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林泽 《浙江经济》2006,(20):36-37
近年来,一些媒体根据有关资料整理,笼统地用某区域的整个区域面积计算其产出率,进行区域之间的单位面积产出比较,以评价各区域的发展水平与位次。有的媒体还经常将浙江与江苏作比较,认为江苏的土地产出率高于浙江。事实上,这种评价值得商榷。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相关资料研究表明,简单地用某一区域整个行政区面积作为分母计算出来的单位面积产出率,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区域的实际发展水平,也不能反映一个区域单位面积土地实际资源的集约利用情况。只有根据区域之间的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资源的客观可比性,扣除区域面积中对GDP贡献很小的水域、沙漠及高山山地等一些特殊面积后,在基本相同条件下,以有效土地面积计算出其单位面积上的产卅率,才能科学客观评价一个区域实际的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传统农户均采用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从业者高龄化,受教育水平低,单位土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不足,导致劳均产出水平和单位土地产出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农场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者技术素养、增加单位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强度、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等举措,显著提高了劳均产出水平和单位土地产出率。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需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以保证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剖析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方面存在的难题,从城市土地投入指数、土地利用指数、土地产出指数、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四个视角,构建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计算组合权重,采用聚类方法进行土地高质量利用评价参考标准分级,采用综合评价测度城市土地利用质量。结果表明,2007~2017年乌鲁木齐市土地高质量利用水平整体运行良好,已处于高效利用阶段。在土地供给投入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投入较好,但单位面积从业人员密度有待提高;土地利用方面,居住用地和工业建设用地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但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额急需调整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面,建成区绿化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因此,提出盘活挖掘存量、"以减定增"建设用地流量、提升经济密度、优化配置效率、着重提高绩效、严守规划红线等对策,实现乌鲁木齐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的高质量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民生存根本,农业土地产出效率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从近年来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对比发达国家农业土地产出率,还有一些差距,分析目前农业土地产出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秦存在按土地面积和按产量的一定比例征收田租的方式。前者是在总土地面积中,按一定税率计算出税田面积,其产量就是总土地面积的田租数;后者是在应纳税土地的总产量中,按一定税率,计算出应交纳的田租数。由于前者是后者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秦田租是按产量征收的分成税。秦禾田租率是1/10,枲田租率为1/15。"舆田",不是民户拥有的全部土地,而是登记在田租籍中的田地,是应纳税之田。"取程",即测算农作物单位产量的面积,乃计算田租数量的基础。"误券",由田租券所列租数与应收租数有误所导致,其处理办法是按照田租券上的错误数额征收,待下次或来年再次征收时补差。取程和误券的存在,说明税田并非真正在农户应纳税土地上划出的特定地块,而是存在于计算过程中的数字概念和计算田租的方法,并非实物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资源尤其是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来看,由于受到数据限制,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宏观、中观层面,从微观企业视角进行的影响因素研究十分有限。基于此,文章首先结合已有数据库进行了工业企业土地数据的调研,而后基于2088个有效样本,对工业企业土地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平均占地面积、土地产出效率及地均要素投入均依次递增,且大型企业要远高于中小型企业。土地投入、企业特性及外部环境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较明显,其中,要素投入、基础设施、企业盈利能力及区位优势均促进工业用地产出效率,而年龄与国有企业有抑制作用。因此,提高单位土地上投入强度、引导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及积极促进国有企业改制均有助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农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经了近二十年 ,这场历史性的改革给经济增长和土地产出 ,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们送来了丰收的喜悦 ,也给社会增长了更多的财富。但同时 ,农业在由自然经济向商业经济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 ,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比 ,甚至同非农产业发展相比 ,显得格外迟缓与艰难 ,农民务农积极性不断下挫 ,行业的比较效益驱使大部分精干青年到非农产业里寻求出路 ,不少农户把农业作为副业来经营 ,其土地产出率仅及土地平均产出的60 -70 %。农地超小规模经营加剧。按农业人口 ,依据地块质量、位置均包的田块 ,本来就细小、分散 ,而后又根据人口变动 ,大家庭分灶开伙等情况 ,再次依地块的肥力、远近等进行细分 ,这就使得农地规模更加细小分散 ,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 ,农业机会成本增大。但由于农民无代价获得土地经营权 ,作为从事非农产业退路及生活保障的均包田块 ,耕作者又不愿将其转让出去 ,这就排斥了土地资源的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 ,粗耕粗种 ,甚至弃耕、撂荒等现象也常有之。土地超小规模经营问题 ,丝毫也未随着非农产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而改变 ,却有随着人口增加而坚挺的趋...  相似文献   

8.
<正> 一、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般认识 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集约型之说法最早来自于农业,分别指“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行粗放耕作”和“通过单位面积土地产方式。后来,经济学借用了这一说法。在经济学中,粗放型是指:通过扩大投资,上新项目来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不注重经济效益,结果是“高投入、高产出”,甚至“高投入、低产出’。集约型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经济管理水平进行生产,结果是大大提高了投入产出率。对粗放型、集约型的理解,应注意两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地方政府采用投资强度、单位土地面积工业增加值、单位土地面积地方税收贡献、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万元工业增加值外排污染物社会平均治理成本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七个指标对准备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评价,根据适合各自所辖区域的园区准入门槛和资源分配规则决定项目取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与意义,我国土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得出相关结论: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对于具体的方法、指标体系等研究还处于初期,不够深入,可操作性有待验证:建议应尽快规范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合理界定评价内容以及建立基于区域特点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