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谈网络消费者的信息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基 《广告导报》2005,(7):131-131
熟悉媒体策划和媒体购买术语的朋友们一定知道“OTS”(Opportunity to see)这个概念,在比较广告信息发布于不同媒体,对于目标消费者(受众)可能被看到的机会。传统媒体对于目标受众只能提供“看到的机会”,并不能保证“一定被看到”。理论上,由于各个媒体都只能提供OTS,所以普遍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衡量各个媒体的传播价值但是在同一个媒体载体上发布的信息,可能由于版面、位置、标题、篇幅、字体、图片、色彩以及编辑环境等因素而影响到受众注意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5,(1):i016-i016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数据,昆明经常接触电视媒体的受众远多于其他类型媒体的受众.而且经常接触电视媒体的受众占总体的比例极高.接近总体的全部(见图1)。此外.电视日接触时间长度处于各媒体的领先地位.更使电视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绝对优势媒体。(见图2)  相似文献   

3.
媒体在营销影响力中需要面对双重消费者,一个是媒体的受众,一个是企业。从媒体的角度来讲,今后在跟企业沟通、跟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只满足于收视率、覆盖率等等量化的概念,更要追求媒体的品牌价值。媒体要立足于自身的品牌价值、影响力价值,开展针对受众的营销,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领先,所以我们没有方向。 有一个广泛、又被默许的认知:互联网广告环境是互动的环境,是电子化的媒介渠道,是在网站和手机上做广告。基于这个认知,我们这个行业曾经重新建立了一些数字媒体的分析工具,用于了解消费者上什么网站、什么时候上、多长时间、在哪里投放广告可以被合适的消费者看到;或者,更新一点的思路是我们利用数据跟踪和技术分析反其道直接捕捉消赞者,给消费者看广告。  相似文献   

5.
正John Defterios:电通公司的关键发展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未来规划?Tim Andree:大公司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战略点,我们希望服务新的客户,并且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我们会关注快速增长的市场,像"未来11国","金砖四国"。我们仍然会在数字方面进行投资,希望利用大数据提供更好的分析。现在,消费者的演变非常迅速,我们很难预测媒体分化的趋势,也没有必要预判哪一种媒体会死亡,消费者会决定这一点。我们经常会从媒体的角度,从客户的角度去推动,但是消费者会考虑我想要什么,我要不要接受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张晏佳 《中国广告》2013,(11):137-138
我们生活在媒体的世界里.也亲身感受到了媒体的碎片化过程。这可以从媒体以及受众两个维度理解.媒体的维度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形态多样性、媒体的数量激增和信息量暴增:受众的维度体现在受众在消费媒体时自由度提升,个性化得到满足,同时对某一特定的媒体停留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崔斌 《中国广告》2009,(5):38-39
我们大体把中国媒体的类型分两种,一个主要是传统的发展模式,通过内容吸引受众,把受众转化为广告消费者。另外一种就是我们所称的新媒体,MEDIA2.0对渠道的依赖性很强。这两种都有发展的空间,像报纸等媒体由于受到国家对内容政策的管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舆论属性,一方面是媒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王小红 《广告大观》2009,(11):37-38
消费者的研究过去一直,在未来也一定会为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提供决策依据。消费者调研是广告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通过广告投放前测试,广告主可以了解广告主目标受众。广作只有那些能够带来生意的广告,而且会对于品牌形象的建设更加有效的广告才值得后期大量的媒体投入。  相似文献   

9.
“沟通无极限”,“覆盖无缝隙”,是传媒经营者的崇高追求,然而圈内人都知道,对媒体人而言,最苦恼的是经常难以确定受众是谁;对广告商而言,最困绕的是常常搞不清自己的目标客户有多少在投放的媒体那里。新媒体的出现,犹如一缕清风、一扇窗户,让媒体人和广告主几乎在同一时刻看到了新的希望、新的目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媒体多元化、消费个性化、营销碎片化的时代,媒体的选择、信息的传递必须回到营销的原点——消费者洞察,即我们的目标受众的消费习惯和媒体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11.
《时代》杂志将“你”称为2006年度人物。“你”可理解为个人、独立主体、受众和最终的消费者。如今,随着中国消费者更频繁地接触媒体,尤其是随着年轻一代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消费者拥有比以往更多的权力。毫无疑问,新兴媒体或“强强联手”的新媒体为其提供了平台。“强强联手”的新媒体无疑集中出现在互联网、手机和电视媒体中。而这些媒介的运用远远超出其原来的功能。我们将在本文中探究消  相似文献   

12.
秦雯 《广告大观》2014,(3):112-112
搜索引擎技术、社会化媒体环境以及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消费者已成营销的诉求主体,完成从被动到主动、从单向到双向、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于营销者来说,目标受众、目标客户是“谁”(用人口学特征描述的目标受众或目标客户)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TA的偏好特征和传播相关信息的时机——而这一切都需要根据数据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市场》2011,(8):14-23
又到3·15。对于汽车媒体来说,关注车企服务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我们的编辑部却对制作这样的选题持谨慎态度。因为,中国汽车服务领域是杂芜纷扰,又存在众多隐秘的版图,多数汽车媒体都不愿触碰这个敏感话题。但我们认为越是敏感也就越受关注,因而必须有媒体的力量介入。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吹毛求疵,去挖掘什么黑暗角落,我们更愿意找寻那些汽车服务领域的亮点和闪光点。我们看到,在汽车竞争逐渐深化、细化的今天,汽车服务领域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成为更具决定意义的角逐。很多中国汽车企业都拿出了别出心裁的服务理念和方式,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自然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相似文献   

14.
在如今的传媒时代,广告堂而皇之地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媒体的每一个受众不仅是广告的观赏者,同时也担负着消费者的重任。有义务的存在,就有权利的呼声,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在社会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面对众多竞争对 手的博弈和厮杀,恶意攻击类广告正逐渐成为商家们打击对手、进行产品宣传的必要手段。然而,  相似文献   

15.
肖实 《商》2014,(12):77-77,72
社会化媒体即社交媒体。它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际社会传播的网络化。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移动平台下的社交媒体近几年的流行,催生出了一种新的营销传播模式,即通过社交媒体的沟通功能来进行公共服务或者营销。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营销活动,通过社会化内容与受众达到精准沟通,从而产生与一般整合营销传播不同的机制。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容任然是吸引受众最关键的环节,但是光有好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内容如何产生传播效应,精准传达给目标消费者?如何有效地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中来?如何构建品牌社会化媒体形象,让消费者能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品牌,而不是只看到品牌的某个活动宣传?从一系列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和受众分析去整合当前营销模式,从而探讨一个可行的营销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中 《品牌》2013,(2):24-25
不知从何时起,在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多了“团队”这个词汇。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可以看到有关“团队意识”、“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报道,同时也经常可以听到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就这些词汇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企业公开兜售自己对于团队精神的信仰,宣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大观》2014,(9):106-106
互联网上关于2014世界杯的喧嚣已经消散,但也是此时,世界杯期间的用户行为数据完全呈现了出来,这不仅让我们真正完整了解本届世界杯的受众状况及世界杯营销战果,也让我们发现,越来越庞大的受众群体、越来越难留住的受众眼球,都使得体育营销将不得不转入精细之路。 相比上届世界杯,2014年世界杯互联网总体访问人数规模从2.3亿增长至5.3亿,页面浏览规模从72亿增长至151亿,国际体育盛事的网络传播覆盖人数规模明显上升,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网民的访问频率有所下降,但访问深鏖有所增加。分析原因,是由于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PC端的用户粘性略有下降。互联网上对于世界杯的关注特点,一方面显示PC端互联网的体育营销价值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营销难度在上升,如何在喧嚣的各种终端、媒体中成功吸引受众关注将成为重大体育赛事营销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将娱乐因素融入到节目中成为电视媒体赢得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把受众的本能欲望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尺;另一方面,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新闻成品又刺激了受众潜意识中的“暗影”。  相似文献   

19.
叶茂中 《广告导报》2005,(6):134-135
企业选择媒体时,经常被一些所谓的数字所迷惑,收视率、目标观众、千人成本等等概念也会把人搞晕。且不说媒体所提供的数据是否有人为的嫌疑,就算是数据准确,也只是衡量的一个参考。选择媒体最重要的标准是适合。那么适合的标准是什么?弱势品牌选择弱势媒体适合吗?这就要看你想得到什么。你的位置在哪儿。  相似文献   

20.
陈磊 《广告大观》2006,(10S):73-74
所有的媒介人、广告人都在谈论目标受众,谈论通过广告活动,到底让多少品牌的信息有效地进入受众的记忆。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某广告公司对广告记忆度(回忆率)及媒体投资花费所做的调研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