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已整整三年,棉花市场化改革也走过了三年多的历程。总体看,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依靠市场调节的、多元结构的棉花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逐步建立,棉花期货交易开始运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也已启动,棉花产业化经营正在积极推进。但是,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棉花市场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2.
新疆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棉花产业已成为自治州经济增长、农民奔小康、棉花经营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支柱。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昌吉州的工作对改革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纤维检验局、自治区纤维检验局、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昌吉州纤维检验所为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现就做好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中国纤维检验局近日出台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问答》(见《中国纤检》2004年第8期)读后颇受启迪。这是来自我国棉花质量检验最高权威机构的声音,也是国家纤检局进一步加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的又一新的举措,标志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工作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将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在2003年9月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决定从2004棉花年度起对我国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进行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市场发展为核心,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其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随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推行仪器化检验,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切实提高棉花检验质量,是实现我国纺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开始,湖北省钟祥市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棉花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最近,我们对本市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去年7月,六部委在郑州召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开始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完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棉花市场体系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批复同意启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实现棉花质量全面仪器化检验,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研制项目经过了八年磨一剑的艰苦奋斗,日积月累,实际验证,于2012年研制成功,并作为新的检测方法依据写入了棉花国家强制性标准GB1103中。2012年,中国  相似文献   

10.
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的必要性。我国现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包括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纤检机构)公证检验两部分。纤检机构还负责复验仲裁和行政执法。企业检验,是在籽棉加工成皮棉后,由棉花加工企业根据自己检验的结果,在棉包上标注棉花的质量等级。购销双方在棉花交易中发生质量争议时,通过协商定级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新年度棉花收购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之际,由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当前棉花产销形势、部署新年度的棉花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就2003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情况,以及如何做好2004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棉花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棉花加工质量,从2004年我国开始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但实施棉花质检改革两年来,进展缓慢,只有部分企业增上了400吨打包机及配套设备,大多数棉花企业持观望态度,积极性并不高。最近,笔走访了部分棉花企业,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为适应体制改革,我厂2005年投人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改,由小包型改为400型大包型,并增加了烘干及重量测水辅助设备,设制了完整的一套改革设施。根据目前实施《棉花细绒棉》和《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技术规范(试行)》两套棉花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我厂运行三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按照国务院"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的改革精神,我国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不断加快,棉花产业的整合、洗牌、重组、改制力度不断加大,继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的改革也开始紧锣密鼓、卓有成效地进行。两大体制改革互相配套、互相促进,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互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是在1996年改革棉花供应体制和1998年放开棉花购销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棉花资源的棉花流通改革的继续。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出台了《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和《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这标志着我国棉花流通直接地纳入市场化法、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成立20年了。20年来,研究会把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摆在了重要位置,通过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博得了国务院和全国供销总社及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许。2001年,我国棉花流通体制完成了市场化改革。然而,依据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观点,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并未完结,尚需展开新一轮的改革,把棉花产业做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供销社棉麻企业又一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棉麻企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发挥优势,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要求,促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国家从2005年起到2009年将利用五年的时间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并对现有的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改造。新疆积极贯彻,认真落实,稳步推进,大胆探索,改革后的棉花加工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棉花质量问题关系到产、供、需各方的利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正在全面深化,对棉花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纵观我国棉花体制百年历史,自1905年5月我国设立棉花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机构由简单到复杂,检验队伍由小到大,检验内容由少到多,检验办法由完全靠人工感官检验到人工感官检验与仪器测量相结合,棉花试验工作越来越完善。但是还要看到,目前我国棉花质量保障体系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棉花质量一直严重困扰着棉生产、供、需各方。本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棉花流通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入手,提出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度(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是全面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五年计划的第二年,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国已经完成棉花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和正在改造的企业达1300多家,其中已参与新体制公检的企业427家,是上年度的4。31倍;已建成公证检验承检实验室75家,配备HVI149台(套),仪器化检验能力达到223。5万吨,同比增长105万吨;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总量达到344.44万包,77.54万吨,是上年度的9.07倍,约占当年棉花产量的11%。经过仪器化公检的新体制棉花,市场信誉度高,购销双方在棉花质量方面的争议减少,“混等混级”销售的情况得到遏制,新体制棉花受到纺织企业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