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洛阳市2011—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以及通过stata计算发展趋势,探索洛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演化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间2012年增长速度略有下降。生态效益也呈现上升趋势,但相较于前者,该系统波动较大,其中环境效益递减且波动较大。从整体系统来看,洛阳市社会经济效益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与生态保护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赵永峰  郑慧 《经济师》2015,(3):195-198
通过阐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趋势,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RS、GIS与生态足迹法的孝感市生态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文胜  刘海  王昌佐 《经济地理》2007,27(4):640-642,64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生态规划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利用孝感市统计资料获得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类商品所需的生态生产性用地,计算出生态足迹,其次利用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得到各类生态生产性用地,再计算出土地生态承载力,然后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求差值,得到生态赤字,最后将孝感市生态赤字、DEM、TM、土地利用分类图,结合RS和GIS技术,对孝感市生态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实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和市辖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效益评价分值,对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区域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整体土地利用处于较低效状态;各旗县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显著,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赵杰  冯正强 《技术经济》2007,26(1):120-123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株洲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选择了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5大指标系统,并对其包含的15项指标赋以权重值和指标值,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株洲市2001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指出目前株洲市循环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土地经营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土地经营与利用,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要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必须高度重视对稀缺城市土地资本的经营,“以城建城”,加强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提高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化土地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三个方面,对1996~2008年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类型仍以农用地为主体,但其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所下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数逐年上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基于对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的分析,提出优化结构、集约利用、强化生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影响,二者间协调机制的构建是维护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从土地的合理利用、生态调节、协调发展动力、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合作治理、生态影响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预警、土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利用生态补偿七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选取黑龙江省垦区为研究区,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本研究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黑龙江省垦区1999—2008年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利用效益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整体效益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10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在小范围内反复波动,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呈较大波动增长趋势,并与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相对均衡,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产力、人均农业GDP、农业投资效益、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生态质量等是影响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民乐县北滩荒漠风蚀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在西北地区及内陆河流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项目以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为根本,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防风固沙效益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强度显著减小,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现已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地。对北部滩风蚀区治理项目成功模式进行总结和提炼,试图在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生产格局等方面,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为主导的荒漠区治理模式更具推广前景的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衡量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安庆市迎江区土地利用效益各级评价指标,确立了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由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由同层指标的相对重要度组成判断矩阵,并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通过实例分析,发现采用层次分析法所得出的评价权重结果在实施效益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宋戈  李静 《经济地理》2007,27(4):634-636,648
以黑龙江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用1990—2004年的数据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利用Excel软件分析了城市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明两者呈相互关联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假定在同一技术条件下,采取成本—效益模型计算出确保城市经济效益最优时的土地面积即为合理用地规模,通过计算城市空间扩展度,得出现有城市用地规模大于合理用地规模的结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考虑适当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做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成为福建省当前乃致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大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在阐述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福建省2007~2011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在总体上呈现良好协调发展,其整体协调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应把房屋、业主和环境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争取实现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报之间的平衡。其目标包括: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也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利用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人开发的余地,决不能进行掠夺性开发;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使开发效益与资金效益得到较好的协调。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完善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目标和要求。从而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引擎,城镇化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前列。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日渐突出,具体表现为城市承载力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机制体制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不管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生态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方面,省内南北地区差异显著。通过总结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包括科学规划和管控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共享、减少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引导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加速改革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地方政府官员考核制度、财政制度在内的各项机制体制,以此打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障碍等。综合施策,促进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内发展的均衡与可持续,也为其他地区城镇化和生态保护协调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01-2019年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数据,用极差化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取加权算术平均法确定出相关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值,并利用DEA-BBC模型计算出我国各年度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据DEA-BBC模型下所计算的综合效率值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值,经济协调发展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值衡量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由此将两个系统层指标确定到[0,1]区间范围内,大大增加了计算结果的规范性。进而采用Tapio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科学性地对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验证两者目前所处的脱钩关系状态。结果表明:2001-2019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总体处于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脱钩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也体现了我国产业发展对水资源利用依赖程度的降低,明确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应向关键性领域转变,发挥水资源利用的最大优势,提升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的转化度。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宁 《财经科学》2006,(10):105-111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难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系统分析和建模的主要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主要因果关系模型、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流模型和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政策分析和动态模拟,得出优化方案.为成功解决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从而为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植被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对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城市植被所产生的各项环境效应,评价了当前城市植被的特点并对以后的城市植被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并在城市特定的环境下,建立生态与景观相协调的城市植被,使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整理的长效运作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锐 《财经科学》2007,(12):47-53
市地整理是对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一种改变与提高,从而有助于提升市地的经济自然环境以及景观美感的多目标体系的综合效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科学的市地整理长效运作制度,有利于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总量与结构平衡,实现城市土地整理区城内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