机制的灵活多样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实践。我国各行各业中都程度不同地使用了劳务人员。如何进一步加强劳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劳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拟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建瓯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发展意义,并结合建瓯市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成为了我国劳务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建议,为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企业将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行为。劳务派遣对于促进就业、满足企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强化劳动用工的社会化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现状,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推进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威海市政府调研室采取发放调查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和电话访谈等形式,对该市劳务派遣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看法是,发展迅速,潜力很大,有待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韩秀丽  马丽  张前进 《特区经济》2007,(12):203-2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阐述了发展劳务经济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推进西部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即优化劳动力输出环境,加大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劳务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按照建设部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部署,广东省建设厅最近在佛山召开全省建立建筑劳务分包制度会议,提出广东推进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工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自今年7月起,三年内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产生的.经过多年来的市场运作,劳务派遣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一用工形式也正逐步被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所接受.劳务派遣由于立法和其自身的不成熟性,在社会运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务派遣法律缺位的状况.尽管如此,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以至于劳务派遣无法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但劳务派遣在我国依然有着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洪金 《中国经贸》2010,(14):119-1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成为了我国劳务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模式。但是由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以及劳务工特殊的三方关系,经常导致矛盾冲突,影响劳务工的利益。本文从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两个角度分析如何加强劳务派遣及用工管理。  相似文献   

9.
党建中 《发展》2007,(9):50-51
近年来,临洮县将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全县平均每年异地输转人数10万人次左右,2006年达到了11.1万人,年平均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2006年达到了2.6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务产业及其意义(一)发展农村劳务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藤县产业培育环境得到明显优化.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非农产业特别是劳务产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如藤县小车村——塘步镇汗池村的神田村.神田是一个只有1100人口的自然村.但仅2007年.  相似文献   

11.
安徽经济现状分析与崛起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兵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29-32
安徽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塌陷会一直困扰着安徽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发展,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着观念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但安徽经济崛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夯实基础,艰苦奋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省情,强化优势,工业强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定位,不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解放思想,聚集才智,在加快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创造相对优势,实现超长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劳务经济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政府在劳务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地位。政府正确引导、管理与服务是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组织,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峰 《改革与战略》2009,25(4):101-10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但使农民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人力资本的积蓄,也为传播先进的城市文明和先进文化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渠道。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社会经济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阻碍“三农”问题的解决、给城市就业带来更大压力、干扰正常生产秩序、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等。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不利的影响就不能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不能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有益性、交流性和政治性的特点。第一,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从民生出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二,发展经济就是要做好对富民强国、社会和谐有利有益的事。第三,在毛泽东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里,"交流"是作为学习和推进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自由平等的合作和融合,是公平公正公开正义的互利互惠。这与资产阶级所追求、所进行的交流在本质上不同,在方式上也有差异。第四,毛泽东认为,发展经济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解决经济问题,要有政治智慧。发展经济,处置经济发展及其他关系问题,需要运用政治智慧。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政治性,更多地体现在为经济基础服务,以及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力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亦名 《乡镇经济》2009,25(6):78-82
区域劳动力品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种特殊的统计性歧视和声誉机制,它能实现企业、劳动力、地方政府与培训机构等多方受益的格局,因而区域劳动力品牌在欠发达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力品牌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均有较明显的效应。短期内,劳动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收入差异,但是,如果区域劳动力品牌不能与本地产业的培植相联系,区域劳动力的就业将是不可持续的,其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打工经济陷阱”。一旦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本地产业的培植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联系起来,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现较为彻底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韩秀丽 《乡镇经济》2009,25(2):106-109
西海固地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阐述西海固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特点的同时,分析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潜力,即市场潜力、效益潜力和发展潜力,最后提出西海固地区劳务经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智标 《特区经济》2011,(9):276-278
广州亚运会后,广州休闲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明显。广州亚运会在城市定位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整体应急系统建设等方面,给广州休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广州休闲经济在商业零售、文化产业、旅游业以及绿道休闲经济等方面获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