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贤玲 《经济师》2003,(12):83-83,85
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长 ,不仅使我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第二的引资大国 ,而且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劳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 ,我们也应当看到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我国当前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好 ,势必会对今后的引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文章对完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它将有利于今后更多更好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FDI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每年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巨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对我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评价,要结合我国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去考虑.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外商直接投资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而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也正由于此,我们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3.
岳原 《当代经济》2018,(12):72-75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增长,市场发展繁荣,为外商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对引进和充分利用外资十分重视.伴随着“一带一路”经济政策的实施与发展,未来陕西省的开放程度会不断扩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必将大幅提高.本文运用陕西省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利于陕西省出口贸易总额的扩大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但陕西省外商直接投资多集中于第二产业,产业分布不均.本文基于此提出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优化陕西出口贸易结构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军 《经贸实践》2016,(14):35-36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对于外商投资的利用也在持续提高.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近些年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发展迅猛.本文对浙江省2004年至2015年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国民经济生产总额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加大,浙江省的经济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5.
宋娟 《经济问题》2008,341(1):100-102
从国内生产总值对FDI依存度、FDI资本形成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科技依存度、税收依存度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得出了我国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度较高,为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调整相关的引进外资政策、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得到各界的关注.通过对环境规制及其分类的分析,提出环境规制能够通过影响环境资源供给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政策、社会成员环保意识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最后总结了研究对于我国环境规制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果显著,对经济起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当前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困扰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决策,主要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问题、市场换技术问题、产业安全问题、跨文化管理问题、撤资问题等。在经济转型时期,根据我国经济特点,分析当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实践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外国资本通过投资我国现代制造业产生了效益,提高了资本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催化剂。本文通过建立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定量测算了我国FDI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10.
顾冰  幸勇 《经济论坛》2008,(4):16-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引进外资,作为经济开放标志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其外商直接投资引入量居中国首位.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相应的空间组织架构,系统阐释了党和政府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优性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分析了区域优性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区域优性文化的资源优化整合效应,并以硅谷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例,阐明了区域优性文化对区域企业成长的作用力。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有利于区域企业“快生”、“长大”、“做强”的优性文化环境,关键在于实现五个方面的文化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欧人 《经济经纬》2004,(5):27-29
区域经济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地域文化叉影响和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振兴地方经济、繁荣文化无疑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特色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频 《生产力研究》2006,(4):143-144,17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文化日益一体化。文化力日趋成为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不同区域来说,地域文化渗透进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区域特色经济:首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促使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其次,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促使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形成有特色的区域产业和有特色的产品与品牌。此外,不同的地域文化也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分布式创新以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在保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节省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微观主体发挥比较优势、进行有效知识资源配置有深远影响,对解决区域自主创新和区域分工演进的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证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支配地位,然后分析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四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5-2013年中国内地30个地区(除西藏外)27个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地区规模下,区域内多样化集聚(Jacobs外部性)、专业化集聚(MAR外部性)和企业竞争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地区规模较小时,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与企业竞争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随着地区规模的日益增大,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小;专业化集聚、企业竞争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核心能力提出了区域核心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用这一框架对区域核心能力的构建及发展进行了研究。经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区域创新的发展关键是构成区域核心能力各要素创新的动态过程,是以在技术创新和区位要素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