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芝罘学校的称谓,最初称作新教学校,而后改称中国内地会学校,分男校、女校、幼稚园3校,合称芝罘学校。从我收集的几件上世纪30年代的芝罘学校实寄封中可以看出,当时,中文仍称“烟台内地会学校”,英文称“芝罘男校”或“芝罘女校”等,可见,当时学校名称的使用并不统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芝罘学校的历史和回忆,英国人高登·马丁(Gordon Martin)著的《芝罘学校》也曾有详细记录。  相似文献   

3.
1881年建校的芝罘学校,多年来幸运地躲过了义和团风波、瘟疫、热带病、强盗和中国海上的强盗,但对学校而言,最严峻的考验是在20世纪40年代。我父亲,外号“布鲁斯老爸”,是学校1930-1945年期间的校长。我们一家就住在男校楼里。  相似文献   

4.
芝罘学校,Chefoo?Schools,又名中国内地会学校,China?Inland?Mission?School,是中国内地会在烟台创办的一所著名的传教士子弟寄宿学校,包括3所分别为男女青少年和幼儿设立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吴威是山东鑫士铭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浏览一些英文网站。前不久,在一个网站上,她看到一篇关于芝罘学校的英文版文字。作者是一个叫Bruce的英国人讲述的。在吴威看来,Bruce的文字朴实随性,真实感人,这段关于芝罘学校的鲜活史料,假如不翻译出来,便无人去关注。从小就喜欢文字的吴威,曾有过当作家的梦想。尽管现在成为一名律师,但对文字的喜爱依旧在延续。作为一个烟台人,吴威想做点自己的贡献。于是,就有了这篇译文《笼中的小鸟儿》。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林卫滨手头上有一些与芝罘学校有关的邮品,一张邮票,牵引着人们的目光投向这段历史,从中略略可以瞥见这所“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语学校”的沧桑过往。  相似文献   

7.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烟台,一直存在着一所非常奇特的学校,在海边已经存在了60年。这所学校完全采用严谨的英式教育制度,学校老师全部由西方人担任,毕业考试坚持英国牛津通考,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文学校”。但很多中国当地人对它非常陌生,甚至文献没有什么记载,因为这所学校只招收外国人,特别是中国内地会传教士的孩子。这就是烟台中国内地会传教士子弟学校,被西方人更熟知的名字则是“芝罘学校”(Chefoo?School)。  相似文献   

8.
辛闻班 《走向世界》2014,(36):106-107
在烟台市北端,有一座美丽的山——烟台山,烟台市名字的由来,也因烟台山而起.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周围的美景目不暇接,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建筑映入眼帘.在这些建筑中,有一栋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芝罘俱乐部.芝罘俱乐部又称外国总会,位于烟台市海岸路西端,东临大海,北依烟台山.就在这小楼里,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大事,这件事情还要从抗日战争胜利说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9.
《夏山的学校》我读完了,并且读了不只一遍,可是我迟迟不敢落笔,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用我的笔来表达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这样的学校,如果在身边能找得到,也许我就不会这样为难,关键是放眼周边,我很难或者是根本也没有发现这样一所学校,所以,我来写这本书的书评时,难免左右为难,迟迟不能落笔,而在我的心中,又是何等地期盼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出现,因为这样的学校,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学校。  相似文献   

10.
刘树伟 《走向世界》2013,(27):48-49
<正>秦始皇自二十六年统一六国,到三十七年病死沙丘,为彰显功德、求神访仙等,曾五次大规模地巡游全国。五次巡游中,三次到达芝罘,即现在的烟台芝罘山。秦始皇巡游芝罘之事,《史记》等典籍均有记载。芝罘,古有转附、青城山、之罘、芝罘诸说。"转附"之说,最早见于儒家经典《孟子》。《孟子梁惠王下》云:"(梁惠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清代  相似文献   

11.
金扬 《天津经济》2006,(7):48-49
一、高等学校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是高校加强自身管理的客观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规模不断增大,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高校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从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控制和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由于内审机构是在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本单位情况比较熟悉,能够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及时纠正和制止损害国家、学校利益的行为,从而促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机制,规避风险,从而使学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光阴似箭,从我深深怀念的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美术班毕业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我自1999年进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中专班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的重要性.回顾以往,过去的时光里是我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3.
烟台的雪     
吴殿彬 《走向世界》2013,(9X):30-32
<正>最早的烟台山之阳,有几十户人家栖居于烟台山的前怀,起名叫芝罘。小村的前照山,就是五六公里南的塔山。这塔山高高耸立,与北陆连岛芝罘岛遥遥相望,把一个小渔村"包"在其中,可谓福地洞天了。时光荏苒,小渔村芝罘变成了大城市烟台,当年从烟台山到塔山这一段空阔之地高楼林立,成就了烟台独特的大美。这大美也包括烟台的雪。报章上载文"解读雪窝子",就是  相似文献   

14.
罗来仙 《魅力中国》2013,(5):191-191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春天。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在新的形势下,职业中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对一所学校的管理而言,班级管理尤为重要。自己从事职业中学教学工作18年来,带过的学生不及其数,班主任工作一届接着一届。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感到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工作也让我坚信职业学校的班务工作必须从新生人校就开始紧抓不放。在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中,要做到思路清晰,要从情感人手,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信心,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有恒心。只有恍山哇鲇心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正午 《魅力中国》2009,(16):109-109
一种有形或无形凝聚起来的文化,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伴随他的一生。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有优秀和不良之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人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不断激励他前行;这种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创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动学校前进。  相似文献   

16.
范普 《今日重庆》2006,(10):108-108
校长是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和学校管理的指挥者。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学校在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以后,校长便是决定的因素。成功的校长,是最有时代感的人,都有自己一套成功的治校策略和崇高的人格力量。谈到这一点,不得不让我想起重庆市渝中区曾家岩小学的校长——王陆森。他总是比别人更能适应时代,与时俱进;他是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让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了一步又一步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烟台,一直存在着一所非常奇特的学校,在这里,它已经存在了60年。在欧洲称为远东的中国地区,这所学校却完全采用严谨的英式教育制度,学期设置、课本选择、教授方法等全部采用英制,学校老师也全部由西方人担任,毕业考试坚持英国牛津统考,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文学校"。但绝大多数中国当地人对它却非常陌生,甚至同一时期的中文地方文献,几乎对它也没有什么记载。因为这所学校只招收外国人,特别是中国内地会传教士的孩子。这就是烟台中国内地会传教士子弟学校,被世人更熟知的名称则是"芝罘学校"(Chefoo School)。  相似文献   

18.
@ 1998年,我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很幸运地分配到了豫剧大师马金凤领导的洛阳市豫剧团工作.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能够长期与马老师同台演出,耳濡目染,近距离地接受豫剧马派艺术熏陶,加上自己刻苦好学,有一定的艺术潜质,艺业也算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的表演在观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美丽 《魅力中国》2010,(27):227-228
1998年,我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很幸运地分配到了豫剧大师马金凤领导的洛阳市豫剧团工作.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能够长期与马老师同台演出,耳濡目染,近距离地接受豫剧马派艺术熏陶,加上自己刻苦好学,有一定的艺术潜质,艺业也算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的表演在观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庄华涛 《中国西部》2012,(27):110-111
9月一开学,黄圃镇中学初三原来的班级都被打散,按ABC三个等级重新进行了编班。而被编入“C班”的部分班级孩子,既没有住校权,也不能在学校饭堂吃午餐。在家长们对此表示忧虑时,学校方面回应则称,如此安排是因铺位太少,不得已而为之。(《广州日报》9月6日)我想,学校一定是有难处的。比如黄圃镇中学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目前全校共2600多名学生,而学校的住宿床位只有1200个左右。但我想,这并不能代表可以选择l生给予住宿资格,更不是给学生分等的理由。如果要选择陛给予住宿资格,首选的不应该是平时表现,而是路途远近、交通方便与否这些因素。因为,只有路途过远、交通不便的孩子才更有住宿的需求,而表现好与不好,是属于教育的范畴,与住宿需求的迫切程度并不相干。至于学校领导表示的,让表现不好的学生走读是给他们—个警醒,按我看来是典型的一种歧视,也是一种缘木求鱼。我想,教育的目的如果能够这样容易就可以达到,那就不需要教育智慧、艺术之类了,只需要用体罚这类简单的方式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