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方和资方的议价能力决定了劳动契约的属性,而劳资双方的风险态度则是影响各自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实验的方法,分析不同风险态度的委托人在面对信任契约、奖励契约和惩罚契约时的选择倾向,不同风险态度的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差异,以及风险态度对双方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对信任契约和奖励契约下的委托人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外,风险态度对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代理人的实际努力水平以及他们的总收益都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这一研究结论为劳动契约设计的激励相容提供了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晓义  李建标 《经济学》2009,(3):1407-1434
在不完备市场中,交易并不会因为正式的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制度不存在或者不作为而停止,人们往往会自发地演化出一些替代性的市场治理结构来支撑市场交往、实现潜在的市场剩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比较制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各种替代性市场治理方式的特征和治理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德球  钟昀珈 《财经研究》2011,(12):107-117
文章以家族企业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转轨与新兴双重特征下家族控制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机理。研究发现,家族控制人的风险规避偏好在投资决策中占主导,家族企业的长期投资规模小于非家族企业,其偏好于实体资本投资而限制高风险的R&D投资活动;家族风险规避偏好的短期投资行为在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家族控制和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显著;较高的制度效率可以减少家族控制人的风险规避动机,促进企业投资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完备市场的多层次治理-基于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完备市场中,交易并不会因为正式的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制度不存在或者不作为而停止,人们往往会自发地演化出一些替代性的市场治理结构来支撑市场交往、实现潜在的市场剩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比较制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各种替代性市场治理方式的特征和治理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成功的商洛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变迁进行了案例分析 ,指出制度作为特殊的商品存在交易双方和交易 ,制度交易引发制度竞争 ,制度竞争决定了制度存在供求均衡关系 ,制度的稳定与变迁或创新可以纳入均衡分析框架之中。在制度创新竞争中 ,制度引进是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必须对制度的组织体系和交易规则进行本土化创新 ,离交易越近的组织越应尽量民间化、市场化、内生化 ,规避制度竞争中政府介入存在的“路径依赖”导致政府不愿适时被替代和内生组织外生化等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6.
交易过程中自然演化出交易媒介,货币就是一种社会隐性契约。信贷是一种显性契约。文章提出跨期融资功能区分了货币契约与信贷契约。货币契约是中性的,信贷契约是非中性的。货币契约稳定是信贷契约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风险偏好与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是报酬契约能否有效解决预算松弛问题的重要前提.本文根据报酬契约设计中风险分摊和激励的关系,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报酬契约,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报酬契约下,预算下级风险偏好与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风险偏好与预算松弛相关,但这种相关性会随着报酬契约的不同而变化.在风险分摊型报酬契约下,预算松弛的程度与预算下级的风险厌恶程度成正比;在激励补偿型报酬契约下,预算松弛程度与预算下级的风险厌恶程度成反比;在风险分摊和激励改善型报酬契约下,无论何种风险偏好的预算下级,预算松弛程度与前两种报酬契约相比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对劳资契约剩余占有的不均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水平较低的重要表现。不完全劳资契约条件下,对剩余权利的占有带来剩余收益。劳动者获取契约剩余收益的多寡取决于占有剩余权利的多少,而剩余权利的配置取决于劳资双方谈判能力的高低。既定的劳动供求关系下,劳资双方谈判能力的高低主要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它和制度偏好成正比。本文主要从制度偏好对谈判能力和劳资契约剩余分配的作用机制入手,阐明我国劳动者讨价还价能力较低、契约剩余份额较少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学建立在自利性假设之上,认为参与人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即使出现有悖于自利性假设的行为,也只是暂时性的偏离。而最近二十多年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对该假设提出了质疑,利用大量实验数据不仅证明了人类行为中公平偏好的存在性,而且还表明这种存在性绝非是暂时性的偏离,其对人类的行为决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影响。目前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平偏好与其他社会偏好的区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中公平偏好存在性的实验证明、基于结果的公平偏好与基于动机的公平偏好的差异以及公平偏好对传统激励契约产生的影响。本文指出了国外学术界对公平偏好实验中包括实验对象、货币金额和文化等方面的质疑,同时也揭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构成了有关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10.
契约配置和制度配置的路径存在重要差异。契约配置路径包括私人交易演进型、政府之间与社会团体之间交易演进型和政府、社会团体与私人之间交易演进型等路径。制度配置路径包括契约演进型、需求型、供给型和引进型等路径。契约配置和制度配置路径比较的经济学意义表现在二者均具有稀缺性,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并存在路径依赖关系,促进二者的耦合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信息结构、契约理论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人文特征是引致公司治理结构演变(或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受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长期影响,制度变迁具有鲜明的家族色彩;人文特征体现出强势的纵向非正式契约和相对弱势的横向正式契约的特征,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经济网络契约安排;信息结构的规范度和分散度较低,意味着对外部经济主体的“信息单边垄断”和“内部人控制”;信息集中和信息优势使债权控制(银行治理)和大股东治理具有改善“信息单边垄断”和“内部人控制”的意愿和能力,其应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选择大股东治理的事前、事中监控与银行治理的事后监控相结合的“全程监控”,是我国公司治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产权、竞争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相似文献   

14.
15.
制度效率与交易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曙光  陈启杰 《财经研究》2002,28(10):49-55,74
交易的普遍性以及人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使得交易制度创新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所出现的交易制度可归结为易货交易制度,货币化交易制度,远期合同交易制度以及期货交易制度等几类,这些制度的效率在时间上是递进的,而在空间上又是相互依存的,进而形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交易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内涵、产生背景、所处阶段、实施手段、环境信息机制、管理执行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等角度对中国与国外实施的绿色信贷制度进行了比较,认为存在一些差异与差距。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政府部门基于环境管理的需要而愿意去推动实施绿色信贷政策,而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压力和动力明显不足。中国绿色信贷制度的缺陷也导致其实施效果不佳,亟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强偏好、弱偏好与制度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区分强偏好与弱偏好,来分析制度的演化轨迹。强、弱偏好对制度的演化有不同的影响。由于与生存竞争关系密切,基于强偏好的制度更容易服从于进化选择,好的制度最终将被普遍接受,从而在一个同一的环境内,基于强偏好的制度将趋同。相反,弱偏好则更容易多样化。在制度形成的过程中,不同的人的影响是不对称的,而且环境是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对制度形成也关系重大。在开放的环境中,好制度更容易被选择;而在封闭的环境中,个人有可能将自己不好的偏好强加于社会,形成不好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个将个人工作期分为两期的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消费信贷市场完美程度将对经济增长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利用中美两国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结构影响显著,消费信贷比率提高将使消费占GDP比率上升;收入差距并不是导致中国消费占GDP比率下降的原因。为提高消费占GDP比率,我们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信用贷款的交易成本,放宽金融业的准入限制,促进竞争,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放松居民预算约束;同时增加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为居民消费提供稳定预期,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不同的制度安排,除暂时存在的转轨经济模式外,其余英美、德日及家族治理三种模式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国际化潮流的兴起,各种模式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均需进行不断变革和调整,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逐步渗透和融合。而中国上市公司在借鉴各模式有效性基础上,应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与组织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的微观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卓凯 《财经研究》2006,32(8):112-123
基于对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机制的剖析,文章为非常不完备的非正规金融契约与低违约率并存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分析解释视角。非正规金融契约执行主要是依靠契约的私人治理机制来实现,这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即抵押品化的“社会资本”的治理效应、重复博弈与信誉机制、关联交易与违约成本、联合贷款与连带责任和非法暴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