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保险销售渠道的拓宽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销售误导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一直以来,销售误导问题都是监管机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销售误导受众广泛、形式多样、后果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将削弱保险业诚信经营的基础,也将严重侵害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影响保险业社会地位和形象,制约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险》2012,(2):7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2月1 0日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研究寿险销售误导专项治理工作。项俊波指出,保险监管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寿险销售误导治理工作,强化保险公司责任,强化高管人员责任,采取严查重处的举措,形成治理销售误导的公开评价体系,建立治理销售误导的长效机制。项俊波指出,保险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寿险销售误导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经过保险监管部门多年的整顿规范,目前销售误导问题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3.
一、从销售角度梳理银行保险误导现象的表现形式 银保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误导现象,可归结为四种形式: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条款内容、混淆银保概念、选择不当对象。这四种误导形式具体又通过三个环节实施,即宣传材料"误导"、销售人员"误导"、电话回访"误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险》2013,(2):7-7
近日,保监会颁布了《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强化了保险公司等对保险销售人员的管理责任,包括教育、培训、指导、监督责任,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寿险销售误导的影响和后果,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销售误导危害巨大,直接侵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危及行业长远发展。"现在,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拟从监管视角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销售误导行为产生的原因(一)信息不对称。信息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持续加大对保险销售误导现象的治理工作,但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及对保险消费者的教育宣传与正确引导,规范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增强消费者的保险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效杜绝和减少销售误导现象的发生,确保保险消费者理性消费和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静 《上海保险》2013,(4):24-26
如何有效治理销售误导,是保险市场行为监管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监管层面,目前主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和规范销售行为来达到治理误导的效果。但是,由于法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罚款金额所限。销售误导的总体违法成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2012年初,中国保监会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工作全面展开,制定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标准,出台强化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明确销售误导行为边界与行政执法标准,有效地解决了违规销售行为认定不清、责任界定不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武亦文  王睿 《保险研究》2024,(1):89-103
投连险在误导销售、信息披露、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监管问题皆因其投资属性未被正确规制而引发。投连险兼具保障与投资属性,投连险合同为保险与信托混合而成的混合合同。最优的监管路径为将投连险定位为兼具保险与资产管理产品属性的混合型金融产品,由金融监管总局予以功能性监管。具体构建投资部分的监管规范时,应与资产管理产品保持一致,参照较为成熟的公募基金监管标准,重点针对误导销售、信息披露和资金运用等三方面制定监管规则。  相似文献   

10.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理赔难、销售误导等,看似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事实上是产品设计、销售、核保、内控、评价激励机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销售误导和理赔难问题是保险行业的顽疾,影响着保险业的形象和声誉,关系着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实现。销售误导问题在寿险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对销售误导问题的治理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史上不可绕开的重点问  相似文献   

11.
最大诚信是保险业的重要原则,更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然而,销售误导问题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突出。课题组针对销售误导问题,运用博弈论基本模型,分析销售误导发生的基本规律,以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3):81-F0003
内蒙古保监局2012年1月召开全区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全区保险监管工作要嗣绕“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总体要求,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工作基调,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消费者权益保护,重点解决理赔难和销售误导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营报告》主报告显示:我国保险机构规模稳步扩张、保费规模持续增长;保险密度持续提升、保险深度保持稳定.保险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保险投诉、保险诉讼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除了销售人员存在销售误导,片面夸大保险的所谓“理财”和保障功能,而忽视责任免除以及投保告知等方面的解释说明外,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合同双方举证责任不清也是造成保险纠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2012,(8):7
7月27日在上半年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总结会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通报了上半年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开展情况。他指出,上半年,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制度、加强风险提示、规范销售行为、化解存量风险、组织人身险公司自查自纠等措施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据统计,各保监局累计派出检查组200个,人员1981人次,检查各  相似文献   

15.
吕颖陈晓 《时代金融》2014,(14):254+259
电话保险的销售误导、电话扰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2013年4月25日,中国保监会印发《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本文主要通过了解该《办法》实施后人身保险电销渠道的现状,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工作已开展一年时间。从治理措施及效果看,产品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监控、与销售过程密切相关的直接证据获取不足等问题导致销售误导行为认定难与责任追究乏力。本文立足这一现实问题,探讨在寿险产品销售环节实行录音监控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应对措施,有效保证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孙尧 《上海保险》2012,(3):42-45
非寿险银行保险主要是指非寿险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开展。由于非寿险银行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复杂程度不一,因此采取适合的销售模式是成功销售的关键,即如何根据产品特点合理安排销售渠道、明确银行和保险公司人员的销售职责分工、设计相应的销售流程,从而使产品从保险公司制造端通过银行渠道有效到达客户端以实现价值交换。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分析呼叫中心成功实施交叉销售的商业模式以及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保险业呼叫中心已具备了实施交叉销售的基本前提条件.为充分发挥呼叫中心的交叉销售功能,我国保险公司应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平台,规范呼叫中心的交叉销售职能,建立呼叫中心与专业销售队伍之间的协调机制,对现有客户服务人员进行产品销售培训,制定科学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并为呼叫中心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苏宝 《中国保险》2013,(10):52-53
7月1日,《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规定,保险销售人员应具备大专学历,并取得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方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保险产品。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提高到大专,这既是回应社会关于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素质的呼声,也是基于目前保险营销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近30%的提升之举。  相似文献   

20.
施强 《中国金融》2020,(3):80-81
2018年10月,《保险销售指令》(IDD)在欧盟各国正式生效,之前的《保险中介指令》(IMD)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国际上保险销售监管理念和制度实现重要升级。当前,我国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迅速深化,国内保险市场日趋壮大发展,因而有必要跟踪研究国际经验做法,欧盟《保险销售指令》是发达市场的重要经验,对我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