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小平 《企业世界》2007,(12):26-27
今年商界的一大关注焦点,便是宗庆后的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集团之间的“中国式离婚”案。案子两个焦点,就是49%与51%的股权控制权问题和一份阴阳合同。在央视《对话》栏目,主持人问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请问宗总,在您看来,情、理、法这三者是怎么样的顺序?宗庆后很痛快地承认,他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讲信用,讲义气,所以是情理法的顺序,现在吃到市场游戏规则的亏以后,他会坚持法理情的顺序了。看完这个节目,  相似文献   

2.
宗庆后、娃哈哈、达能……无疑是2007~2008年财经界的大热门。 宗庆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能力有哪些与众不同?是不是真的如外界报道的那样自信、自负、自我,甚至是刚愎自用?  相似文献   

3.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常说,给他最大影响的人就是毛泽东。对于他这一辈人而言,毛泽东是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位伟人。早在30年前,宗庆后就开始用毛泽东思想创业和管理,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贯彻的最为实际的企业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2年,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再次当选中国内地新首富,从800亿元到1369亿元。此前两年间,宗庆后身家暴增500多亿元。“现金很多”的宗庆后一直在筹谋他的多元化之路,商业地产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棋子。  相似文献   

5.
天生是一个用“童话”讲“神话”的人:40多岁还在杭州街头蹬着三轮车叫卖冰棍,十几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出真实的“娃哈哈”神话——因为宗庆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故事时代。  相似文献   

6.
《英才》2007,(5):12-12
最近的悲情大片是“娃哈哈、达能恩怨情仇”,宗庆后俨然“男一号”。在新浪网上与网友互动,谈到对“达能要求48小时必须召开董事会”的回应时,语气激昂。“我传真回复他们,并郑重宣布:中国入站起来了。中国现在不是八国联军侵略的时代了。中国入有自己的国格、人格,你别老是以统治者的口气说话。”在访谈中,宗庆后多次谈到“中国民族精神,民族自尊”,似乎支持他才是爱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娃哈哈硬伤     
<正>娃哈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商业偶像,尽管这并非宗庆后的本意。在盛产偶像的年代,特立独行的宗庆后总是被人簇拥着,用各式各样的溢美之词来形容,例如"民族主义者",例如"不倒翁"。其实撇开这些耀眼的光环,宗庆后的最终身份是商人。回归到商人层面,宗庆后是勤奋的,精明的,强悍的,甚至是狡黠的。和史玉柱一样,娃哈哈是一个高明的工具驾驭者。他对商业有着奇异的敏感,并习惯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来达成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佬的荣光     
宗庆后身上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使他在企业家圈子里以“特立独行”而著称。对于外界对娃哈哈的各种猜测、质疑,宗庆后极少回应,或根本不屑于回应。极少和饮料圈子里或外面的企业家交朋友,宗庆后称,“我没有圈子,也没有时间。”对国外的咨询公司,宗庆后直言,”他们根本不懂中国生意。”从不屑高谈战略,宗庆后说”我是靠感觉来做娃哈哈。”不设任何一位副手,身兼董事长总经理之职,公司大小事务几乎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9.
宗庆后常引以为自豪的事,是与世界排第六位的这能食品公司合资,并未对娃哈哈品牌产生丝毫的负面影响,相反,在这次合资过程中更体现了娃哈哈品牌的价值。他很高兴他的娃哈哈公司并没有如多年前的天府可乐,因合资而自动灭亡。另一件让宗庆后自豪的事是娃哈哈公司的“零负债”。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却不知宗庆后是否想过有朝一日要把现在的合资对象达能公司吞并的念头,宗庆后的事业虽然一路顺风,牛气冲天。我想,他一定还不敢有把达能食品公司吞并作为海外子公司的想法。 我设想的超级奶牛场计划,或许可以让宗庆后在10年后的今天把不…  相似文献   

10.
在2005年10月12日揭晓的“2005 种胡润百富榜”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65亿元的财富位居第8名,而在2004年,他还是仅以19 亿元的财富位列第48名。巨大的财富背后,宗庆后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商人,其在“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2005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频频露面。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行为, 正如其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所说:“做善事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  相似文献   

11.
女儿掌门人     
前段时间,关于“宗庆后招婿”的话题炒得沸沸扬扬。媒体围绕宗庆后是否选择独女宗馥莉作为娃哈哈——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的接班人,还是招一乘龙快婿掌管这个商业航母展开争论,闻声而动的互联网更是引发“宗庆后女婿标准以及推荐与自荐”的一轮八卦运动。当然,随之也连锁反应式地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民营企业家的接班人问题。只有女儿的民营企业家在接班人选方面的两难抉择:在“女儿是外人”的观念下该选择女儿还是培养职业经理人掌管自己用血汗打下的“江山”,“宗庆后选婿”只是这种两难处境的一个折射而已。而事实上,这些“女儿掌门人”已经开始正式登上了商业舞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宗庆后在决定承包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时候,他肯定没有想到,二十来年后他因此成了中国最具财富权力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13.
唐凯林 《英才》2004,(6):30-36
回过头看看“中国富豪榜”的10变迁,财富命运真可谓变幻莫测。1994年,当《定布斯》首次公布中国内地亿万富豪榜时,前十名依次为:刘永好兄弟、张宏伟、冼笃信、牟其中、张果喜、罗忠福、罗西竣、李晓华、热比娅&;#183;卡德尔、宗庆后。10年之后,这批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的第一代富翁们,如今只有刘永好、宗庆后、张果喜三个人在富豪榜上存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英才》2003,(12)
当42岁的宗庆后奔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推销冰棒的时候,他怎幺也不会想到,16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浙江有着培育民营企业家的肥沃土壤,但当宗庆后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不年轻了。对于一个并没有闪光背景的中年人来说,宗庆后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创业靠的就是感觉”,遗憾的是这种感觉来的太晚,幸运的是,这种“感觉”最终还是来了。世界上有两类人的钱最好嫌,第一是女人,其次是儿童。犹太商人因把目光盯住了女人的腰包而闻名于世,宗庆后的“感觉”来  相似文献   

15.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26-26
当高卢雄鸡的傲慢遭遇了中国式的全民民族情绪会是什么结局?宗庆后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一场如愿以偿的“和局”。2009年9月30日,达能全面退出其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而在2007年春节后,双方初起争议时,情况对宗庆后非常不利:法国达能要求娃哈哈卖掉其在合资企业所占的49%股份,宗庆后不仅同意,并且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相似文献   

16.
霸王宗庆后     
早年的独特经历让宗庆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构想和逻辑,他掌管的娃哈哈,是学院派眼中的“异数”。多年来,娃哈哈一直是高度集权制的机构。宗庆后自称以“家文化”来实现他“开明的独裁”。  相似文献   

17.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5,(23):70-70
宗庆后身上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使他在企业家圈子里以“特立独行”而著称。对于外界对娃哈哈的各种猜测、质疑。宗庆后极少回应.或根本不屑于回应。极少和饮料圈子里或外面的企业家交朋友.宗庆后称.“我没有圈子.也没有时间。”对国外的咨询公司.宗庆后直言.“他们根本不懂中国生意。”从不屑高谈战略.宗庆后说“我是靠感觉来做娃哈哈。”不设任何一位副手,身兼董事长总经理之职.公司大小事务几乎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18.
连谏 《乡镇论坛》2009,(18):40-41
他9岁那年,父亲因为没管好自己的贪念进了监狱,虽然身边的小伙伴和同学们并没因此而疏远或嘲笑他,他却总觉得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在嘲笑他是罪犯的儿子,自卑像颗有毒的种子,在他心里发了芽,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对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充满了抵触和戒备。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6,(11):55-55
在中国企业家的人群里,宗庆后算是大器晚成的一个,在农村呆了15年,当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沉默的中年;掌舵者中,他也是最强权和专制的一个,他认为成功的大企业,都由一个强势的领导大权独揽;他或许还是同行当中最勤奋的一个,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时间奔赴市场一线考察,曾经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  相似文献   

20.
走近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笔者便有些吃惊,这样一个国有企业、大型上市公司的当家人为什么要公开声称自己是商人?他的专著《我是商人》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笔者带着这种新鲜感和神秘感走近笼罩他的光圈才惊觉,这不只是一个荣耀而遥远的名字,这更是一位敢为人先、直爽开朗、刚强洒脱的人。 王效金,应该说是一位一直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精进不止的企业家。他从1987年正式坐到老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贡酒厂厂长位置上,到今天已是14个年头了,这14年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急剧变化而又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十多年中,王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