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明清民间办学勃兴的社会经济背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其中固然有封建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进,同时也包含了各种民间力量的大力参与,甚至可以说,这些民间力量的参与在明清时期的许多阶段许多地区,在弥补官方教育之不足,扩大社会教育面方面功绩卓著。朱元津建立明王朝后,就颇为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说:“治天下以人材为本,人材以教育为先”。他利用明初建立起来的较为强固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推行了建立从中央到社会最基层教育体制的政策。在其即位之初,就建起国子监,洪武十四年(1381)又进一步扩大国子学规模,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国子…  相似文献   

2.
明朝是中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皇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封建主义监察制度得到加强,封建官员受到了空前的皇权监督.在明朝初年,由于政权刚刚建立,此时,明朝统治者主要的任务就是政治上加强统治,经济上恢复生产、 发展经济,社会上维持稳定秩序.直到明朝洪武十五年,明朝在中央设立了都察院,掌管秩序、 司法、 纪检等职责;在地方设立了御史巡按和六科给事中,掌管地方考察职责以及对中央六部的监察.可以一言以蔽之,明朝的中央、 地方监察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夏商与西周的政体形态属于原始联邦制,其财政体制属于原始分权型财政体制,政体形态和财政体制相匹配。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部的改革确立了由分封制演变为封建制的政体形态,逐步建立了中央集权型的财政体制。诸侯国内部政体形态变化和财政体制的变迁,最终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政体形态变化——秦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中央集权型封建专制政体和财政集权体制在全国的建立。先秦历代的政体形态变化和财政体制变革表现出较强的匹配性、同步性和法定性,它给我国当前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国当前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基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形态,体现人民意志和维护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财政体制改革必须以法律为保障,健全和完善财政法制建设,以法律取代行政规章,调整和约束财政事项和财政行为;财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应同步进行,以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保证财政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以财政体制改革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论明代茶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茶法系统在体制结构上的严整性与成熟化、在发展运行上的变通性及其纵向演变所呈现出的马鞍形发展曲线,是明代茶法的基本特点。 首先: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是继唐、宋之后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封建的上层建筑高度发展和完备。与之相一致,明代茶法作为财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日臻完备,茶法体制具有严整性和成熟化的特点。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茶法体制的完备化和系统化。古代茶法自唐代兴起后,自税茶而榷茶、从完全专卖到部分专卖,经过晚唐、宋、元五六百年的演变,逐步由纷更而趋稳固,由单一的法令发展为多元的政策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体制结构。这就是明代茶法分类体制的确立和茶法内部结构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南越国地方政制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佗创建的南越国(前205年——前111年),是自秦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以后出现的第一批封建割据政权之一,也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地方封建政权。因此,对南越国史的研究,不仅是全国性通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在岭南地方史的研究中尤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史籍缺乏,在南越国历史的研究中,轮廓未清的问题仍然不少。本文试就南越国的地方政制及其与岭南政治开发的关系略作管窥,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明朝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最完善的朝代。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看,明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个王朝尽管也曾有过自己的繁荣昌盛,出现过史家所称的“洪宣盛世”,在社会经济和文教学术方面也有许多为后世称道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这是一个让人一提起来就感到不舒服的王朝——至少从政治层面看,明朝的政治生活堪称黑暗,对臣民的暴虐令人发指:屠杀功臣,兴文字狱,运用特务手段,搞恐怖政治,行严刑峻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明清几种主要史笈的记载自明中叶以后,截止到清中叶道光时期的土地数字,仍然未超过洪武时期。这究竟是为什么?尤其是自清朝入关后,从多尔衮到康熙,乃至雍正、乾隆诸帝,无一不对农业及土地数目异常重视。而康乾盛世的耕地面积竟然尚较洪武时期为少,这不能不让人对明初土地数字的许多问题感到困惑难解。这些问题是: 一、明初《诸司职掌》所记土田数字是否有误?如果不确,为什么后来的《明会典》、《明史》仍沿袭其误?二、《诸司职掌》土田数字之由来?三、明初土田数字是否包括官田?四、明初土田数字是否均指耕地?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代后期胥吏衙役权利的私下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胥吏衙役 ,本来是属于官府的差遣人员 ,社会地位并不高尚。但是中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官僚的权力往往与国家的权力紧密的混淆在一起 ,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 ,官僚们就可以利用这种混淆的权力 ,为所欲为。而那些为官府衙门听差服劳的胥吏衙役们 ,因为依傍政治权力的关系 ,也往往得以假公济私 ,欺凌一般没有政治权力以及与政治特权者没有联系的贫民百姓。关于清代胥吏衙役依仗政治权力假公济私、为非作歹的现象 ,历史学界已经作出了许多的研究。但是 ,关于清代胥吏衙役所拥有的这种法外权利 ,并且可以进行私下交易的情景 ,以…  相似文献   

9.
从唐代盐法的改革论禁榷制度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榷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政策所实行的专买政策,旨在保障封建国家财政收入,限制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故多以民生所必须的商品为禁榷的对象,其中尤以盐专卖为大宗.榷盐之法,自西汉迄明清,历久不衰,成为历代封建政府财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禁榷制度本身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有唐一代盐法的沿革,来考察禁榷制度的实质各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北京经济发展阶段与未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公元前1 000多年的周朝,北京一带已经建立了城市;元朝兴建了新都城──大都;明成祖朱棣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并于1421年在北京正式建都;此后各代相继定都北京,使北京成为一座历史名城。作为封建王朝都城的北京,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在经济上由封建专制政权控制。长期以来,北京的封建经济一直没有从整体上摆脱地方城市经济的特色。在元建大都到明朝中期,北京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  相似文献   

11.
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组织原则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以往从未明确提出这样的问题 ,更谈不上什么研究了。而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全面准确理解民主集中制是不可或缺的。我以为 ,概括地说 ,民主集中制是作为“组织结构”的原则和作为“组织活动”的原则相统一的制度。   1、民主集中制在“党的组织结构”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结构”的原则 ,是用来建构民主的中央集权制这种组织结构或领导体制的原则。以这种原则建构起来的组织结构或领导体制 ,可以与任何形式的联邦制区别开来 ,也可以与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区别开来。党章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与唐朝后期的政策对比,五代中央明显强化了对地方政府“检田定税”即配税权的干预。多次制定“省限”及对地方官吏“税输办集”与否的奖惩制度,这些都是在财政上重振中央集权权威的措施,为北宋初重建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改革以来,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已开始向中央和地方分级调控的体制演变。这可以从三个方面佐证: 1.地方政府已拥有较多的经济参数的调节权。除关税、汇率等涉外的几个经济参数外,在利率、信贷、税率、税负、价格等方面,地方均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因此,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实现新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在广大职工中强化市场意识教育,是明  相似文献   

15.
傅铭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263+327-263,327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开始了在封建体制内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此路不通。于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相继走上历史舞台,在封建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倡导下,清末出现了波澜壮阔的立宪运动。但是继任的封建统治者对不断发展的宪政运动持消极对抗的态度,缺乏政治权威的统治集团无法及时将社会变化的情势和人民的意愿予以制度化。加速立宪进程,导自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国会请愿活动。满清封建统治者在请愿活动中威信尽失,最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夺取了引导社会变革的主导权。“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政体属于中央集权体制,为维护政令统一,防止地方各自为政,在税权划分上应奉行税权与事权的非对称原则,而不是相统一的原则,同时,为强化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有效根除地区间的税收壁垒,不应把地方税种的立法权下放给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经济基础以稳定政权,总是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列宁指出:“任何阶级的政权都必须为它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服务。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封建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小农经济。为了扶持、发展这种个体小农阶层和保护地主阶级利益,封建政权千方百计地致力于“抑商”。这种情况,竟延续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达二千多年之久,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所能带来的种种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杨婕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94-195
封建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行政权力的膨胀,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皇权,进而影响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要监督和制约膨胀的行政权力,剔除不利于封建皇权统治的因素,避免国家政令实施中遇到障碍,改善官僚体系运转模式,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朝的“傅籍”,是户籍制度的重要一环。所谓傅,唐人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二年条云:“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后世学者对此无歧义,且多认为傅籍的年龄即起役的年龄,也就是当时人成年的标志。这就是说,“傅籍”是封建政府及时把具有提供赋税、徭役及兵役能力的劳动人手控制在握的必行手段。 不过,关于秦制傅籍究竟采用何种法定标准,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研究课题。已发表的意见,大致可归纳为年龄制与身高制二类主张。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的产生,并非固定不变的单一模式,在不同的国度,往往呈现出某些相异的特点。中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近代的西欧迥然不同,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不可能孕育和萌生出市民社会。实际上,清末之际国家与社会曾一度建立了较好的新型互动关系。被视为阻遏中国市民社会产生最大障碍的封建专制政府,在清末“新政”期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在客观上对中国市民社会雏形的初始萌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