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1+10”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模式、经济合作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合作战略重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伍启明 《广西经济》2013,(10):15-16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发展,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合作更加密切,已成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新高地。作为对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广西需要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双方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中国一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建设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3.
李红 《亚太经济》2006,(2):41-44
文章梳理出边境区、产业带、自贸网等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三个层面以及中国的“y”字型区域合作空间结构,并提出振兴边境区发展的“边境资源论”以及“构建协调互动的未来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三级发展系统”等对策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于近日在广西南宁闭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折射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2004年11月初举办的首届博览会凸现了农产品“零关税”开启的“早期收获”新格局,2005年10月19日开幕的第二届博览会则成为自由贸易区降税产品的最佳交易平台。云集了近2千家参展企业、6千多个推介项目和2万多名专业采购商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传递出的信息表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正在从“早期收获”走向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5.
记者了解到,东盟的咨询机构——名人组织在2005年曾做出这样评价,中国与东盟长达15年合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质成果,在中国与东盟的近两年工作计划中四分之三已付诸实施,中国比东盟其它对话伙伴更为务实及有效率。2006 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那么怎样使双方经贸发展更上一层楼? 为此,本刊专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北京东盟之友商务顾问中心主席许宁宁教授。要有全局的思维“在2005年结束的第9届“10 3”峰会和首届东亚峰会,对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正确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CAFTA建设既是个重任又是个有利环境。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看重东盟,对 CAFTA建设有利有弊,利在有利东盟经济增长,弊在有竞争态势。”许教授开门  相似文献   

6.
16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张高丽表示,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文相通、商缘相联、利益相融,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双方关系;坚持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与东盟携起手来,进一步打造健康、稳定、富有活力的中国-东盟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与东盟合作框架协议,到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最终建成,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国企业将面临两大商机:一是近两年来中国和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的高速增长,在东盟已经树立了中国企业与中国商品的有利地位和形象。具有5亿人口的东盟,势必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有利市场;二是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层推进,特别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进行,未来几年将是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理想时期,特别是对东盟相对欠发达国家的投资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港口合作论坛将体现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平 日前,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重头戏”放在了“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  相似文献   

9.
贺宇  赵建航  孔朝阳 《科学决策》2022,(10):125-137
中国与东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中国同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密切 , 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市场对于中国企业越来要重要。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产品形象是中国企业必须重视的决策因素,因此如何获得东盟消费者对于中国产品的客观评价并作出企业的最佳决策,非常重要。选取了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老挝三个国家的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原产国形象以价格优势得到广泛认可,产品创新形象有所突破,先进的设计形象在欠发达国家得到承认,技术领先的形象和质量过硬的形象尚未建立,总体的品牌形象并未显示出强国的“外溢效应”最后提出中国企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对广西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描绘与理解 广西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该是多重的,这种多重性表现在: (一)主动溶于“一轴两翼”为重点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是重要的一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发展历程相似,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东盟开启了对话合作进程,揭开了双边关系崭新的一页。15年来,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在各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给彼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2014,(5):40-41
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及民间对进一步加强中国一东盟合作有很高期待,只有各国间文化交流密切、理解加深,才能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分析为研究视角,概述了“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要义;阐释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所仗依的重要的“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及其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 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东盟自2020年已经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更是连续22年为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化及RCEP的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技术转移合作面临新的情况及发展机遇。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建立“1+1+3+N”的模式,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创新合作,其面向东盟国家开展的技术转移探索和实践对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开展高质量技术转移合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10+1”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的新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0+1”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下面从近几年双边科技合作的新进展入手,提出了双边科技合作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2002—2018年中国-东盟双向直接投资空间关联网络的总体特征、演进动态、国别特征与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双向直接投资空间关联强度不断增加,但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重心呈现“西北-东南”双向迂回,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呈现“先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方向变动。中国-东盟双向直接投资网络节点层次分化明显,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圈层结构与结构洞差异。双向直接投资空间关联的演进主要受国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制度质量以及国家间贸易规模、接壤情况等8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制度质量以及贸易规模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推动节点、要素、网络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和谐外交”政策,中国东盟关系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阶段。本文结合“和谐世界”这一时代新理念,诠释中国东盟关系新进展,并提出新外交下双边关系发展新举措,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谭静 《中国经贸》2009,(24):10-10
自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不仅使发达国家陷入衰退,而且对中国与东盟等发展中国家造成冲击。面对危机,中国与东盟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文建交30 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 周年,“三十而立”值得期待。今年是中国与文莱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在“双30”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适逢文莱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中国报道》专访了中国驻文莱大使于红,请她解读两国发展成果以及全面深化合作迎来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