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我国工业企业研发实力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分别对我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2000年和2005年的12个研发实力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研发实力差距明显,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似的分布态势;(2)区域研发实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如何提高我国区域的研发水平和缩小区域研发实力的差距,促进经济发展平衡是当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科技综合实力时间序列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灰色关联原理对评价区域科技综合实力的58个预选指标进行筛选和组合,建立了江苏省区域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相对灰类划分的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方法,并对江苏省1997——2001年5个时期的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的科技综合实力归入强灰类不是暂态的.而是稳态的,结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02年到2008年期间的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分析发现,评价期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平稳、中西部跳跃"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相比科技创新投入的增速,科技产出却增长较慢.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取决于评价方法和评价因素指标,目前,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日臻完善,但对评价因素指标还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2)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模型,从而揭示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程度与方向;(3)给出几点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水平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评价活动的发展,科技评价指标由单一指标逐渐向综合指标过渡,国家电网公司现行的科技评价方式有待改进.根据我国大型企业科技统计及科技评价的需要,建立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和法对综合评价进行分析计算,用2003年统计数据计算了某地区几个省电力公司相对的综合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6.
吴丹  胡晶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5):140-146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参考现有文献中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3个维度的相关指标,构建科技-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和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为6.22%,其中,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5%、5.35%、6.43%。同时,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度达到0.992。其中,“十五”~“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持续提升,分别达到0.8465、0.8466、0.9152。总体来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政府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同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认识其成长路径及量化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作用是必要的。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方法以科学确定区域科技能力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出区域科技能力的梯度分布现状。与示范区域相比,东北地区科技发展环境能力的培育是科技能力成长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信息化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融合水平测度模型,利用 2014~2018 年数据对我国各地区信息化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 Tobit 模型分析影响信息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信息化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融合水平还比较低,未来需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推广电子交易,促进信息化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信息化、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秩和比法的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正确地分析和评价,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把握区域科技的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从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本文尝试运用一种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相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秩和比法,对江苏省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发现此方法克服了主观加权法在权重确定上主观性的缺陷和客观加权法对指标间有较强相关性的要求,而且可操作性强.因此它不失为一种直观、实用而且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 DEMATEL 方法从创新环境、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创新合作和创新绩效5 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依据可拓学原理建立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模型, 对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 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后指出各省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 为未来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决策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了协同视角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1~2020年相关数据,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我国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不变”和“演化退步”两种类型,空间正相关性的省域数量大于空间负相关性的省域数量;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全国与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而西部地区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存在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排序,得出了基于横截面数据的情况排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揭示了 2006~2017 年我国30 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 科技金融经费力度、 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 4 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 “东强西弱” 的局面;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金融经费、 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 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制定、 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系统定权聚类方法,在对河南省农村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9个典型地市,对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既有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仍主要以静态分析为主,动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截取2005~2014年各区域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研究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分析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实证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状态来看,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步降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关系;(2)从时间维度动态趋势变化来看,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V、倒V、M、W 4种变化趋势,同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及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发达程度是特定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具体体现。本文构建了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发达程度进行了评价与划分,并对不同发达程度地区单项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处于相同发达程度的地区的产业布局与发展特征进行归纳,揭示这些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共性与内在规律,以期为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加快,海南将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区域主导产业代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通过灰色关联评价和定性分析,对海南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筛选出海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和潜在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技术创新、供给动力、需求能力、对外贸易、结构因素和政策推动等方面,构建出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由南向北逐步递减;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泰尔指数的地理分解,结合地理分区的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强弱两类区域逐渐分离,认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