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迟铭  毕新华  徐永顺 《经济管理》2022,44(1):105-121
在相关文献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的概念,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并利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提炼出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的结构维度。在此基础上,遵循量表开发的标准模式和范式,通过对Haier智家社群、小米社区和花粉俱乐部的问卷调查,实现了对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结构模型和测量量表的验证。研究发现:(1)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包括问责机制、关系规范、社区激励和网络惯例四个维度;(2)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检验,本文所开发的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治理机制在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情境中的理论研究,实现了对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概念内涵和结构维度的探索,而且首次开发了企业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的测量量表,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随着创业环境日趋复杂化和动态化,政治技能作为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主要个人特质,在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博弈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深入探讨创业者政治技能。通过与16位创业者的深度访谈和两次调研获取的样本数据,开发和验证创业者政治技能测量量表,并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包含政治环境敏锐、创业网络能力、人际关系影响、权力运用能力四维度结构的创业者政治技能概念模型,以及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量量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现实网络化环境背景下,立足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自身发展需要,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将网络能力定义为企业识别外部网络价值与机会、并通过建立和优化内外网络关系开发网络价值和机会的动态能力.同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内外管理视角将网络能力划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优化能力和内部协作能力四个维度,其中,网络愿景能力和内部协作能力可归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网络构建能力与关系优化能力可归为企业外部管理能力.并通过量表设计和数据收集,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实证检验了本文对企业网络能力的理论划分,从而为指导企业全方位、多角度提升网络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任何企业都不具备实现整个价值链中所有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创新所需资源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网络组织实现资源的跨企业流动,如何识别并获取异质性资源,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合作创新网络异质性量表。基于合作创新理论与合作创新网络异质性要素的理论研究,对国际上已有量表进行分析,开发出合作创新网络异质性量表。先参考已有研究选取20个题项测度合作创新网络异质性,对458家企业开展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再通过SPSS和AMOS等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创新网络异质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三个关键异质性要素:技术多样性、伙伴异质性以及地理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在贸易领域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网络与贸易研究框架的构建,本文从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两个视角全面梳理和归纳网络与贸易的国外研究进展。在正式网络方面,本文聚焦于货币联盟网络、商业网络和国际政治联盟网络;在非正式网络方面,本文重点关注生产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社会网络。通过对两类网络与贸易关系的系统梳理与归纳,本文进一步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未来研究应从三个方面着力:理论机制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基于企业微观数据的网络与我国贸易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蕴含在社会网络中且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的资源,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其获取和积累也是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社会资本的来源已经从传统的企业间社交关系向虚拟连带拓展,从而为企业主动获取和积累社会资本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现有研究更加侧重于企业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企业经营绩效而较少探讨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特别是对在线社交网络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重视较少.本文通过回顾现有文献,梳理总结影响企业社会资本形成的因素和整合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化网络环境对企业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从而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商业模式创新将会是未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却很少被研究。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员工知识吸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及员工的社会网络异质性在员工知识吸收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过程中,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对员工知识吸收和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测量,运用自我中心网络对员工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进行了测量。在108有效问卷的基础上,运用AMOS7.0软件,检验了相关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知识吸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员工社会网络异质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员工社会网络异质性会在员工知识吸收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论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瑞 《宏观经济研究》2012,(7):45-49,79
在我国目前情境下,社会资本是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社会网络寻求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当代中国已成为一种主流方式。本文以2002—2006年我国上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资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对后续财务绩效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社会资本的测量文献的内容,而且有助于理解我国经济强劲增长背后的非正式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9.
创生环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量表开发程序,利用343家苏南地区新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调查问卷,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创生环境关键要素、资源获取及政府支持行为的测量指标,并构建了创生环境影响关键资源获取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表明,人才市场、创新服务中介、经济生活水平、创新创业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氛围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资源获取有正向影响,且影响依次减弱;政府支持行为在创新创业政策、社会文化氛围与资源获取的关系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生命周期的四种理论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学术界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四种解说,分别是:仿生一进化论、阶段论、归因论和对策论,最后试图将它们置于一个系统框架模型中。  相似文献   

11.
浙江轴辐式现代物流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博  张永胜 《经济地理》2011,31(8):1335-1340
轴辐式物流网络作为高效的区域物流空间系统,已经成为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阐述了轴辐式物流网络的模式构成及其特点;其次,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确定了城市物流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浙江省为例,构建了轴辐式物流网络,以期为加快浙江现代物流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We study asset pricing in economies with large information networks. We focus on networks that are sparse and have power law degree distributions, in line with empirical studies of large scale social networks. Our theoretical framework yields a rich set of novel asset pricing implications. We derive closed form expressions for price, volatility, profitability and trading volume, as functions of the network topology. We also study agent welfare and show that the network that optimizes total welfare is typically a uniform one with an intermediate degree of connectedness.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highlights the role of networks on social outcomes. This paper tests the properties of exogenously fixed networks in team production. Subjects make the same decisions in a team work environment under four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networks: the line, the circle, the star, and the complete network. In all the networks, links mak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neighbors. This design allows us to analyze decisions across networks and a variety of subject types in a standard linear team production game. Contribution levels differ significantly across networks and the star is the most efficient incomplete network. Moreov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ubjects act as conditional cooperators with respect to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uses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annual R&D survey of financial flows received or spent by the firm for R&D activities. To describe R&D network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synthetic proxies from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social networks: variety of partners, intensity, regularity of links, and centrality in networks. On the bases of the two available innovation surveys, we explore, through a cross section study, the impact of these different variables on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of firm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networks of access to resources in the professional trajectory of micro-entrepreneurs operating in an urban informal African economy. The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s is rooted in Granovetter’s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the dynamic and discursive concep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of Harisson White (embeddedness and decoupling). Life stories of micro and small entrepreneurs in Bobo-Dioulasso (Burkina-Faso) are analyzed by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network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of access to resources is a long-term process. A co-construction of social networks and economic activity is observed; it challenges the argument that social capital is a substitute for a lack of personal resources.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micro activities is linked to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a social network, and even to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ccess to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6.
基于285名香港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探索服务使用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联。香港新移民在社会融合过程面临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同这三个层面。服务使用可以强化新移民的社会认同感,促进朋辈关系网络的建立和功能的发挥,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能力和经济独立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和融入社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助社会网络等非正式制度方式实现再社会化是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其网络结构特点,也将为进一步研究流动人口再社会化过程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深圳市流动人口专项调查中的整体网络数据,借助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乡城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与讨论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在乡城流动人口社会网络中广泛存在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特征。复杂性科学可以为分析诸如乡城流动人口这样的复杂系统提供有效方法,也是拓展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应用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整体网络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讨论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无论社会支持网络,还是社会讨论网络,都有一部分农民工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另一部分则处于边缘位置。女性农民工群体中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多数个体处于边缘位置,男性农民工群体正好相反,男女混合农民工群体核心成员也较少,边缘成员较多,但两者的数量差异要小于女性农民工群体。总体而言,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核心边缘成员之间在个人属性特征和流动特征两方面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随着一大批90后加入创业大军,对90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90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的维度结构,基于对109篇互联网报道内容的分析,构建了初始量表,对249位90后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修正并得出最终量表。结果表明,90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由社会责任感、兴趣导向、个性追求和自我实现4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20.
白彦壮  张璐  薛杨 《技术经济》2016,(10):79-85
将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涉及的社会网络细分为情感性网络、政府支持性网络和商业网络,探讨了各细分网络在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并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强化社会创业者的社会创业动机和社会创业警觉、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降低社会创业组织的交易成本等推动社会创业机会的搜索、感知、评价和利用,从而对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