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进入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原本“固化、沉淀”的国有资本,随着限售期的到来,将逐步得到解禁,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资产证券化,资产流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味着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将可以逐步流通,这为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开展资本运营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资本运营,就是对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2.
<正>“3年内推动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路线图”已然明确。亮眼的一众存在在国有企业中,国有上市企业始终是亮眼的一众存在。以央企为例,经过多年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其大部分核心资产已经进入上市公司,成为央企资产和业务的承载主体。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6301个样本为依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公司特征因素,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1)与公司规模、重污染行业显著正相关;(2)与公司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国有控股显著负相关;(3)与公司上市地点显著相关,与公司盈利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年~2012年342家创业板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性家族利益获取方式。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族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利益共享而非控制权私利方式获取利益;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家族控股股东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获取利益的动机将受到抑制,会将现金用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机会。  相似文献   

5.
企业交叉上市由于面临着更为严苛的信息披露与法律监管,能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与外部治理环境。通过2008—2012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一步从股权结构的视角考察交叉上市对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发现:企业的股权性质与股权集中度均能对交叉上市的治理效应产生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交叉上市对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与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相比,交叉上市对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投资不足行为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葛俊  吴舟 《财会通讯》2014,(3):49-52
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国资委控股的41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财力投入、人力投入、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政府支持力度、市场集中度等因素与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就此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辽宁经济统计》2008,(9):40-4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消息,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的企业形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目前的64.2%。据统计,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在A股市场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有1100多家,在香港、纽约、新加坡等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达78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进入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原本"固化、沉淀"的国有资本,随着限售期的到来,将逐步得到解禁,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资产证券化,资产流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味着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将可以逐步流通,这为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开展资本  相似文献   

9.
目前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已经成为资产注入的重要方式,而定向增发除了融资外最重要的一个用途就是资产注入。通常来说资产注人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有控股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来掏空上市公司。文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和支持上市公司的行为并提出了应对控股股东通过资产注入掏空上市公司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减少上市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采掘等行业2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06年年报为载体,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是否为国有控股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的影响;而负债水平、独立董事比例对其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
黄静  张伟 《山东审计》2002,(8):20-20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有1170多家,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其中中外合资企业上市的有六、七十家,而外商独资企业改制后在国内上市的还没有一家。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不久将会有很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上预测10年后中国的上市公司将达到2000—3000家,整个市值会达到当年GDP的50%,甚至于接近或者超过GDP的规模,上市公司将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力军”。面对如此众多的上市公司,专司国家经济监督的国家审计机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尚不健全、规范运作水平亟待提高。作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优秀代表的创业板企业,在从民营企业走向公众公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值得研究解决,而其中如何根据创业板企业控股股东的特点,建立创业板企业控股股东财产备案制度,从而防止创业板企业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切实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一、上市公司亏损的因素分析 1.上市公司亏损的制度因素分析。 (1)国有股东缺位。我国国有资产的委托经营链为:政府-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国有股权代理人的控制下。由于国有资产的“非己性”。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资产管理公司)能否真正关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便不得而知,这样就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经理的监督和激励作用,上市公司经营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去真正关心企业的业绩。  相似文献   

14.
案例分析题一 甲公司为一家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根据财政部和证监会有关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甲公司从2012年起,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2012年有关工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进入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原本"固化、沉淀"的国有资本,随着限售期的到来,将逐步得到解禁,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资产证券化,资产流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味着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将可以逐步流通,这为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开展资本运营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文章以法律诉讼作为风险控制能力的一个替代,研究高管风险控制能力和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法律诉讼对高管变更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遇到法律诉讼之后,国有控股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更不容易发生高管变更,说明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国有控股公司高管更换的原因与非国有公司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和法律诉讼相关的高管变更多为非正常变更。  相似文献   

17.
尽管2004年我国国企仍有13.8万户,尽管国资委在今天还掌控着169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但是,从国家政策走向以及主流经济学家观点看,国企势必走向彻底毁灭!大家知道.我国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从国企中剥离出来的精品。其母公司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最初的上市政策保证了国家在上市公司中绝对控股的地位;接下来,国家提出“控制力”也就是相对控股的概念,不再拘泥于绝对控股.但也没有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步云 《上市公司》2001,(4):19-20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办法实施后,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如是档能在限期内实现盈利,将依法终止上市,这一举措表明我国的证券市场面对中国将要加入WTO的新形势,即 迈出与国际市场惯例接轨的重要一步,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收购的资产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股权、债权资产,从长远来看,退市机制的实施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运作。  相似文献   

19.
孙瑜  梁海松 《英才》2010,(4):60-61
尽管中环电子集团拥有国有、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136家(上市公司2家)、三资企业51家资产总额399亿元.但是,同样难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政府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双重代理成本决定了大股东出售解禁股行为与股权性质及公司财务特征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控股股东,国有控股大股东的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公司表现出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管理水平较好但每股收益低下、公司规模较小等财务特征。而且,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动因并不相同,资产负债率高和货币资金持有量低是导致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盈利能力差是导致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负债率较高和每股收益低下对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营业利润率低下和规模较小对非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大股东通常在公司价值被高估时减持获利,减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时间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