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与文明。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中国总体社会经济制度的有机部分。研究中国经济史不能不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史。明清两代数百年间,以地主制经济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臻于鼎盛并走向晚期,某些地区和生产部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皆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相对而言,从总体来看,少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史丛刊》,原名《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已编九种: 第一种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张国辉著 1979年出版定价1.25元第二种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聂宝璋著 1979年出版定价0.58元李文治第三种明清时代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魏金玉著 1983年出版定价1.85元  相似文献   

3.
·理论探讨·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科大卫 5 7 1中国封建地租与商品经济方 行 3 2公司法与近代商号的出现科大卫 6 1 3·古代经济史·清代以来山西典商的发展及原因刘建生 王瑞芬 4 8 1论唐代市场管理刘玉峰 6 4 2明清时期土地股份所有制萌生及其对地权的分割江太新 10 4 3由唐入宋城关区的经济功能及其变迁 ———兼论都市流动人口宁 欣 116 3汉唐时期河北地区的水稻生产宁志新 95 4论唐代的虚估与实估魏道明 10 1 4·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化黎明期西方科技的民间引进汪敬虞 3 12 0世纪 30年代土地阶级分配状况的整体考察和数量估计 …  相似文献   

4.
林燕 《产权导刊》2009,(7):73-75
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这段时期在人类历史上意义重大,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起跑线。中国在此时段出现了现代化萌芽,却未能开花结果,形成规模。为何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中国无缘?  相似文献   

5.
199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很有成绩的。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专著,论文集、资料汇编有十余种,论文约600余篇。其中近代经济史论著约占总数的1/3,在古代经济史论著中,明清部分又占1/3左右。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人们往往相对集中地对若干重大问题(如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资本主义萌芽)进行论述,本年情况不同,有关综论性文章很少,讨论问题比较分散;不少文章采取因小见大、就实务虚的方式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与此同时,专业史、区城史、民族史的论著显著增多。在全部论著中,若按经济活动部类分,有关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以及商品货币经济方面较  相似文献   

6.
解放以来,史学界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展开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近几年来对于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分歧意见。就萌芽开始出现的时期说,有唐、宋、元、明和清前期各种议论,而以主张明清时期的为最多。就萌芽首先出现的部门说,有主张从手工业开始的,也有主张从农业开始的。还有根本否定萌芽的。贯穿在这些分歧之中的,既有理论(包括萌芽概念)问题,也有史料问题。当然在史料的判别上,也有理论问题。这里试就有关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常用史料,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方家。一些专家指出,“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文献资料。又是进行商品生产,又是使用雇工,又是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史一直受到史学界、经济史界的重视。最近新出版的高寿仙《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黄山书社2006年3月出版)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本书共5章33·8万字,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至三章围绕明代农业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讨论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额。第二章论述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作者从土地的拓殖、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明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明代的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第三章论述土地形态与生产关系问题。作者考…  相似文献   

8.
月泉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133-138,160
总论与区域经济 有关中西比较和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近年来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热烈讨论,其中主要是对明清经济的再评价。美国学者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了讨论。彭慕兰针对黄宗智的反驳,发表长篇回应《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除修正若干数据外,重申他的观点(历史研究4 )。张家炎《如何理解18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践》述评了2 0 0 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次讨论会中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中国经济史研究2 )。国内学者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民间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给我国萌芽时期的农业合作社带来了启示。农业合作社是中国农业合作组织的新形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世界不同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色与发展历程,对中国农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成果,通过搜集方志、笔记、文集、官方档案、实地调查材料以及民间文献、碑刻、契约中的相关史料,从无到有,填补了过去我们对明清社会经济史认知的空白。这对于破除长期盛行的"中国停滞论"以及忽略传统中国社会内变能力、认为只有靠外力才能打破停滞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有极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寻求合理解释前近代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学术史上有极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5月 13— 14日 ,“中国经济史论坛”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系列研讨会 ,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和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首都师范大学承办 ,近 5 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一、对中国传统经济的总体评价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聚焦于明清时代 ,一方面与唐宋比较 ,另一方面又与同时期的西欧比较。比起前两次讨论 ,明清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高峰的意见发表得较少 ,而强调明清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与西欧差距的意见阐述得较多。李根蟠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试图用…  相似文献   

12.
陶一桃教授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一书,是一部具有创见和深刻见解的学术专著.作者以扎实而广博的中西方历史、文化、哲学和经济理论的功底,把经济思想的研究置于历史之中;把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的探讨融于中西方文化、制度的比较之中;把历史的研究结合于实现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寻源之中.这不仅是理论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且还增强了历史研究的现实性和历史著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十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成绩斐然,无论是资料利用,课题开拓,还是研究队伍的扩大,较之以往数十年都有明显进展。这种进步有中国经济史学科内部的结构性发展的动因,也与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密,国外中国经济史研究成果被广泛介绍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热门话题,如人口与土地的比例、劳动生产率与农业经营方式、粮价与市场、商品化与资本主义等,几乎同时都是当代西方学者关注的课题。对于刚从数十年的学术隔绝中走出来的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复兴,这一具有“拿来主义”色彩的途径,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实践证明,正是  相似文献   

14.
从已发表的论著看,1992年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对前些年曾掀起热潮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五种生产方式、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的讨论,继续处于相对沉寂状态,人们更多转向具体问题研究。但探讨经济史研究新方法的兴趣在增加。二、研究领域继续拓宽,除传统课题外,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如商品经济、经营管理、海外贸易、区域经济与市镇、金融、货币、财政、审计等。三、仍以断代研究为主,但跨代的长时段研究有所加强,当代经济史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按,本刊近期将另发有关现代经济史研究的综述)。四、有关经济史论著的评介文章明显增多,甚至有数文评一书者。在取  相似文献   

15.
纪念吴承明     
纪念吴承明先生。纪念他的论著丰富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宝库,他与许涤新共同主编的巨著《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3卷本),为中国经济史研究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本人有幸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参加吴承明主持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写作组,在他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和写作,受益良多,终身  相似文献   

16.
总论蓝 鸥  本年度中国经济史研究续有发展。学者们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兴致未减 ,回溯上个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另外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是近年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吴承明专文阐释经济史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追溯经济史学发展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主义的发展道路 ,并对理性主义作了深刻的反思 ,着重论述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理性化或现代化、历史一元论与中心论、历史的连续性等问题 ;他还对实证主义、经济学理论、结构主义、经济计…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资》2013,(10):104-104
作者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林毅夫序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年:2013-10 1954年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在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黄炎培“历史周期率”、“黄宗羲定律”、“李约瑟之迷”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等中国重大历史问题的跨国界、跨时代、跨学科的国际大论争,已持续了70年,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至今对其中具体问题的答案,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于三农问题的认知。著名农业经济史专家贾俊民教授等学者在《中国“三农”发展规律与战略目标研究——基于中国六千年历史演进逻辑与国际比较视野的宏观考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一书中,以“家国同构”的视角,力图阐明中国历史上“三农”发展基本规律,同时试图寻找破解上述历史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总论赵轶峰指出,用资本主义发生学障碍思想模式来分析明清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一种把明清史当作"变态"来看待的方法,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论色彩.以"正常"的视点出发,可得出明代中国的趋势是演变成为一种帝制农商社会.[1]王亚民利用托马斯·孟的晚期重商主义考察明清时期的经贸增长,认为明清帝国在客观上不自觉地成为了"贸易差额论"特殊的实践者,其"生产人口与技艺对于财富增加与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理论,在明清江南地区亦得以证实.[2]傅瑞斯认为,"富国之所以富有是因为拥有市场的自由,穷国之所以贫弱是因为拥有官僚的专制"的观点并没有真实地解释中、西方在历史演化轨迹中所出现的"大分岔",作者对基于英国或其他发达工业国早期历史上的军国主义财政策略和中国清代以降所采取的悲天悯人的家长式农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强调西方崛起或工业化并非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意志、海外贸易和奉行了军事财政体制造成的.[3]王秀丽以英国为参照,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三个方面阐释了明代经济缺乏有效拉动而落后的缘由.[5]李国运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对明代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权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证14-16世纪的中国不可能出现资本市场的历史必然性.[5]余同元分期估算明中后期到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工业从业人数,认为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于明代中后期的嘉、万年间,此后到清末民初是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时期.[6]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西欧成功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东亚等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分流",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于西欧?西欧有什么样独特的内生优势?西方为何兴起、东方为何停滞?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对于这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一直有着极大的兴趣。近30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将东亚的经济发展置于一个较长时段的历史考察之中,对东西方经济史的比较研究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