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计制度是将地方上的各级官吏所管辖的在一定时期的人口、财物和土地的变动数量以及税收、支出的数量上报给相关官吏接受审计的思想.有关上计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观点,第一,上计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上计之制,六国亦有之",随着文物的发掘的进展,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计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第二是起源于秦朝时期,如孙楷在《秦会要·职官》的观点认为上计起源于秦朝;第三,上计制度起源于汉朝,《辞源》上的解释是"上计,汉制,郡国每岁谴诣京师,进计簿,谓之上计史."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的审计方式以上计为主,期间又以两汉时期的上计为重点。上计吏不在显赫之列,但因其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财赋统计,所担干系重大,所以受到朝廷的重视。在后汉时期,上计吏一职位之上更是辈出能人,许多当世的风云人物皆由上计吏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西门豹上计     
西门豹上计□任德起我国周朝实行分封受禄,规定各诸侯国每年年终,要将财政收支状况等资料报送中央朝廷,以此做为审计考核业绩的根据,这就是“上计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诸侯国对周天子规定的上计制度不再奉行。然而,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统治,对其所辖...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审计立法概况我国审计源远流长。西周初年设有宰夫负责"考其出入而定刑赏","凡官府都鄙群吏之财用,受贰法于职岁",这个"贰法"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法定审计标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定有《上计律》。辛亥革命后,1912年北京政府设有中央审计法...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土的尹湾汉墓简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其中的六号汉墓出土木牍<集簿>证实了西汉上计用集簿既非会计账簿,也非"会计报告";西汉上计,并非国家审计.中国审计史的研究,应当走出西汉上计是国家审计这一学术误区.中国审计史的研究,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6.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民富国强的“文景之治”时代,就是由汉文帝刘恒率先实施节俭爱民政策所开创出来的。刘恒登基后,体恤民情,鼓励农耕,先后二次“除田租税之半”,还有一年全免田租。他在全国提倡朴素节俭的作风,自己也以身作则,平时身穿黑色粗丝衣服,所作帷帐都不刺绣花纹,他还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他曾想造一座露台,请工匠预算费用,需花费黄金一百斤,  相似文献   

7.
朱德贵 《会计之友》2012,(8):123-126
西汉时代的簿籍是中式会计报表的早期形态,汉代的上计具有会计报告的作用。会计报告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依据,集中反映某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情况,当时主要体现为"上计集簿"。根据新出土的简牍材料发现:汉代在会计科目设置中钱谷是主要内容,还有茭出入簿、铁器出入簿等等;而会计结算则是根据收入、支出和结余这三者进行计算和审核的,这是汉代比较流行的一种会计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8.
财政监督由来已久,从秦、汉时期最初的上计制到如今的财政监督检查,财政监督作为财政职能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始终发挥着“监测器”和“警示器”的作用。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今天,强化财政监督、完善财政管理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浪淘沙──贺《审计法》颁布雷依凡其一翘首盼轻年,大法今颁。辉煌事业著新篇。赖可倚天抽宝剑,策马扬鞭。经济日纷繁,监督须严。良医卫士任同肩。服务宏观促改革,壮志强坚!其二上计几千年,悠久渊源。历朝更迭断还连。竹简帛成往事,弹指挥间。改革纪新元?伟业空前...  相似文献   

10.
春秋至南北朝是审计监督蕴含于上计制度的主要时期,审计活动频繁,审计特征明显,此间的审计活动亦形成了一些可以传承和借鉴的做法与思想。对比认识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发现问题并追查其产生原因,予以相应处理,是审计活动由来已久的做法。然而,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保障财计活动正常进行,认真分  相似文献   

11.
那一年,你从机关走来那一年,你从军营走来那一年,你从学校走来那一年,你从厂矿,从乡镇,从社会各个角落走来浩浩荡荡,旌旗招展 是昔日的上计抑或比部吧有人说你是啄木鸟有人说你是看门狗有人说你是玫瑰刺也有人说你是经济卫士还有人说你是决策谋士我说,你就是审计人  相似文献   

12.
脱胎于春秋战国时期上计制度的中国军事审计,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发展到唐朝中叶,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形成了以专职审计机构——比部为核心,以御史台和勾检官为补充,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军事审计体系。这一时期,军事审计活  相似文献   

13.
汉代成立之初,迫于形势需要,实现郡国并行制度,诸侯国有权自行征收税赋,这一制度对稳定汉初统治、发展经济有一定意义。但实施一段时期后,地方自行征税对中央统治造成了威胁,中央又限制地方的征税权,但地方税始终都是存在的。近百年来的汉代地方税研究经历了特征各异的三个阶段。虽然汉代地方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但还需要研究者继续运用现代经济学、财政学理论进行分析与思考,不断增强量化实证分析,开拓研究视野,充实研究方法,以推动研究深入开展,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想读书,但不知读什么书,这是常见现象,不足怪。笼统地说,我们应读两种书,一是用文字写成有载体的书,即通常意义上的纸书或网书,另一种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社会大书,定无载体无文字的,但内容极丰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以驴自随,走遍天下,成名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相似文献   

15.
审计历程赞     
审计萌芽在西周,宰夫一职搞监督。秦汉虽有“上计”制,但无专人来管事。隋唐审计有发展,设立比部把事管。明显发展是宋代,最早定名“审计司”。元明清时没大搞,国家审计被取消。南京政府一成立,改院成为“审计部”。红色政权苏维埃,建立审计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审计机构未保留。监督职权有转移,执行当中问题多。党中央、真英明。五届人大把事定。“宪法”条文写的清,审计机构要建成。中央设立“审计署”,关系隶属国务院。总理亲自管审计,这样规定是首例。九五颁布“审计法”,推动审计规范化。今日回顾审计史,了解国情增知识…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审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建党80周年重要讲话和北京申奥成功的喜庆日子里,迎着新世纪的朝阳,与新的世纪牵手同行,疾步向三秦大地走来。新一届的理事会,欣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开局,深情地呼唤着我省审计科研事业的又一个春天陕西,地处关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十三朝古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深厚底蕴。西岐周原这片蓝天厚土孕育着我国审计的胚芽破土而生。从西周时期的“小宰”算起,秦有“上计”,唐有“比部”……上世纪最艰苦、最辉煌的年代,更有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而傲立…  相似文献   

17.
《上海企业家》2005,(4):55-55
2003年.A股市场融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只有1.5%。对于一个储蓄率和投资率非常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数字。更尴尬的是A股市场的表现.已经到了天天喊救命的程度。比这还尴尬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似乎是非常无奈的样子。对政府来说.一个很现实的股市政策选择是“拖”到换届。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拖是上计。政府对社会群体.不能选择“走”字。想走走不了.无奈只能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2,(10):150-151
纵观悠久而浩瀚的中国审计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审计不仅经历了官计审计、上计审计、比部审计、三司与审计司(院)审计和科道审计等5个阶段,以及考、会稽、受计、比、钩(勾)、覆、勘、磨、照、审等审计名称的演变,而且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审计历史人物。他们有的博学多才、发明创新,有的呕心沥血、为  相似文献   

19.
澳门这块地方,其名称在历史上几经变换,先后有香山澳、濠镜、濠江、濠海、马交、妈阁等,最终沿袭古名为澳门。澳门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今中山市)。远在明朝嘉靖43年(公元1564年)地方官庞尚鹏上书朝廷的奏折中,将澳门称为“豪镜澳”。从这个奏折看,“豪镜澳”由于附近有两座山对峙,好象有一道大门,因此又称“澳门”。后来,顾炎武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时,又将“豪镜澳”写作“豪镜”。至于“豪镜澳”这名称的由来,则与当地海产及地理有关。“豪”学名是牡蛎,是一种产于浅海的贝壳类海产。因为澳门位于珠江口咸淡水交汇…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大学     
溯源洪荒西周,审计华夏三千载。宰夫乘财,秦汉上计,历朝维序砥柱擎。专捕硕鼠,遍寻纰漏,尽扫污移,魑魅送上审判台。兴千秋事业,不言收获问耕耘。 光阴白驹过隙,监督新纪二十年。宪法赋权,政府设制,举世瞩目众望归。兼报喜忧,慎查宏微,珠联向悖,魍魉钉于耻辱柱。澄万里寰宇,但留正气写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