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师》2017,(7)
宁波是制造业的大市,文创产业的起步相较其他城市较晚;在金融危机之后,在贸易制造业受冲击的情况下,宁波开始将文创产业纳入重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行动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但无论是GDP占比还是整体表现,与上海、深圳,乃至杭州、青岛比都有所差距。宁波不缺文创产业发展的资源,缺的是足够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缺的是政策、金融、人才、资源、市场形成的生态链。目前,宁波文化制造产业与旅游产业是文创产业中发展最好的,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元素,整体而言,仍需顶层设计投入。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区域品牌的创建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宁波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指出应加强品牌意识与品牌经营,整合产业集群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注重市场服务等创建区域品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南食品产业需要通过集群创新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壮大河南食品产业,为中国的食品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着重从产业链角度来研究如何创新发展河南食品产业集群。对于河南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链创新来说,企业之间应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拉长食品产业链条;在不同规模的食品企业之间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因地制宜,发挥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进行区域合理分工,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完善相关食品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10,(23):31-31
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国资委监管的以食品冷链物流、食品制造、肉类屠宰加工、现代分销与专业市场为主导产业,以食品科技、教育、信息,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物业管理为支撑的大型国有食品产业集团。集团主要生产经营猪肉、牛羊肉及其制品,禽蛋制品,水产品、海鲜及制品,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对外投资是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释放和提升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中间国家情景,从产业优势重构与区域格局重构两个维度构建产业升级与外生要素整合的协同演进机理,提出制造业对外投资的"产业周期—优势条件—投资指向—投资行为—投资效应"分析框架,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对优势领先部门、优势消退部门、平行或劣势部门、相对优势部门对外投资的路径进行分析。在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应加强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分类引导,结合产业发展优势和对外投资需要,构建完善多层有序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0—2017年宁波、杭州和苏州产业结构变迁的合理性、高级性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产业结构"合理"变迁与产业高度相背离;(2)宁波产业结构"合理"变迁与全要素生产率相背离。针对宁波产业结构的现实情况,提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点建议:(1)培育发展宁波高技术核心制造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发展制造服务业,推动宁波第三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6)
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打造真正"智慧"城市。宁波拥有发展智能经济的优势,尤其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到2020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但是智能经济不仅是制造业的智能化,以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更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全面突破,目前宁波缺少本土的核心企业以及上游核心研发领域的核心力量。对于未来,宁波站在智能经济的风口之上,需要发展的不仅仅是智能制造一个领域,而是需要下一盘大棋。  相似文献   

8.
李丹丹  孙靓  李颖 《当代经济》2021,(10):58-63
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芜湖8个长三角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支撑4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对其创新能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补齐创新资源短板;稳定财政科技投入,确保三个"只增不减";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形成产业优势;强化经济生态支撑,着力打造创新高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是配置生产要素、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兰州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结合产业现状和资源优势,明确兰州市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资源型产业显示了承接优势。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围绕"推进中国多式联运产业实践"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这对于促进我国多式联运创新务实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多式联运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绿色低碳效益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经贸实践》2005,(9):18-19
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92年的中外合资祐康食品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冷饮、冷食、奶制品;公司在专注于冷冻产业的同时,也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产业,具有较强的实力。自成立以来,公司以品牌经营为核心,以国际化、专业化、低成本扩张为指导,以“国际祐康、实力祐康、魅力祐康”为战略使命,正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以冷冻产业链为核心的先进的食品制造企业和多元化的食品投资经营集团。  相似文献   

12.
明娟  王子成  张建武 《经济地理》2007,27(4):565-570
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评价广东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广东省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了一个资源开发利用多重价值生命周期分析框架,为破解资源枯竭、产业凋敝、城市衰退的困境,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型。资源的每一方面价值的开发利用都有其生命周期,但对某一方面价值的开发利用的结束,并不表明资源各方面开发利用价值的终结,可以从多种资源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生命周期的差异性、非同步性中寻求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而,"资源枯竭"也具有相对性。依托某种资源而兴起的资源产业和资源城市不是注定要走向"凋敝"和"衰退"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必须充分利用自然开发利用的多重价值及资源价值生命周期差异,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在对产业竞争优势初步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高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特点及构成要素,将国家高新区产业竞争优势划分为地域资源拉动型优势、创新能力推动型优势、政策环境导向型优势、产业集聚交互型优势4种,并提出了提升高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春红 《经济论坛》2014,(4):132-136
文章基于宁波旅游业三大主体子产业2005~2011年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投入数据,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宁波旅游产业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宁波旅行社业获利和资产投入贡献度均最小,但具有获利增长优势;星级饭店业获利和资产投入贡献度均最大,但增长态势趋缓;旅游景区业获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资产投入贡献度不大。以上海、杭州旅游强市为参照,比较获得宁波旅游产业结构虽未达到最佳状态,但在逐步调整中;产业基础虽略为薄弱,但具有较好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曹玉廷  冯定忠 《经济论坛》2010,(11):117-120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宁波的注塑机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供应链网络、集群式发展格局和区域优势。本文以Porter的钻石模型为依据,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撑产业、战略结构等方面对宁波注塑机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地方政府决策及企业资源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澈 《生产力研究》2011,(8):158-160
主导产业集群是兼具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特点,对经济发展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特殊的产业集群。河南省主导产业集群多属于能源密集和资源密集产业类型、集群结构以"中枢型"为主、产业链较短。积极利用现有能源产业基础,努力实现向清洁能源转换。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前主导产业集群的"中枢型"结构优势,发挥政府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同时,高度重视"平行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努力延长主导产业集群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旅游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环境,进而对宁波旅游业在"长三角"旅游集群中的竞争力现状展开研究,并按照集群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出宁波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选择--以山西煤炭城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纵向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另一种是横向选择替代产业。若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立得住"的产业,关键在于寻找自身个性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新的支柱产业。山西煤炭城市选择焦化产业做为接续产业之一,顺应了既有产业的"路径依赖",延伸产业链,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用现代产业技术改造落后技术进展迟缓,造成浪费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等负面影响,提出坚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实现焦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宁波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宁波市是电子信息产业大市。近20年来,宁波市信息产业持续保持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电子信息企业约有2150家,工业总产值约55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4%。宁波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具备了推动信息强省建设的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与人文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