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小额信贷批发基金,通过批发贷款或债务投资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优质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扩大小额信贷业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小额信贷行业的资金效率。小额信贷概念及现实意义小额信贷,目前普遍被接受的定义是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和微型企业提供的数额小、可持续的贷款服务。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和扶贫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合作,在易县创建扶贫金融机构,初次引入小额信贷概念。  相似文献   

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草尖金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欣 《银行家》2008,(6):110-113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商业运作的成功是继印尼BRI模式小额信贷后的又一典范.在强效的金融改革与有力的监管制度保证下,动态激励下的小组贷款机制、商业化运作模式和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上旬,包商银行部分专家委员会成员与该行战略部部分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区内几家分行进行了调研,调研重点之一,即跨区域前后微小金融组织管控模式的变化,调研团队收获了不少有价值的发现和结论。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非政府组织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以帮助其脱贫的金融模式。这一模式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实现了高还款率,同时又达到了扶贫的效果。这一模式在中国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并不显著。为此,有必要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给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带来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顾建强 《新金融》2009,(8):59-61
本文通过对微型金融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农村微型金融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格莱珉银行创造了以创新产品业务、多维化客户身份、动员储蓄为特点的"多位一体"模式,为微型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多位一体"模式发挥着双赢效应:它既是微型金融运营的稳定器,具有风险、成本控制效应;同时也是社会效益提升的助推器,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商业意识,改善了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肖四如 《银行家》2008,(2):98-102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运用金融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通过小额信贷方式解决相对贫困的农民享受低门槛、低成本金融服务从而加速脱贫致富的问题,成为各国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非洲国家微型金融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型金融是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落后和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金融服务问题而兴起的一种金融形式,其灵活的金融服务方式、广泛的金融服务触角,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减贫战略实现。本文以非洲国家为对象,实际考察微型金融在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以期从金融发展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小额信贷正规化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莉莉 《银行家》2006,(1):110-113
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microfinance)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成功的扶贫方式,其作为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发展的信贷手段,正从扶贫领域逐渐转向金融服务领域,而且,其所蕴涵的金融功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额信贷与正规金融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正在成为国际小额信贷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的小额信贷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对中国扶贫事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小额信贷作为“有效信贷手段”的功能却并未有效发挥,项目式的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可持续目标的实现,机构地位非合法性也阻碍了其发展。1999年,农村信用社领域试点并于2002年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小额信贷与正规金融的融合。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又进一步开始在农村金融领域内探讨“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机构的试点。在正规金融框架内引入新的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可以看作中国小额信贷发展历程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小额信贷历经十年磨砺后出现的发展新契机。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再次引起各界关注。本期农村金融文章试图从全球视角考察小额信贷的国际最新发展,展示小额信贷正规化的路径,对正规化的小额信贷绩效提供一些经验研究证据,以期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