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轻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价值的损害.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207个以现金为支付方式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样本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与收购方并购宣告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控制并购宣告前披露高管人事变动信息、增资增发信息、投资信息后,发现贷款信息披露与收购方并购宣告收益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贷款信息披露可以显著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收购方并购宣告收益的损害.并且认为,银行贷款具有认证作用,对贷款信息的披露可以改善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者逆向选择,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2.
会计稳健性、信息不对称与并购绩效——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减弱公司管理者与其他缔约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视角,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并购方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会计稳健性与短期并购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而与长期并购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在进一步验证会计稳健性确实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时,本文实证发现,在治理机制设计相对较差的并购方(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会计稳健性对长期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这些发现表明,会计稳健性不会在并购后短期内对公司并购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是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得以显现,且其正向影响程度因公司之间部分治理机制设计差异存有一定的区别。这不仅为会计稳健性和并购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还为上市公司设计有效的治理机制,提升不同机制间的协同效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交易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检验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买卖价差、股票报酬波动性和公司规模等变量的影响以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变量与A股公司的交易量显著正相关,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够显著减少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5.
管理层短视行为是学术界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数字经济究竟对管理层短视行为有何种影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以表征公司短视行为的核心变量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情境,检验数字经济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缓解了管理层短视行为。中介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降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路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显示,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数字经济越能在信息流传递层面“精准施治”,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效果越显著。本研究明晰了数字经济对微观公司治理领域的影响,为解决管理层短视行为,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授资建设的热潮高涨,在建筑行业中由企业短期借款水平引发的存款、贷款双高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采用1996-2013年深、沪两市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通过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了企业的代表性原则偏误对其短期借款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代表性原则偏误影响短期借款决策,偏误程度越大则短期借款水平越高,并且这种关系因企业上市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强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弱化代表性原则偏误对短期借款水平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上市年龄对代表性原则偏误与短期借款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强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增量信息含量吗?——来自沪深A股的初步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新会计准则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两个项目,采用增量信息含量法检验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以及公允价值表内计量是否比表外披露更具信息含量。研究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的表外披露和表内计量,在现有的、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报表信息体系的基础,都具有较强的增量信息含量;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在其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则不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从表内计量与表外披露信息含量的比较看,公允价值作为表内计量的信息含量明显高于表外披露。 相似文献
8.
国有与民营经济是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主要力量,长期以来,有关国有和民营经济在诸如资产优良性、经营效率方面的差异,现有的研究文献不多,用实证方式进行研究的就更少。本文通过取得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初略结论:民营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要好于执行旧准则下的情况,说明新准则能够有效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而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含量在新准则下则有所降低,分析认为这个结果给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一定警示作用:不是新准则实施对国有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含量有降低的作用,而是国有上市公司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优化。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股市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9.
控制权收益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来自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模型,而是假设控股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只要股权融资下的控制权收益超过负债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收益,控股股东就会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实施投资项目。即使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仍因能通过发行新股所取得的控制权收益达到其投资目标而实施该投资项目,从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5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第5年平均为负。经粗略估算,上市公司每次股权再融资所取得的平均控制权收益约为2.26亿元,其中国有股东约为1.5亿元,上市公司可接受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率平均为-1.48451。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与多元化折价关系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研究者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存在着多元化折价问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多元化折价现象是否存在以及多元化折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关研究却很少。文章通过计算超额价值,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多元化折价的主要因素。文章还发现,多元化扩张行为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水平的上升,从而使多元化折价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管将其私人控制权收益在同行业内做比较时所产生的公平性感受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高管公平性偏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及控制权收益-公司价值敏感性较高,而额外控制权收益的分布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大,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小;而家族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小,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大。(2)控制权收益绝对额与额外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方向相反。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显著降低公司价值,而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显著提升公司价值,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则显著降低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公司出现融资约束的重要原因。本文以2010年3月正式推出的融资融券制度为外生冲击,以2005—2015年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实证检验了卖空压力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卖空压力能够提高公司银行贷款规模,降低贷款成本;(2)卖空压力能够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3)卖空压力能够降低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综合来看,卖空压力能够缓解公司融资约束。进一步的,卖空压力对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并且卖空压力可能是通过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缓解融资约束的。在各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55,自引:5,他引:155
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赵宇龙(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200083)本研究是在我的导师———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博士的指导和鼓励下完成的,同时美国Tulane大学教授李志文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陈建文博士、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性质是影响分析师行为的重要因素。信息来源越广,信息质量越高,分析师的跟进数量越多,预测准确度越高,分歧度越小。以2003~2010年深圳A股市场的行业为样本,研究发现,分析师对受到产业政策影响且整体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行业兴趣更大,预测准确度较高,但预测分歧度并未因此减小。对处于国家调控行业内的公司,将相应的产业政策与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结合分析,才能更加全面地观察到信息性质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0—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建立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开发区设立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开发区设立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从异质性特征看,市场竞争越充分,要素扭曲程度越低,就越能强化开发区设立的促进作用。此外,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受开发区设立的影响更显著。中介机制分析显示,开发区设立的政策效应、竞争效应和集聚效应是重要的传导路径,分别通过实施财政补贴、促进良性竞争和产生集聚经济促进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最后,从政府和企业视角提出推进开发区平台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波动的联系属于学术研究前沿课题。文章基于1994-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尽管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具有显著的货币冲击减震效应,但总体而言,中国还未到达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产生平抑效应的阶段。文章还发现,中国正从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的阶段步入临界区间。因此,文章研究结果所蕴含的一个重要政策涵义是,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已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定会为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境内外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执行偏差——来自A-H股公司双重财务报告差异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会计规则的执行有效程度 ,是治理公司财务信息偏误和失真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检验A -H股公司 1 994年— 2 0 0 0年间净利润双重报告差异发现 ,1 998年以前内地与香港的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 ,但 1 998年的内地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并没有能够消除或者显著减小双重报告差异 ;而且旨在缩小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差异的与坏帐准备、存货和投资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 ,同样没有能够消除或者显著减小双重报告差异。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 ,1 998年会计制度还不完全是上市公司经营者所需要的会计规则 ,会计环境的差异改变了上市公司经营者执行会计规则的行为 ,是产生双重报告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够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改善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加剧企业投资不足行为,恶化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