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培育跨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智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入手,分别介绍了文化智力(CI)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文化智力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意义,培育中国管理人员文化智力的必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培育和提高中国跨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智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8,(2)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运用沃德的文化适应模型理论,以在黑龙江佳木斯大学学习的非洲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研究来华非洲留学生在佳木斯大学的跨文化适应总体情况,分析影响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策略。结果表明,非洲留学生在华的跨文化适应总体情况良好,跨文化适应主要受到自然环境和心理承受力的影响,要从非洲留学生自身和东道国的社会支持两方面来寻求提高在华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部分留学生的调查发现,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普遍较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年龄、出国经历等因素对其跨文化适应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据此,讨论了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与跨文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经济论坛》2003,(17):38-39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跨国公司在商品、资本、技术跨越国界的同时,也跨越了文化。跨国公司要适应国外市场,就要正确理解各种因素对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海外市场时,它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文化差异、法律差异、语言和沟通障碍等,而文化差异又往往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败。文化给企业开展国际经营带来了机遇,但更多的却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下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一直是困扰跨国公司经营者的难题。一、对公司业务经营的影响1.文化差异影响公…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3,(9)
文章聚焦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通过选取深圳两所高校的50名留学生进行研究,考察留学生文化适应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探寻影响其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调查留学生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及影响因素与策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文化差异、冲突与跨文化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是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世纪。不同文化之间的企业文化差异和冲突是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巨大挑战,美国著名杂志《电子世界》在90年代曾以“什么是全球市场成功的最大障碍”为题,对在全球性经营的企业和即将准备进行全球性经营的企业进行咨询。结果在法律法规、价格竞争、信息、语言、交流、外汇、时差和文化差异等8大因素中,文化差异被列为首位。其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重大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致的结果”。由此可见,重视文化差异与冲突,进行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问题之一。一、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文…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El益广泛,文化产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明,促进人类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渗透与碰撞。本文基于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及特点,以及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该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9.
彭绪娟 《经济师》2008,(6):33-34
海外工程项目作为异国环境下的居留者,与本土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海外工程项目员工具有向新环境学习的开放性特点,文化本身是通过后天习得而形成于项目团队的,人类个体能够通过秩序化实现更高层次的秩序。另外,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具有互动性特点,能够为项目团队学习并内化为项目团队文化。上述几个方面便构成了海外工程项目跨文化适应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文化冲突和融合及跨文化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不断扩大,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跨国经营所引发的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的失败。本文从分析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表现及成因入手探讨了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问题及跨文化管理策略,并进一步阐述了促进跨国公司健康运营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理论,通过理论推导与演绎,解析了知识工作中个体创新的形成机理,着重分析了个体知识创新的核心认知行为,构建了个体知识创新模型。研究发现,体验、隐喻、逻辑思维和再体验是个体知识创新过程中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核心认知行为。研究成果深化了对知识工作中个体创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后续分析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对个体创新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间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的正向影响关系,但相互影响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长远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对科技创新贡献大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贡献,而经济次发达地区的情况却与之相反,且整体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技术差距不断收敛的情境下,仅依靠创新要素的物理堆集难以取得成功。在创新文化催化下,让创新要素迸发出最大活力并重新组合,有助于突破障碍、提升创新绩效。借助生物学的基因双螺旋结构,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基因模型,分析其演化机理。其中,企业战略和知识管理构成双链,创新价值观是决定基因,制度创新是助力基因,自主创新是动力基因,创新成果是能力基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型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①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②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③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化产业创新全过程,建立了包含条件绩效、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的文化产业创新综合绩效评价框架,并运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多层指标权重,分别测度比较了中国内地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下同)文化产业创新的条件绩效、过程绩效、产出绩效和综合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内地部分省市4类绩效均较高,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一些省市虽然综合绩效表现差强人意,但过程绩效或条件绩效比较突出,已具备了较好的累积条件;有些省市则所有绩效均较低,需先行建设基础条件,加强中间产出。但无论对于哪类省市,从产业创新全过程审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全面关注各个阶段的产出表现,对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它与"文化经济"、"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休闲体验产业"等概念相交错,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将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阐述了一种非传统的金融创新途径,挖掘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创新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的现状下为文化创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TV-ST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路径中结构性变化与非线性共存。结构性变化发生在1995年左右,结构性变化前的通货膨胀路径中存在高、低两个均衡点,结构性变化后的通货膨胀路径中存在唯一均衡点,但通货膨胀的持久性较变化前有较大幅度上升。同时发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调整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临界值为4.091。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发现,结构性变化后,我国通货膨胀对外来冲击的反应幅度下降,但反应速度上升。另外,正、负向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在多数情况下,正向冲击的影响更大,也更持久。在短期内,通货膨胀机制下的冲击影响要明显强于在通货紧缩机制下,但从长期来开,通货紧缩机制下的冲击影响更持久。在结构性变化之后,这种冲击的非对称效应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深刻影响着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偏向。结合非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与中国现实情景,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绿色增长的逻辑框架,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人工智能的绿色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技术红利效应直接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引入地区高校平均科技产出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冲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修正后,人工智能的绿色增长效应仍显著存在。机制识别揭示,人工智能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驱动绿色经济增长,二者在人工智能绿色增长效应中的相对贡献分别为20.33%和8.35%。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的结构红利在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更低、创新人力资本水平更高、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而可以更充分释放其对绿色增长的赋能效果。拓展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人工智能发展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绿色发展绩效存在辐射带动作用。聚焦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双重视角,可为塑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数智化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理论上分析数智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探讨营商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然后以2009-2018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上述影响机制和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与应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营商环境在数智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营商环境越优良,数智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同时,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调节作用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力图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中复兴的新经济人提供一个较明确的描述,纠正倡导者和批评者共通的某些误解。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把社会偏好、个人社会价值等概念引入经济人模型的讨论之中,给能纳入这一分析范式的行为(特别是利他行为)确定某些标准;重新界定经济人在不同层次上的理性行为特征,以说明赋予经济人的理性程度将取决于所研究的主题的具体情形;进而,讨论经济人的标准原型及其变型在理论分析中各自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