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修颖  于涛方 《经济地理》2007,27(3):447-451
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进入了由计划空间向外向型空间转化的转型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基本形成了具有城市等级体系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网络结构和辐射轴还不健全。经过20余年的开放,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重要增长功能的空间单元。从多方面考察,长江三角洲区域仍然是我国未来重要的空间集聚区域,集聚仍然是主要的空间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高经济增长环境下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象始终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八个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学者解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文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献分析的启示是,后续研究应该对众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应该从微观主体以及中观产业的视角,探究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县域空间尺度上对青海省1986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五个时间段的人均GDP,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图,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青海省近20多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资源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点,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较贫困状态,区域中心城市缺乏完整的城市功能体系,辐射作用微弱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鸿鹰  武康平 《生产力研究》2007,40(16):15-17,27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选择性地吸引生产要素空间聚集的"集聚力量"和促使经济中心向周围地区扩散和辐射的"扩散力量"共同作用,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集聚中扩散"的运动形式。作用力量对比不同,"集聚中扩散"的运动形式也不相同,从而存在多重均衡,进而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程度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文章分析"集聚中扩散"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程度及其变化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点轴理论,在前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疏点模式、散块模式、条带模式、团块模式、板块模式五阶段区域旅游演化模式,继而基于区域经济影响力的扩散动力机制构建了旅游经济影响力的场扩散效应模型,运用现代GIS技术模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五阶段模式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个年度为例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力扩散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得出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皖北旅游模式要落后于皖南和皖中,通过旅游发展轴线的建设和合理规划,2020年皖南和皖中旅游将进入板块模式时代,而皖北也将发展为团块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8.
9.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交通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个主导力量的不断变化,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由细"一"字型到粗"一"字型再到"二"字型结构演化;将来可能形成"工"字型结构,远期还可发展为"Ⅱ"型结构。江苏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尤其是"工"字型和"Ⅱ"型结构将会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构建空间成长三角,缩小地区间梯度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中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任何区域在经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转型时期共同研究的热点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成为目前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探索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的创新并将其指导我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践,是学界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更和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2):270-273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相似文献   

1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国际背景与中国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5,25(4):463-466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以及中国实施全球观战略的要求,正在、也必将使全球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出现大转型(societyandeconomyshift),由此必然要求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以适应这种大变局。同时,中国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担负着纠正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而被扭曲的空间结构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城市区域空间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由于城市的空间区域不断扩大、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的集聚、产业集群转型与重组及其交通信息网络化等等因素的汇合与相互依存,给我国许多大城市地区带来新的问题与新的现象。如何规划与建设这些大城市的区域空间是21世纪"城市时代"越来越突出的大问题。文章就我国大城市区域的空间规划与建设形势、有关理论与创新理念及其策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有益的探索,期望相关的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曾庆泳  陈忠暖 《经济地理》2007,27(4):558-561,574
选取广东省各地市1990年、1995年和2000—2004年7个年份的人均GDP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各地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结果表明其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正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最后通过对各研究年份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35项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我国发达型和较发达型省域少,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省域多,城市型政区发展水平高,民族型政区和少数民族集聚的省份发展水平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居全国前列。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虽呈梯次展布,但反梯度现象同时存在,且东、中、西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第三产业与外向型经济、居民生活质量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物流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承良 《经济地理》2004,24(6):826-829,868
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方式主要由物流流量大小及其空间结构综合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是指区域间通过交通运输设施、通讯设备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物质交流产生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关系。以全国31个省区(不包括港、澳、台)作为地域研究单元,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等级差异测度,分析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省区差异;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主导类型的定量分析,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方式的省区差异;通过省区物流中心城市、主要物流联系通道、区际货流联系范围的空间结构特征定量分析,综合反映区域物流经济联系的点、线、面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郭腾云 《经济地理》2004,24(6):743-747
首先利用新近发展的ER、TW指数,以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指标,从经济总量上,详细考察了1952-2000年我国省市区经济空间极化变化趋势;其次利用广义熵的可分解特性,进一步探讨了1952-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不均衡在沿海-内陆、南方-北方区、高城镇化-低城镇化地区等具体空间方向上的极化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