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之区分构成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典型的非对称特征。该种区分必将影响不同国家间汇率及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试图提出一种观点: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可以形容为"储备型汇率制度"。在该种制度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断进行干预以实现其国际货币储备的不断积累,由此而造成本币长期贬值(或低估)和贸易的持续顺差。该种观点不仅与当今世界汇率与汇率制度分布之事实相一致,而且还可通过一个反映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行为的动态优化模型进行严格的理论证明。尽管"储备型汇率制度"可能与当前IMF所规定的反"货币操纵"条款相冲突,但是在当前这种不公正和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该制度无疑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东盟主要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与汇率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中,汇率制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汇率制度的选择决定着汇率波动的趋势;而汇率制度的变迁往往会导致汇率异动的出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谨慎地处置汇率制度的变迁,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盟主要国家汇率制度安排的次佳选择是:由单一主要货币钉住汇率制转向货币篮子钉住制,对货币篮子实施动态调整;根据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管理模型,制定各国汇率波动的区间。  相似文献   

3.
王倩  王玉 《经济经纬》2012,(5):58-62
笔者通过情景实验模拟出东亚各国货币在钉住美元、钉住G3货币、钉住AMU、钉住G3+1等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贸易加权名义有效汇率,在考察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构建。东亚各国(除中国、日本外)在各自货币篮子区域内核心货币的选择中,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作为锚货币之一,而且人民币的权重逐渐递增;待条件成熟后,区域内经济、贸易、投资联系较为紧密的次区域可以考虑采用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条件完备时在全区域内推行共同货币篮子制度。在汇率协调的不同阶段,人民币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汇率制度选择一直都是国际金融界具有争议的论题,其相关理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提出一个一般化理论: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总体经济规模、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贸易冲击、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等,它们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影响的权重不同,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决定了特定国家在特定阶段的最优或最合适的汇率制度;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是动态的,随着国家不同或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通过利用国际经验事实证实了这一理论或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规律后,笔者对照中国现阶段的状态,认为总体上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比较合适,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概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钉住货币篮子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慧 《经济评论》2007,143(1):106-11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汇率机制改革公告,决定将事实上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变为参考货币篮子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主要研究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的定义、篮子中货币最优权重的选择、钉住货币篮子汇率制度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运行状况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最终得到的结论是,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适合我国目前的状况,在人民币汇率实行参考货币篮子的近一年时间里,美元在货币篮子中所占比重仍然很高,但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和人民币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从人民币钉住美元货币汇率向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的过渡,以及建立一篮子货币汇率机制的方法和实证模拟研究,并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最后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并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法兰.    张永 《经济导刊》2000,(6):28-33
没有任何汇率制度适合所有时间与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这一论点相比 ,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随时间而变化这一主张可能更强。毕竟 ,诸如开放度和收入相关性这样的标准只不过是参数而已。难道这不意味着某种持久性吗 ?难道某一既定的经济结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相应的最优汇率制度 ?答案之一是 ,参数实际上确实随时间而变化。当政府有意识地改变其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区域贸易安排或者货币联盟提高区域贸易的一体化程度时 ,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最优货币标准的内生性将在第五部分讨论。)另一答案是 ,最近的历史似乎表明 ,…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建雄 《经济师》2003,(6):39-40
文章从中国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出发 ,结合货币危机理论 ,论述中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人民币继续钉住美元还是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 ,中国资本项目 (账户 )开放和加入WTO后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提出应增加汇率和汇率机制的灵活性 ,扩大浮动范围 ,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与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会受该国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会受到其发展战略的影响.本文考察了发展战略与汇率制度选择之间的关系,发现实施赶超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会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并高估本币币值,甚至采用多元汇率制度;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会选择固定汇率或者钉住汇率制度,一般钉住美元且波幅很小,并低估本币币值;而只有真正实施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才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政府很少干预汇率的变化.现阶段,我国要坚定地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并适当控制人民币的升值速度.  相似文献   

10.
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文献综述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选择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汇率的选择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上,霸权货币、政治强国、国际组织、国际协调以及国际合作都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在国内,利益集团、政治制度以及政党制度会影响到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总结,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外宣称与事实上的汇率机制具有广泛的不一致性。本文在估计一篮子名义锚货币方法的模型框架下,引入汇率市场压力变量来刻画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研究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其国际比较。分析发现:(1)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名义锚货币发生了转换,欧元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仍然采取了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2)在调节汇率市场压力的三种方式中,我国主要通过对外汇储备的购买来缓解货币升值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则是汇率、利率与外汇储备兼而有之,并主要表现为汇率本身的调整。(3)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仍显不足,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东亚各经济体此前实行的可调整钉住美元汇率制度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汇率制度问题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各国或地区也相继对汇率制度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多数国家或地区名义上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少数国家或地区实行严格的固定汇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在上个世纪后半段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被冠之以奇迹的称号,台湾的汇率制度在台湾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几个历史的转折点台湾都恰当地选择了汇率制度。从台湾汇率制度的演变入手,分析汇率制度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未来台湾汇率制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即将加入WTO,从长期来看对中国的经济改革的深化,促进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在加入WTO的短期内存在着严重的冲击,就宏观经济而言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它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汇率制度选择为基点,探讨中国入世后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能变化;合理的汇率制度以及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存在的弊端,认为中国在加入WTO后应将目前的  相似文献   

15.
汇率制度选择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汇率的选择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上,霸权货币、政治强国、国际组织、国际协调以及国际合作都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在国内,利益集团、政治制度以及政党制度会影响到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总结,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7,(12):119-133
本文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角度,阐释了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以及该国汇率政策的可置信性对货币危机发生的影响,并基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1970—2010年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弹性越大、容忍本国汇率波幅变动越大,其发生货币危机的几率反而更大;此外,若一国政府的汇率政策的可置信较低,将更容易引发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汇率进行投机冲击,增加发生货币危机几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应放纵汇率完全自由过度波动,尤其在应对国际投机冲击时,试图通过扩大汇率弹性消除投机冲击的政策,反而可能将增加货币危机发生几率;加强正确的预期引导与审慎监管、引入"逆周期因子"机制防止非理性情绪放大单边市场预期与自我强化、提高政府维护汇率稳定政策的可置信性,将有助于消除市场恐慌,减少投机冲击,防范货币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钉住一篮子货币与参考一篮子货币两种汇率制度的区别,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在分析了新加坡汇率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由货币区理论提出的一国选择汇率制度的参考标准,比较了中国与新加坡在各标准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出,中国不应该简单的复制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而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考虑真正合适的汇率制度.为了稳定汇率市场的预期,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才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于磊 《经济论坛》2006,(14):50-51,97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其货币汇率变动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者规定。汇率作为有关汇率的一种基本原则,通常具有普遍适用和相对稳定的特点。一种汇率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规定确定汇率的依据;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规定维持汇率的措施;规定汇率应怎样调整。我们通常根据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和频繁程度,把汇率制度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前者指汇率决定于铸币平价,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后者指汇率不受铸币平价限制,取决于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从历史发展来看,从十九世纪末至1973年,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主要是固定汇率制;从1973年以后,则主要采用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新兴市场频繁发生的货币危机使得许多国家的汇率制度面临微调、修正、变迁甚至重新选择的境地。相应地,关于汇率制度的变动研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许多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汇率制度的变迁与汇率制度的选择相伴产生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即汇率制度转换问题。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界定、汇率制度转换理论应包含的内容体系、汇率制度转换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等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的国际价格。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汇率定在1美元兑换8.70元的水平。此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反弹,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8.277的水平,而且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变成了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5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放弃与美元挂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规定现阶段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这些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大举措,有助于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波幅,使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