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银行在上市公司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债权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很弱。银行贷款无论期限长短,治理总体效应都为负,体现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治理机制的途径上,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长期贷款,与公司管理成本费用率之间都是正相关关系,长期贷款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银行的长期债权能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由于长期贷款占比少,银行债权不能有效约束经理人。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自由现金流和管理成本费用率之间有显著的合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机构股东积极治理的价值效应不显著,但在加入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变量后,价值效应显著。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基金积极治理产生价值效应的中介。但基金的积极治理动机较强,没有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调节作用也可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发挥显著的积极治理价值效应,表明基金在挖掘有潜力的上市公司的同时,积极为上市公司创造价值,实现公司与投资者的双赢,是我国超常规、大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重点,投资者关系管理可进一步提升基金的积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股价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曌 《当代财经》2004,(7):42-45,61
大量的研究检验了MBO的股价效应,发现MBO公告期存在显著的正异常收益。而关于MBO为股东带来异常收益的可能来源存在以下解释:高额利息支付带来的税收节省;从债权人向股东的财富转移;管理层的私人信息显示;代理成本的减少和信息公布费用的减少等。本文以我国MB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告日前后的股价效应,发现存在相对较小的异常收益。而这一异常收益的可能来源,并不能被税收节省效应、财富转移效应、信息显示效应和代理成本减少效应所解释。由于我国MBO公司并不退市,因此也不存在信息公布费用减少效应。  相似文献   

4.
《发展研究》2020,(7):26-33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和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为阈值,利用2007年—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并使用差分—广义矩(FD-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只有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超过特定阈值后,机构投资者通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的价值才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比例在阈值以下时,由于更关注于短期业绩,其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体现出明显的负面监督效应。据此,提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其发挥内部监督人角色并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债务期限的公司治理价值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利用Hausman检验方法对债务期限与治理效应载体(企业价值)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其存在显著的内生性关系,并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用2SLS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实证研究表明,在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和控制相关变量后,债务期限对公司绩效有正效应,即长期债务的增加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在增长机会越多的企业,债务期限的价值效应更大,另外经过敏感性测试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并证实了本文利用综合绩效指标的合理性.这些发现为改变我国债务期限结构失衡现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最后本文对完善我国债务融资环境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006-2011年9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不仅对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还检验了股权结构与董事会治理效率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通过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都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股权结构与董事会治理效率间存在交互效应。具体来说,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交互效应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交互效应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马丽君  王燕  蒋澍 《生产力研究》2011,(10):72-73,4
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公司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结构和股权结构的不同选择而对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绩效。因此,资本结构的治理已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文章以我国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理论和案例的角度研究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好地为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以2004—2007年我国整体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整体上市对上市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市既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短期绩效,又改善了长期绩效。同时,整体上市的短期绩效明显并有虚高现象,但长期绩效的改善并不明显,即整体上市缺乏支撑企业长期绩效持续增长的推力,说明企业不可能通过整体上市以彻底解决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债权人参与公司债务治理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就此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分歧.本文结合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因素对债权人参与上市公司债务治理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债权人监督具有抑制经理人代理成本的效应;政府控制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效应;在对经理人代理成本的影响方面,法律制度环境与债权人监督表现为互补关系;银行监督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治理与银行监督对公司绩效没有交互效应,第二大到第十大股东在抑制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方面有治理效应,对银行监督有互补效应;债权人参与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具有正向作用.因而,我国应在金融发达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积极推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债务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宏观经济同步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系统研究我国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公司收益从宏观层次进行考察,分析公司收益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同步效应,从实证结果上看,在我国公司收益波动中,宏观层面信息影响是相当大的,平均占到88%左右,公司收益的同步效应非常强。同时,又测算了剔除宏观因素影响的公司绩效,进一步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好的公司,其收益同步性则较弱。  相似文献   

11.
关注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经济管理》2001,(7):61-63
一、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是指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上市公司将退出市场交易:第一,当上市公司因经营状况恶化而没有了投资价值,不符合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时,交易所可以宣布该公司退市(也称“下市”或“摘牌”);第二,原来在多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经有关证券交易所同意,可以主动提出从其中的某个交易所,可以主动提出从其中的某个交易所退市;第三,上市公司因股票或资产被非上市公司或其他投资者收购而退市。本文所研究的“退出机制”主要是指第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2—2011年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高管激励机制等单一内部治理机制以及整体内部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从外生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中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负相关,高管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无论在单一治理机制,还是在公司整体内部治理机制中,股权结构和高管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作用相同且显著。董事会机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是在公司整体内部治理机制中,董事会机制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产业效应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游春 《技术经济》2008,27(5):121-128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不对称信息下,关系型银行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参与借款企业治理,降低代理成本.文章实证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信贷公告后的市场反应,发现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授信和债务重组公告引起股价显著上涨,表明中国银行体系自1996年以来有意识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的政策具有治理效应.文章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治理越差的公司,治理效应越显著.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贷前甄别企业质量和贷后救助方面,而在贷中监督企业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则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经理层治理四个维度构建公司治理指数的测度指标。以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2008—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境外机构股权投资者持股(QFII-shares)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QFII-shares持股比例、持股制衡度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正相关,表明QFII-shares持股比例和持股制衡度越高,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越高,治理绩效就越好;公司规模和控股股东类型与治理绩效显著负相关;公司所处的宏观政策环境越好,公司治理结构就越完善,治理绩效就越好;QFII-shares持股周期与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有定向增发新股预案且成功实施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首先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共三年的经营绩效的变化作比较分析,发现定向增发前后三年间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在提出三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未来整体经营绩效与公司定向增发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注入资产类型、募资用途、发行前资产负债率、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了新的关于衡量经营绩效的替代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数据显示在所有重要方面均和回归结果一致,表明了本研究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1)
有效的公司治理通过更好的财务报告质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这可以上市公司作为减少信息风险的工具。为了进行检验,本文使用了2011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1214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并使用SUR随机效应估计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公司治理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质量和价值,证实了企业治理的积极作用。而且,盈余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结果表明更好的收益质量部分地中介了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联系。公司治理不仅直接提高了公司的价值,而且通过盈利质量渠道间接地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梅波 《经济与管理》2012,(11):41-47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先对不同优先级债务的治理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再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内生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质抵押、保证融资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作为次级债务的信用融资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且显著,与理论上具有优先债务清偿权的质抵押债务的治理有利于公司绩效的增加相悖,担保型融资存在软约束,其治理功能不及信用融资,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自身信用的重要性超过了与此往来间的担保关系,信用损失大于担保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以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现行理论为研究基础,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而分析上市公司治理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一个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以此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并协调好相关权益者利益,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与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投资者投资报酬和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因素有许多,本文认为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低绩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绩效,必须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