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符合北京市都市型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是解决京郊“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目前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取得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基础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不明显和农民自身市场意识差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推进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强流通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等措施,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北京农业的表现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有机农业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有机食品成为首都消费者新的时尚追求。根据首都功能定位和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思路,北京市已经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以“突出农业生态功能,丰富都市型现代农业内涵”为目标,通过实施区域化布局、加大培训力度、严格认证监管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京郊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北京市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在梳理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事业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财政支农等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是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形态。面对市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京郊休闲农业有着诸多的不适应,亟需改造提升。可从完善功能、培育特色、丰富内涵、整合资源、发展创意农业、创新机制等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置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关键路径,没有现代化的服务,就没有现代农业。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迅速,基层公益性服务组织建设加强。全省1136个乡镇农技站建设完成,1.4万名农技员进村服务13.9万农户,建立1.6万防疫员和1.37万水管员的村级队伍。去年政府投入10亿元财政资金,尝试通过竞争方式购买可量化、可监管的定向公益服务,成效明显。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成长,全省农机化服务组织7649个,服务面积3.57亿亩,统防统治3400万亩,工厂化育秧组织522个,育秧180万亩。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作为现代农业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相配套的金融政策予以扶持。与传统农业相比,产业化农业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金融组织发育不均衡,功能不匹配,严重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应从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更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从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建立、养老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嘉兴市社会老龄化状况和养老服务事业现状。分析了嘉兴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构建养老服务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体系,构建机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三级服务网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县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受到科技因素、资源与环境因素、体制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和市场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需要通过构建农业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城镇化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等六大体系以促进县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甘肃白银市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同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龙头企业数量少、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等.应采取建立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宽农业发展融资渠道、培育新型农民等措施,以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本文以成都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例,在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和实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对成都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对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府的主导作用、信息资源开发、乡村信息站(点)建设、农民培训、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长效机制和分类指导等7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文化、农家生活为载体的新型生产经营形态,是都市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北京观光农业产业已成长为年产值近40亿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柱产业,或将成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先导产业。本文分析现状和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的认知、政策限制和文化挖掘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京郊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应该引入外来资本和人才,加强对京津冀三地经营者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崇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探索构建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崇州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进而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粮食规模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改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弱势产业地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农业生产实现规模生产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崇州“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崇州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型探索,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分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和农垦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热带农业、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对农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现代农业对人才需求特点,农科类专业群建设的总体思路,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科类专业特色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发展都市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旅游园区作为都市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城市周边高原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影响深远。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对昆明市农业高原特色旅游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农业旅游园区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发展都市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旅游园区作为都市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城市周边高原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影响深远.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对昆明市农业高原特色旅游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农业旅游园区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供销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基本思路和经验我们从甘肃省情和供销社的优势出发,在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流通为主导,以扶持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为基础,以综合服务为目标,以联合服务为基本途径。——以流通为主导。发挥供销社在流通方面的优势,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增强国有供销化搞好流通的主导地位结合起来,以流通带动其它服务业的发展。——以扶持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为基础。商品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帮助农民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与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议题。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能否全面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小农户受益,至今未能得到实质性解答。文章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在探讨数字经济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效果的基础上,就现代农业发展能否让小农户更加受益这一长远问题予以回应。使用2010—2020年中国县域的宏观数据与2022年四川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方式衍生为“市场化”和“组织化”两种模式;数字赋能中呈现出显著区域特征,中部县域具有负向作用,西部县域正向效果依然显著;尽管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拓宽增收路径更好地引领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但小农户接触最为频繁的互联网应用正在把小农户挤出农业领域,农户“数字素养鸿沟”的存在可能会削弱数字经济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助农效果。由此可见,政府应该着重防范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中“垒大户”现象,高效提升小农户数字素养与数字能力,“软硬兼顾”方能在数实融合中践行共同富裕理念,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嵊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步入新轨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化经营主体日益壮大,农业安全生产不断加强。但与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国内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主要关注其体系构建,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2年主要关注其组织发展,2013—2016年重点关注其机制完善,2017年以后重点关注其在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集中在发展动力、实践模式、作用成效、问题应对、影响因素等方面,主要成果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动力来自现实需要、政策要求、市场作用,各地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供需不平衡、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受到农户个人与家庭特征、信息来源、风险偏好、要素相对价格、土地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需要提高理论研究的前瞻性,深化动力机制研究,系统总结典型模式,优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并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适用性和服务组织的风险分担等难点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