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现场135个重点污染源调查、各设区市填表调查、6个设区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及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等方式,综合统计分析出江西省地下水污染源类型、方式;对6个具有地质环境监测站的设区市的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评述,对全省其他地区进行了综述;对地下水污染变化趁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防治地下水资源减少及水质恶化的措施。为江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分析昆山市地下水质现状及污染程度,以2021年19眼地下监测井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指标和综合质量评价法确定地下水水质类别,选用传统和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地下水污染程度。结果评价为超Ⅲ类和较差、极差的监测井达到89.47%,主要超标参数为氨氮、溶解性总固体、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锰;94.7%以上的监测井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高新区金星监测井污染最严重。基于评价结果和日常管理,提出地下水管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对辽宁省丹东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识别和管理,共收集丹东市城区2015年50个不同监测站点的17项水质指标资料,对这类资料进行FA因子分析提取,最终科学筛选出F1-F5五个不同的公共指标,以此作为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在此过程中,文章结合相关污染源因子对污染源进行识别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描绘了浅层地下水污染源在辽宁省丹东市城区的大致分布状况,同时对不同污染源的不同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秋君 《化工管理》2013,(16):229-230
针对目前频频被曝光的地下水污染事件,作为具有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化工企业,应该如何在其生产运行期间进行地下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化工企业污染源的排放进行严格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对化工企业所处区域内的地下水水质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制定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努力使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行周期内,对地下水水质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九条的规定:“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观察,并对矿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对井下主排管道的流量、水仓水位、明渠流量进行观测。该系统可与监测含水层水位、水温及水质的地下水位监测仪兼容,能对影响我矿的下白垩统六盘山群第一组砂岩、砾岩承压含水层(第四含水层)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对水文地质及矿井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物元可拓法对德阳市某工业园区进行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物元可拓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并且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有效精简其计算过程,使物元可拓法在地下水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实际操作性。从评价结果中看出,该工业园区地下水大部分地区水质等级为Ⅳ级,局部地区水质等级为Ⅲ级,仅两个地区地下水水体质量等级是Ⅱ级,由此可见,该地区地下水受到了一定污染。导致该地区地下水污染主要指标是总硬度,氨氮,耗氧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水安全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人民健康福祉,保护好水环境是实现全面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环境保护的前提,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能够持续的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反馈水质监测信息,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为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文章就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全面推进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皮毛硝染行业对周围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影响,选取衡水大营镇11个村庄作为监测点进行水质状况调查。根据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选取相关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污染指数法分析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大营镇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COD、铬,其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21倍、4.77倍、5.46倍、10倍。而pH、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铜、锌、铅等无明显超标现象,其中p H、硫酸盐、硝酸盐、铜、锌含量各监测点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的Ⅲ类水标准,但少量村庄存在氯化物、铁、铅等为Ⅳ类或Ⅴ类水标准。调查区27%的村庄水质级别为Ⅳ类,73%的村庄水质为Ⅴ类。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反映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现状是否存在问题,预测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且存在不断恶化的趋势,所以本文通过对建立地下水环境的监测点及水质水量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为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工作直接影响正常的工艺运行,水质监测的质量管理水平与污水处理厂生产管理密切相关。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对比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初步分析。针对质量意识淡漠,质监测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水质化验数据记录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水质监测实验室信息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推进水质监测化验室信息化水平等改进措施,以提升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关系到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今,水质监测化验质量控制难度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污水成分呈多样化发展。在废水水质监测化验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实现对误差的有效控制。文章主要对废水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分析以及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数据处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特征因子的排水管网地下水入渗分析方法,对我国新疆地区中心城区的三个不同排水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地下水水质特征因子的雨污水管网化学质量平衡方程式,构建了混接污水管网以及污水管网的地下水入渗量定量分析方法,从而对该地区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地下水入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由于洨河上游天然来水量很少,现有水体主要是接纳生活和工业污水,通过对洨河3个地表水水质站资料的分析发现,沿岸地表水水质属劣Ⅴ类,污染严重,主要超标参数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对沿岸53眼井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地下水水质良莠不齐,水质级别在Ⅱ类-Ⅴ类之间,主要超标参数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通过分析部分水质参数发现,地下水水质已受到地表水渗透影响和其他污染。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水质监测过程中人员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监测分析方法的选定、样品采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措施,旨在有效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精密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采样测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GIS分析等技术对锦州市地下水的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锦州市水质情况良好,总体上北部山区优于城市南部沿海地区。验证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水质评价模型在该区域地下水预测中的适用性,并使用该方法对未来10年内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得到了锦州市的水质分布预测图,为该市的合理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水质监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我国水质监测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关于水质监测精细化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合辽河流域辽宁段13个水质监测断面氨氮、总磷监测数据,对其近30a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各水质监测断面氨氮和总磷均总体呈现递减变化,年递减率分别为0.05和0.03mg/l·10a,各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均未通过90%的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天津市第三含水组511口井的地下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阐述了评价因子与评价集的确定,隶属度矩阵与权重值的计算,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工明渠突发水污染事故会给下游供水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某典型渠道为研究对象,进行水质污染试验,建立一维非恒定流和水质数值模型,对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进行试验监测和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0%以内。建立的模型可准确模拟污染物扩散过程,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R型聚类分析法和Piper三线图对2014年北京东郊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该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类型特征。通过R型聚类,将18种检测指标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中TDS,总硬度,Ca~(2+),Mg~(2+),HCO~-_3,Cl~-以及电导率等对该地区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最大;第Ⅱ类中既包含影响地下水色度的Fe和Mn,又包含存在线性关系的NH_3-N和COD_(Mn);第Ⅲ类、第Ⅳ类为pH值和NO~-_2,对水质的影响较弱。Piper三线图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沿流向发生水质点位移现象,地下水类型逐渐由Ca-Mg-HCO_3和Ca-Mg-HCO_3-SO_4为主,变为Ca-Mg-Na-HCO_3及Ca-Mg-Na-SO_4-Cl,水质情况发生恶化。但整体水质情况仍良好。R型聚类分析方法与Piper三线图的有效结合,为地下水水质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