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破解农民增收这个难点和焦点问题,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就业.本文针对扬州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近年来全市农民收入结构和特点的分析,提出构建"20分钟就业圈"的初步设想,引导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择优就业、充分就业,从而实现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顾问》2010,(10):48-48
从2010年8月开始,江苏省率先在国内推行农民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为此联合下发《江苏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全省建立农民就业失业登记、农民求职登记、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和农民创业服务四项制度。登记失业的就业困难农民,将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就业援助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肃省农民就业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取得了较好成效。就业形式趋向多元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农村分工分业。一是家庭生产经营是农民就业的基础阵地。在就业不充分的压力和市场经济的吸引下,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以及兼营农业的个体工商户、私人企业加快发展,拓展了农民就业的基础阵地。  相似文献   

4.
偏好、信息、不确定性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现实经济中的热点话题,而影响和制约农民就业选择的因素却很多,本文在整理调研访谈数据的基础上,探求农民就业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发现不明晰的就业信息、不稳定的社会偏好及歧视的用工制度是造成农民就业选择不确定性的根源,并通过实证结果的讨论得出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上海农村经济》2003,(5):24-26
几年来,青浦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多渠道促进非农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出路。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发展总体目标后,青浦区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非农就业工作对郊区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非农就业工作,积极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农民就业问题。2001年以来,增加了两万非农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人保厅、省农委、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江苏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全省建立农民就业失业登记、农民求职登记、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和农民创业服务四项制度,为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乡村连线     
句容华阳:三措举促就业一是通过劳务对外输出力度的不断加大来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华阳镇一直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减少农民、实现农民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抓好抓实,几年来共解决了40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二是通过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发展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该镇放大自身优势,一  相似文献   

8.
农民外出就业意愿及行为研究——基于河南省调查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对河南省农村的社会调查资料,就农民外出就业意愿及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仍然倾向于选择以农地经营为主、外出务工为辅的“农兼型”就业模式,但未能在农地经营上实现充分就业的农民和认为种粮不划算的农民外出就业的倾向明显偏高;家庭经济状况差是农民外出就业的最重要动因,二者呈现负相关性;农民外出就业普遍面临自身技能瓶颈与交易费用居高的双重困惑,还经常受到许多歧视与伤害。  相似文献   

9.
农民非农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对青岛地区5个县市900户随机调查数据,分析了受教育程度对该地区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及其就业模式、行业和地区分布、农民收入等都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为了加快农民非农就业.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特别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10.
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溶 《农村经济》2004,(12):91-92
农民进城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镇化水平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目前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从而制约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与速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应以体制改革为先导 ,以完善管理和服务为基础 ,以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促进为前提 ,以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为动力 ,由此来降低农民进城就业的风险与成本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他国的就业形势,但其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农民技能较低且主要就业于非正规部门,其就业机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强烈。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延缓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国际化等途径而给农民就业带来负面冲击。本文在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总就业人口中,农民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为-0.06%,而同期城镇就业增长率为3.67%;具体就行业来说,建筑业、批发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就业机会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危机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存在2~3年的时滞效应。总体上,2007年夏季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非对称性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在外向型、内需带动型和内陆省份等不同地区,这种非对称性效应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两栖就业是农户在不离土和不离家前提下,有效配置家庭生产要素的行为决策。本文利用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对吉林省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家庭因素以及就业因素等三个层面,定量分析了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个体特征中,性别和人力资本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意愿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家庭因素中的耕地面积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表现出较大的正向影响,而就业因素中的就业距离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表现出较大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完善非农就业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安徽省农民就业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就业组织化转移程度依然较低.从调查看,我省农民外出就业,基本依靠亲戚和朋友介绍或指引,总体仍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状态,没有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劳动力有序转移格局。2008年,由政府或集体组织的劳动力转移比重仅为3.6%。二是农民就业保障不到位。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恶化了我国就业环境,其中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严重受挫,经济的放缓影响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这都与农民非农就业息息相关。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起点,以“推一拉”理论为基础,对经济调整背景下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制约农民非农就业的内在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在新的发展阶段,切实做好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工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而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在政策、资金上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就开展这项工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市民喜欢吃地产农产品是出了名的,特别是浦东的西甜瓜、水蜜桃更是上海消费者的最爱。市民的好口福换来了浦东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果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浦东新区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政策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对农民就业的制度设计,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继续用足用好就业政策,拓展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农民理性行为分析框架下,吸取Carrington模型的分析思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认为城乡收入差异、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以及农民在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集聚效果应该成为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随后,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作了经验检验,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从农民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上看,城乡收入差异并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在转移过程中,农民的转移就业呈现出大规模集聚的趋势,同时,这种由地区就业集聚所形成的社会、信息网络对农民外出就业的帮扶效应则显著地影响着农民的就业行为。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广州市不同农民群体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城中村居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就业较多,城郊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式是外出打工,外来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比较差,外来农民工感觉在城市找工作比城中村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更容易,政府部门对农民就业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9.
制约我国农民就业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黎明 《农村经济》2004,(7):83-85
农民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本分析了我国农民就业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农民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改革入手解决我国农民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分析农民个体的就业倾向。通过分析山东、陕西、浙江三省的微观数据,利用Order 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减弱农民非农就业意愿的效果并检验了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农业保险可使农民非农就业意愿显著降低,农民在购买农业保险后,其“非常愿意”从事非农工作的程度减弱了5.6%;在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影响中,风险承受发挥着一定的中介效应,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风险承受能力减弱农民非农就业的意愿;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农户之间存在差异,对“大中型农户”和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对“小型农户”和经济作物种植农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