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中国金融零售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建设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赢得挑战,就必须不断地适时调整和完善营销策略.本文在建行储蓄卡顾客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对建设银行市场营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设银行储蓄卡营销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一.以职责和市场定位为出发点,积极营销各类机构业务客户群体 机构业务与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客户共同组成商业银行三大客户群体.在国外称为商业银行的“三驾马车”。基层行只有找准切入点全力营销机构业务市场.才能根据总行对机构业务的市场定位拓展机构业务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对公业务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企业对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的需求,包括对公司存、贷款产品以及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产品组合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些都为银行拓展公司业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外部原因和内部现状的基础上对业务营销转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公业务营销转型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建设银行营销方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建行银行卡业务发展形势及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银行卡作为特殊的金融商品、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国际流行的结算手段、新颖的消费信贷方式,由于其渗透能力强、经济效益高,日益成为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前沿产品。面对这样的形势,对比分析国内外银行卡市场状况,研究加强银行卡业务发展的营销策略,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对公业务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企业对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的需求,包括对公司存、贷款产品以及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产品组合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些都为银行拓展公司业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外部原因和内部现状的基础上对业务营销转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公业务营销转型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变幻莫测的金融经济形势加上国内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我国商业银行的压力倍增,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迅速发展能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私人银行业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概念 14世纪后半叶,在西方贸易发达国家中,有些富商开始为其他商人提供或筹集贸易融资。随着贸易活动的进一步扩展,这种融资活动的收益不断提高,于是更多的巨商富贾愈发热衷此道,并逐渐转变身份,成为商人银行家。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商人银行的作用不断改变,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加之各种金融业务不断渗透,因而很难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周期性与结构性双重调整的时期,并与全球经济的大调整同步。加入世贸之后,中国全球化程度加深,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当世界经济振荡,中国难以置身事外。中国经济经过持续和快速的发展,已经进入周期性调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电脑使用网络银行功能的人逐渐增多,而且,使用的方式日益多样化,近年来,在日本,以NTTdocomo(日本移动通信公司)为先导推出了利用手机上网的在线服务(i-mode),用户可以利用手机上网处理银行业务,即通常所说的手机银行,该项业务由于使用者不断增多,内容不断充实,日渐成为银行零售业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近年来,随着外资私人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悄然进入国内,以及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中资金融机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的开业,私人银行业务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和其他新兴的金融业务一样,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市场的各类风险和业务发展遇到的瓶颈。中国的私人银行毕竟发展时间太短,加上经营模式和资源投入缺乏一贯持续性,导致目前大多数私人银行都没有完备的系统、平台、产品服务体系搭好。最后提出其发展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个人的财富管理与投资为核心,同时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以专业的理财人员为基础,提升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合作价值,延长关系链,并逐渐成为当前各金融机构竞争的重点,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私人银行业务营销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