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明的品牌个性是强势品牌的主要特征之一。品牌个性化能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形成企业持久的品牌竞争力。然而,在品牌个性化的塑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从品牌定位的误区、品牌个性与品牌文化不一致、品牌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中的误区3个方面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品牌的核心是企业创造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中蕴含着企业的核心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和忠诚不单是建立在直接的产品利益上,而更是建立在对品牌文化的认同上,维系他们与品牌长期联系的是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情感因素。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创造方式和途径,提出中国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竞争中,应注重应用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品牌文化创造时,重"道"、重"知止"、重"术",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樊颢 《北方经济》2006,(6):22-23
对于产品,人们己知之较多;对于品牌,可能就一知半解;而对于名牌,人们己渐熟悉但却知之甚少.斯蒂芬·金说:"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兰德先生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产品更多是物理性的,而品牌则更多是心理性的.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营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个性化感性消费的时代.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越来越追求具有个性化、情感化的产品,而不再满足于一般的大众化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而产品品种繁多,产品同质化日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使得消费者不可能长期对某企业或某产品"忠诚";期望在送货、付款、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企业能满足其特别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市场营销个性化,即个性化营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华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传统文化断层与外来竞争的夹逼之下,中华老字号如何塑造民族品牌的信仰机制是本文研究的基点.本文从情感品牌的角度,通过品牌人文价值、品牌情感驱动、消费者信任、品牌体验、"怀旧"等几个方面,阐述构筑中华老字号成功的消费者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6.
耐用消费品品牌个性的高级性纬度可分为"时尚"、"高档"两个次级纬度,"时尚"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品牌视觉元素、消费者的时尚形象、品牌知名度与消费者的社会地位,"高档"的主要驱动要素是品牌视觉元素、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感知服务品质、消费者的时尚形象、商品价格与产品感知品质,从中发现,品牌的视觉元素与消费者形象是驱动品牌个性高级纬度的关键因素。在有消费经验的情况下,感知服务品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付庆 《魅力中国》2009,(14):70-70
商品对消费者来说不再仅仅是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附着在其上品牌的非经济价值。品牌的非经济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商品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上,品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偏爱。论文从认知品牌特性,体验品牌形象,拓展品牌价值,培养品牌情感价格几个方面探析顾客品牌体验的情感走向。结合品牌的特性和消费心理,创造一种强调情感体验的品牌文化是消费者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市场营销领域中,被提及最多的词汇恐怕就是"品牌"了.自从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出炉开始,世界各地的营销人员对品牌的追捧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人们对"品牌"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者逐渐成为品牌的主导.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十分普遍,"阜阳奶粉"事件是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农村一些市场出现假货、劣货的根源.从"阜阳奶粉'事件背后的微观信息经济学分析来看,品牌产品由于其高的质量基础和良好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使消费者产生品牌忠诚,从而产生了品牌壁垒获得品牌权益.  相似文献   

10.
面对同质化的商品和琳琅满目的品牌,消费者该如何做出品牌取舍的决策呢?文章按照先归纳后实证的研究逻辑,通过开放式调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三项系列研究,以手机行业消费为例,对影响消费者品牌决策的关键因素及其维度结构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影响消费者品牌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营销刺激因素和消费心理因素在两个方面,其中营销刺激因素包括产品要求,广告诱导,促销吸引3个维度;消费心理因素包括风险规避,个性化偏好,群体参照3个维度,这些影响因素与西方经典理论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显示了中国消费者蕴含着特有的“平衡”特征.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引领我们走进了品牌消费的时代,产品品牌、服务品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青睐.现实生活中,许多消费者在品牌选择上"情有独钟",在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内重复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品牌,很少"移情别恋".品牌对消费者来说,代表着信心、放心、舒心、顺心;而对生产者、商家来说,则代表的是一种财富、一种承诺、一种象征、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12.
宋晓芙 《宁波经济》2006,(12):58-59
品牌代表一种无形的关系,它着眼于对消费者的充分了解上,并能够通过奇妙的方式,把产品的属性和消费者的需求互动般地联系起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变得非常重要。品牌互动是品牌个性的表现手法,也是品牌在创意及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通过新颖、形象的创意思路,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执行手段,来演绎品牌的风格,表达品牌的主张,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品牌互动的核心是吸引消费者的参与,并借参与产生互动,让消费者真正成为品牌的主人,从而促使消费者接受品牌所传递的信息,并产生消费的引力。这种品牌  相似文献   

13.
宋程丽 《特区经济》2007,(7):278-279
顾客服务是零售业的中心,是惟一不变的因素。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日益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呈现差异性、个性化的特点,个性化服务以注重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和消费者"自我体验"等特征满足现代消费者差异性和个性化的需要,从而有利于零售企业提高差别化经营的程度、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价格只是短期的行为,服务才是商场的生命.商场在现代商品流通中,越来越发挥着主宰作用,决定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探索个性化服务在商场中的开展与运用,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更好的凸现商场的个性,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促进社会文明,提高商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北京隆福大厦商场推出服务品牌将商业工作中的德与情,技与艺相结合,融职业道德,商品知识,销售技巧,操作技能情感交流为一体,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和科学规范的服务技艺.商业竞争已从商品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售后服务竞争转向商家综合素质竞争、人性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正品牌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和地位,表达个人的追求,展示不同的个性风采与生活方式。不同的品牌都有明确的定位,它们创造不同的品牌文化与各自的目标消费者沟通,倡导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费者也会相应选择与自己生活方式相同,个性品位一致的品牌购买,并且消费者选择某种品牌消费会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郭李君 《北方经济》2010,(20):24-25
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品牌中的文化底蕴成为其标志和灵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左右着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这种无形的"文化力"深刻地改变着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为,为企业打造强势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本文通过时品牌文化与品牌竞争力的关系探讨,阐释了品牌文化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并着重论述了如何塑造品牌文化以提升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逐渐从量的消费阶段到质的消费阶段进入情感体验消费阶段,人们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在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的过程中,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企业营销实践活动越来越难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许多跨国公司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和实施体验营销策略,将体验与品牌相结合,使其品牌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并形成顾客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5):114-119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跨国品牌联合是能够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的营销战略.掌握消费者对跨国品牌联合的评估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品牌联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文章通过引入来源国匹配性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概念对已有品牌联合消费者评价模型进行了扩展.结果显示,民族中心主义既能够直接负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也能借助来源国匹配性、品牌匹配性、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态度、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对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产生负向间接影响.此外,尽管未受到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但产品匹配性仍可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汽车行业进行品牌联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山湖"是首批中华老字号品牌,也是属地标识性食品品牌,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微山湖系列原生产品及其加工品.近年来,微山湖区域湖产品的养殖、捕捞、加工企业,遵循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为中心,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新产品的速食、便捷、真空透明小包装产品赢得了消费者,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美誉度,拓展其市场和营销空间,促进微山湖老字号品牌产品的创新体系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剩余理论在企业营销策略问题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理论对市场营销的本质与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说明市场营销的成功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立足于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来制订营销的手段与策略.企业只有不断创造消费者剩余,才能最终取得营销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