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雷曼倒闭的冲击波,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忧虑。换句话来讲,这场危机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信心。那么,今后国际货币体系会不会还以美元为其基础呢?  相似文献   

2.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表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本文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建立统一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改革国际汇率制度、改革IMF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雪丰 《理论观察》2011,(4):120-121
国际货币体系从19世纪末至今,经历了很多次的危机,也实行了多次的变革。2009年经济危机又一次暴露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的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审视是应该选择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还是选择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4.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所突显出的信用本位制下无约束的货币泛滥,碳货币既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国际意义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事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则从全球碳交易体系的货币视角提出了"碳货币"本位的全新货币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便一直备受诟病。美国利用其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连续通过几轮量化宽松,滥印钞票,使世界经济陷入一片混乱。本文通过回顾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史,剖析其内生动力,并以此为线索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做一些粗线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膨胀:次贷危机的源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刻背景在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与美欧国家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严重偏离其实体经济水平。货币虚拟化后,经济虚拟化的具体表现为金融自由化。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主导地位,但失去了发行约束,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与美元发行间形成了循环机制,支撑美国长期的贸易赤字。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就在于发达国家经济过度虚拟化和国际货币体系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峰 《特区经济》2010,(1):89-90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要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明  孟宁 《西部论丛》2009,(6):50-52
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学界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讨论已经转化为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讨论。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用于稳定金融市场与提振实体经济,从而埋下了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的种子。在次贷危机对中国造成显著冲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明显加速重构国际金融战略的步伐,这包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出建议,以及更好地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9.
陈欣  马莉  邓谭星 《特区经济》2011,(1):105-10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的缺陷进一步暴露出来:美元本位制放纵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国际资本流动缺乏监管以及不稳定的汇率体系加剧了危机蔓延。虽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面临美元霸权、改革成本高等方面的阻碍,但改革现行的IMF以及扩展国际救助范围,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已然成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科峰 《特区经济》2011,(10):78-80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促进经济复苏,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向经济注入大量的流动性。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国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使得位于中心的美国获得了铸币税,而其它国家则更多地承担了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当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汇储备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詹福祥  俞春英 《中国经贸》2009,(22):107-1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缘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由此引发了各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广泛讨论。正是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各国的经济往来与国际结算,它的形成主要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在各个阶段的货币体系均有其利弊.在当今货币体系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像美元这种信用货币的发行遭到了各国的质疑,美国依靠美元的贬值将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的行为引起了各国的不满,在2012年的12月,美联储又利用美元的核心储备货币地位推出了第四轮的量化宽松,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学者开始讨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局限于资本市场,而且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深的伤害,在采取宽松经济政策的手段来减缓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开始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相关学者也提出许多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基于此背景,本文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如何引发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机制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慧龙 《北方经济》2009,(16):50-51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从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回顾“牙买加体系”确立以来的金融危机.不难发现。所有的这些金融危机都同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改变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正是这些金融危机不断地冲击着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直至其崩溃。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广受质疑,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此起彼伏,相关探讨日渐广泛与深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其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其二,人民币国际化。我国研究视野则更多侧重在人民币国际化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国际形势看,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都无法单独同日本、美国抗衡。因此实行单一货币的最大动力就是欧洲各国结成一个整体同日本、美国相抗衡,加强欧洲对世界的影响。所以欧盟单一货币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欧洲统一的货币——欧元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之一。1.对国际经济和国际全融市场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已从以美国为中心的一极体制过渡到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基本保持平衡的三极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欧元诞生后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有竞…  相似文献   

17.
自1960年以来,美元危机就与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相互递推演进的格局,共同的演变必将导致美元危机的消失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多样化,最终形成一种超主权合成货币——特别提款权。只有这样,国际货币体系才能达成一种动态均衡,世界经济才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30日】中国出入意料地从国际金融体系的胆怯参与者摇身一变成为不耐烦的敲桌子者。6个月前,人们可能想过中国人是否有兴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充当更大角色,或协助重建遭危机重创的全球体系。现如今,中国人正向东亚版的货币基金注入近400亿美元,逼迫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并提出有关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空想。  相似文献   

19.
史雪娜 《特区经济》2011,(2):105-106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势在必行,而2009年底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主要思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军红 《环球财经》2008,(11):36-38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的金融资本率先抢进战壕,以期用“和魂洋才”,打败美国金融资本主义,至少要与美国对等地改造危机后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