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城市化必然伴随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世纪之交的上海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城市化发展正在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一、90年代发展态势 1.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趋于滞缓。 与80年代上海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迅速发展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进入90年代以来转移速度明显减缓。据统计资料,从1978年到1990年,上海农村的农业劳动力由201.4万人减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人们一直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处于"无限供给"阶段。前两年"民工荒"的出现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崔传义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之所以说"新阶段",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两个明显的新  相似文献   

3.
进入90 年代,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针对劳动力的供求矛盾问题,提出了缓解劳动力就业的可供选择的三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增长变动在外围经济环境日渐宽松的条件下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的分布发生变化,劳动力转移速度开始加快;但劳动力数量的膨膨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剧.一、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变动趋势1.农村劳动力数量持续增长.1991年我省乡村劳动力总数达到5059.3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速度超过了"七五"期间年均递增2.8%和"六五"期间年均递增2.7%的速度.目前我省乡村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较轻,本世纪进入就业年龄的人口数量较大.按保守估计,未来9年中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年均增长2%的水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笔者于2006年在山东、安徽、四川三省所作的实际调研数据,采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文化程度低阻碍了劳动力进入相对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概率;技术、技能缺乏不利于劳动力进入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行业就业;普遍偏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导致大部分外出劳动力被迫流向了传统的、没有太多技能要求的工矿企业。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民工荒"背景下,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当前"民工荒"和新老农村剩余劳动力代际交换的客观现实,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制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吉林省的微观数据,本文应用微明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流动倾向越高,其中,具有大专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比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分别高出5个和2.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正相关;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明显高于在农村务农的教育收益率,其中,具有初中和大专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收益率分别是相应学历农村务农人员教育收益率的4倍和2倍。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针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喻的研究,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宏观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计算出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总体上看,非农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瘟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流动农民家庭教育投资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途径,是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是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萤。当前,农村教育面临新情况,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由农村劳动力流动而引发的教育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首先把握问题的现状与本质。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对流动农民家庭教育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通过当前流动农民家庭教育投资的特点,来反映农村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进一步探讨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就业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劳动力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等现象,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吗?实证研究发现,行业间城乡劳动力的关系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或是互补,或是替代.其中农林牧渔,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即农村劳动力的进入会使得这些行业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量下降.为使得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持续、和谐地推进,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在这一进程中利益受损的城镇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经济》2003,(2):F002-F002
白南生、宋洪远等编写的《回乡 ,还是进城 :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一书近日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福特基金会资助、农业部农村经济中心承担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课题报告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也是目前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的一部最为系统、全面的专著。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年盛一年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中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状态 ,并未成为输入地稳定的移民 ,其中绝大多数仍将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迈等人把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严格控制农民流动、以计划转移为主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以跨区流动为主的阶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王爱文则对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作了更为详细的划分:20世纪80年代前期农业内部富余劳动力问题显现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地向非农业产业转移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就业阶段;90年代后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趋于平稳的阶段。这些划分,基本刻画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转变发展方式 做强农村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苏省建湖县在坚持"以工强县"不动摇的基础上,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按照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转换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财政投入,努力促进农业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事关欠发送地区农村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就地转移空间不足、转移能力不强、转移稳定性不够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则可以有效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其机理在于: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村劳动利的"素质能力"、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来拓展农村旁动力的就地转移空间;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源存量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通过克服制度阻力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盱眙县转岗再就业培训的背景 盱眙县近几年面临着“三高一低”的严峻就业形势:一是新增劳动力进入高峰期。2002年底,盱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33万人的48%,而且每年新生劳动力还以1.44%的速度自然增长,今后3—5年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0万人。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进入高峰期。从1999年开始,盱眙县在外务工人数每年平均在12万人左右,其中2003年达到了1428万人: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阶段,但由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长期存在,如何挖掘和充分释放农村女性劳动力所具有的"二次人口红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5-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利用两部门经济理论框架,对农村女性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配置在农业部门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存在较大扭曲.尽管考虑无偿劳动...  相似文献   

19.
张新民 《农业经济》2012,(3):101-103
中国农村劳动力总体数量大,由于教育滞后和人才大量外流,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低素质化明显,农村人才结构性短缺严重;改革开放后,农村人才动态演变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人才激活和潜力释放阶段,二是人才外流,农村人才缺乏阶段,三是农村人才即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省根据中央的部署,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实施农村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化经营拉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高效农业发展,全省亩收入 2000元以上高效农田达到 3500万亩,其中 3000元以上的 1200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35%和 12%;提高了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1999年创汇 2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 23.3%;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例达到 32%;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