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尚奎 《活力》2010,(11):59-59
《新闻学简明辞典》对新闻线索是这样界定的.“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而《新闻学大辞典》则认为,“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也有人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2.
程鸿 《活力》2013,(21):47-47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新闻记者以大脑的思维和五官的感觉器官同时运作,其中眼睛起主导作用,使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一种默默无声的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学会细致观察.善于发现新闻采访中的重点和闪光点.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真相,并运用敏锐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这样才能够写出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王浩然 《活力》2010,(21):144-144
新闻实践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不同的新闻记者同去一地采写同一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写作题材各异不说,有的甚至连新闻事实也有出入。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新闻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容地理出头绪,  相似文献   

4.
韩瑁崴 《活力》2012,(2):158-158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具有艺术内涵的。它要求新闻记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技艺,并创造性的工作,要用形象化自匀手段和传播方式来诠释它的特点内容和感情。  相似文献   

5.
李瑶 《活力》2012,(13):36-36
一、电视新闻学形成的原由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  相似文献   

6.
李艳丽  魏绪东 《活力》2006,(3):188-188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者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者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者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7.
于芳 《活力》2011,(8):183-183
从新闻工作的性质和实践需要出发,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效性与坚持用事实说话四项。结合新闻的三个特点客观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我们可作这样的结论:新闻采访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两翼,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灵魂。只有把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新闻采访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坚持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新闻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新闻报道的活动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宁池 《活力》2012,(10):199-199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看,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的“眼睛”闪亮起来呢?一、制作标题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连,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姚艳春 《活力》2013,(11):37-37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媒体刊发的稿件,是新闻编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戈公振先生曾指出.新闻是“发生事件之报告,但于报学之处置上.有散漫而不明显之憾”。任何一家新闻传播媒介都因为自己特有的隶属关系、办报目标而有各自的编辑方针.这也就决定他们对每天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可能全部收录选用,必须要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从众多的稿件中,选择出具有高质量的稿件,这对编辑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婷婷 《活力》2011,(20):106-106
一、要有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很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的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的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  相似文献   

11.
程鸿 《活力》2013,(22):93-93
所谓新闻现场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现场观察、具体访问、深入体验、切身感受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新闻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新闻记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心灵深处引起的主观感受。新闻现场感首先是新闻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环境中的现场,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闻事件现场的感观与感受,然后再将最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的东西反映在报纸上,第一时间呈现给广大读者,进而引起全社会的巨大反响与共鸣,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许宁池 《活力》2012,(8):205-205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为它是诸多职业中的一种;特殊,是因为它既直接接触上层,又直接深人下层,更为重要的是他传播新闻事实,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除要具备政策水平、知识素质、业务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职业道德”。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中、深入生活中、深入百姓中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其中体验式采访这一方式是新闻记者深入群众、直观展现的一种好方法,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新闻画面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在对突发新闻事件的采访过程中,要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和环境的不同,所需要采取现场采访的手段也不同,重要的是新闻记者应该作为新闻事件的一种外部因素,积极引导新闻事件向透明、公开、正确的方面发展,那么,新闻记者如何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并准确及时的报道,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即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记者,除了通过现场观察、阅读文献等方式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外,向被采访者提问被视为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可以说,记者的提问巧妙与否,决定了采访是否成功。因此,学习和掌握好提问的艺术,是新闻记者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位新闻记者应有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6.
林清斌  于光伟 《活力》2006,(5):229-229
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教科书多数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17.
蒋帅 《民营科技》2013,(4):144-144
新闻媒体中,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收集新闻素材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新闻采访工作者深入新闻第一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会有一个互动,而不是单纯的倾听,会将自己的疑问,观众的疑问来进行陈述,以寻求答案。为了能够取得好的采访效果,新闻记者必须要能够把握住采访对象的心态,通过一些引导来让被采访的对象将事实表达出来。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因此在此文中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付俊 《活力》2011,(2):116-116
生动、新鲜的故事人人都爱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人获得知识、接受信息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渠道。讲故事不仅是作家的权利.新闻记者在记录新闻事实时也可以使用它,让自己写出来的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19.
赵宏伟 《活力》2010,(14):258-258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新闻事件直接发表意见、阐明观点、表明态度、传播意见性信息的一种以说理为主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新闻中最常见的消息和新闻专题是对新闻事件发生进展情况的报道,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含蓄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评论则不一样,它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问题和事实的分析论证,明确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主要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程鸿 《活力》2014,(1):30-30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各种新闻媒体不断涌现,这就加快了新闻媒体市场竞争的局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新闻记者到现场采取隐性采访新闻事件方法,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以其掌握的新闻线索常常是具有真实、鲜活、生动而又能够广泛吸引广大读者眼球的显著特点,常被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所普遍应用。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活动,被人们俗称暗访,通常是指新闻记者因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不暴露新闻记者身份或扮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身份的情况下,采用多种获取新闻信息的手段进行秘密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进一步挖掘新闻事件深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