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企融资风险生成及转嫁机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企业向银行融资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政府行政干预导致的银行债务约束和企业融资成本约束软化,形成了企业的高负债进而产生拖欠债务的纳什均衡(融资风险生成与转嫁),出现巨额的银行不良资产。因此,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硬化银行债务约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借贷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银行内部的信用缺失、企业拖欠银行贷款和逃废银行债务、商业信用筹资陷入误区和企业滥用商业信用等三方面分析了借贷市场中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然后从产权不清晰、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方面分析借贷市场信用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中国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揭示了企业逃废债的几种形式:有的企业进行“资产转移,分离重组”使银行债务悬空;有的企业通过兼并改制,重新得到贷款,拖欠银行债务;或是压低资产价值出售,造成银行资产损失;或是通过多头开户,逃避银行的监督。为了减轻或化解银行的债务风险,提出以下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首先要建立信贷风险监控制度并负责实施。其次是增强银行服务观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便化解金融风险。再次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债务监督,提高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成因1.从企业本身的情况看(1)企业经营管理不健全、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尤为突出,有的企业一般都有三种报表(帐本)A、企业内部(真实的)掌握的;B、上报给工商、税务部门的;C、应付银行的。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三种报表(帐本)数据不一,很难反映企业的真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原有的"财政是爹,银行是娘"的资金供给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一些企业仍然把资金需求建立在对银行的依赖上,部分企业领导还没有完全消除吃银行大锅饭的思想意识,"敢借、敢花、敢不还".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内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各种各样的传媒上,信誉问题、信用危机或信任危机等字眼可以说频频出现,而人们所广泛议论的三角债、假冒伪劣、逃废银行债务、拖欠民工工资、违背合同条款,以及偷税漏税等,都是信誉问题或信用危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不同领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诸如企业债务拖欠、银行汇路大战等等,已严重影响了企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究其祸根在于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出现危机。企业信用的恶化,不仅给当前企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危机。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8.
造成目前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借破产、改制、分立、合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规范破产行为,严格企业改制前的债务承担,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的内控建设与相互问的合作,以避免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广州商界,四年前曾爆发了一场规模最大的商战.商战事幕是由一家刚成立的非国有企业--万隆福商厦拉开的.一时间,广州商界一片沸腾,然而四年前后的今天,万隆福却如飘过的一阵风,濒临关门歇业时,有效资金不足3亿元,而亏损超过10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12亿元,目前企业生死两难.  相似文献   

10.
一、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诚信本应是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伦理.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在银行与企业、部门之间,一些企业、部门借贷不还,并以各种理由和方式拖欠、赖帐、逃废债务等,使资金运行严重受阻.这些失信行为不仅降低了经济金融活动的效率,破坏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削弱了人们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信心,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隐患.  相似文献   

11.
一、国外信用体系构建情况 (一)政府经营模式 通常是由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机构组织,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租赁和代理经营公司、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机构参加的一个公共信用调查机构.德国于1934年成立了第一个公共信用调查机构.之后,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法国、葡萄牙等国也都相继建立了公共信用调查机构.成立的目的就是给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其他银行监督机构提供有关公司和个人债务状况的信息.这类机构收集、归档、分发由放款人自发提供的关于借款人可信程度的数据.公共信用调查机构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强制参加、保密、保护隐私、贷款信息具有汇报起始点和计算机密集型技术.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机构通过法律或决议强迫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参加公共信用调查机构,定期报告商业借款人和消费者借款的情况,不仅搜集有关延迟还款或拖欠的负面数据,还搜集在良好或正常条件下借用信贷的正面数据.对不能及时准确报资料信息的将给予惩罚.  相似文献   

12.
债务重组是一种能较好地解决企业负债问题的办法.该文分析了债务重组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阐述了温州国有企业实行债务重组的可行性和实施过程中企业、银行、政府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创新关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实现,但近年来由“融资难、融资贵”引发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亟需重视。立足于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视角,考察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与国有企业相比,银行债务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债务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市场化营商环境会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异质性影响。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中,应重点建设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倒逼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张道根认为,从近、中期来看,主要应充分发挥银行的中介协调与监督、约束功能,巧解企业之间、银企之间的债务链,实现国有企业债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开放式重组,这一设想包括几个基本要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和独特的作用,依靠银行、通过银行来进行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二是以利益关系为基础,以市场竞争和内部协调等多种办法,重构银企之间的债务关系。如银行将持有的国企债权出让,再按协议转换为对该企业拥有的股权;或其它投资者购买负债企业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经济环境及法律制度、筹资成本、信息不对称、债务再谈判等因素对银行债务和市场债务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提出了理论解释,能够帮助企业判断在何种情况下应向银行贷款,在何种情况下应发行企业债券,为企业的债务融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认为,股票等资产价格波动会通过"负债-通货紧缩"、"资产价格-债务危机周期"引发银行危机乃至金融危机;金融自由化是造成"资产价格-债务危机周期"的外部原因;银行缺乏监督、银行与借款者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资产价格-债务危机周期"的内部原因.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没有矛盾,或从长期看二者是相互加强的,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弹性通货膨胀目标"把二者统一起来;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相冲突的,货币稳定与金融不稳定可能同时存在,币值稳定可能诱发金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着债务规模大,责任主体不明确,债务管理不规范、效率低,债务信息不全面、不透明和隐蔽性强等问题。政府会计可以为地方债务管理提供信息;政府会计信息是地方债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同时,政府会计职能的发挥是地方债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应该建立独立的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地方债务控制;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地方债务透明度;健全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切实保护公众利益;发挥社会审计的监管职能,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农村信用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人信用意识淡薄.受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目前许多个人和企业缺乏信用观念,轻视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法制经济缺乏深刻的认识,至今还抱着银行是国家的,资金是国家的,不借白不借,借了也白借,只想贷款,不想还钱的思想,以致于出现违约、赖账、逃废债务.  相似文献   

19.
“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这是时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真实写照:一方面,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信用交易(赊销)已成为企业获得客户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巨大的信用风险又往往使企业大量账款被客户拖欠,造成资金紧张,严重者产生大量呆账、坏账,发生严重经营亏损,企业被迫陷入销售与回款两难的困境。企业产生上述两难问题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1.为了追求账面销售价值,不顾自身信用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随意向客户放账,这无疑是饮鸩止渴;2.在管理上缺少对市场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客户拖欠风险巨大;3.缺少对客户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进行融资的场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而当前,我国银行与企业的市场化改造及新型银企关系的确立受到了银企不良债务的制约,且不良债务范围之大、比例之高、数额之巨前所未有,所以,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亟待通过银企债务的重组来清理这些历史沉淀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与企业不良债务的类型及其成因,并在分析当前解决不良债务亟需克服的矛盾与难点的基础上,试对我国在推进企业改革与银行改革的进程中,解决不良债务的重组问题进行探索。一、银行与国有企业不良债务的分类及成因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