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科[2002]269号”文发布了“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二级对等适配层(M2PA)”、“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1部分:BICC的功能”、“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2部分:BICC的消息、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3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仅传统的窄带电路交换网(SCN)可以提供电话业务和智能网(IP)业务,而且IP网也可以提供这些业务。正是业务的这种发展,要求SCN和支持电话业务的IP进行互通。因此,作为SCN的支撑网的NO.7信令网也需要与IP进行互通。本文将就支持SCN的NO.7信令网与IP如何进行互通的问题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在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随着用户对ISDN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MSC之间所使用的NO.7 TUP信令已不能很好地进行支持,因此,1999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已经考虑要使用NO.7ISUP信令而且也委托传输所完成了NO.7 ISUP信令的有效性测试,从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共信道No.7信令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使用,No.7信令链路所承载的业务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PLMN移动No.7信令网中,目前使用的64 Kbit/s的信令链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网上业务量的需求,尤其是STP之间的B链路(两对STP之间的链路)和D链路(LSTP至所属HSTP之间的链路)以及连接数据库的A链路上所承载的业务量已相当接近额定的标称负荷,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5.
在2000年9月20-22日召开的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第七次成员大会,审查并通过了“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信令测试规范”,为了指导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营,在此特对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信令测试的有关问题进行介绍。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信令测试规范”是  相似文献   

6.
7.
前言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融合的业务,融合的网络,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信业务加快了从电路交换网向IP网的转移的步伐。虽然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提供语音,多媒体综合业务的下一代网(NGN)目前被认为是电信网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技术还不  相似文献   

8.
《当代通信》2004,(16):61-61
四川省7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工程是四川电信于2003年启动的一项信令监测配套工程,目的是建设一套省级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对全省7号信令网中涉及智能网、C3长途局及网关局上与其他运营商有关的7号信令链路进行集中监测。此系统采用集中采集,集中处理和集中维护的方式,即在省中心集中设置信令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设备,各本地网SP及STP只负责信令链路中继的输出:在成都  相似文献   

9.
10.
11.
概述 独立于承载的呼叫控制(BCC)协议与原邮电部1997年发布的“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协议—样向用户提供的业务都是窄带的一些ISDN业务,但是它却能支持与承载技术和信令传递技术无关的一些业务,因此,在BICC协议中,为了传递信令消息就需要有使用信令传递转换器(STC)的协议层。这样一来,支持BICC信令的节点就可以分为具有承载控制功能(BCF)的服务节点(SN)和不具有承载控制功能(BCF)的呼叫媒介节点(CMN)两种。  相似文献   

12.
概述 按照ITU—T建议的定义,网络向用户所能提供的服务统称为电信业务。能独立向用户提供的电信业务一般有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两种。另外,还有一种补充业务。它是不能单独向用户提供的,一定要附加在上述两种基本业务的基础之上。电信业务的分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14.
互联与互通     
《中国电信建设》2002,14(5):48-50
在电信全球化进程中,互联互通几乎已经成为人人皆知通行术语。严格地说,互联与互通是不同的概念。互联是网络和服务之问的联络,是互通的前提条件。没有网络互联,就谈不上互通。  相似文献   

15.
IP技术作为目前通信网络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围绕IP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而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IP交换技术     
当人们寻求IP网络中路由器瓶颈的解决方案时,IP交换即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多媒体通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对于网络带宽和路由转发功能的要求持续提高。因此,基于IP技术构造起来的互连网必须加以改进,如:提高网络层分组转发的性能,增强网络的路由功能,提供更灵活的流量控制能力和建立路由知识层的能力,提高网络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等。IP交换技术正是可以迎接这些挑战的全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移动IP技术     
目前世界传统电话业务每年的增长率为8%,而数据通信业务增长率却超过100%,尤其是Internet,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其业务量一直以300%的速率在爆炸性增长。“数据为王”已成为众多电信业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共识,纷纷将其投资的重点转移到数据通信网络和设备上。因此,IP技术将最终战胜其他各种网络技术而成为网络竞争的大赢家。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已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资源。在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信息领域的竞争将是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而信息领域的竞争不仅取决于信息技术的掌  相似文献   

19.
IP交换技术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阻塞问题日益严重,ATM提供了高效硬件交换,但Internet上更多的IP业务使人们把目光投向IP智能路由和ATM交换技术的紧密结合。本文阐述了IP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交换类型,并重点讲述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0.
移动IP技术     
背景 要理解移动IP.我们首先要理解计算机通信的分层模型,以及各层在整个协议栈中的作用。网络层,也就是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Systems Interconnect)模型的第三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节点路由到目的地,中间穿过由链路,交换设备和路由器等构成的各种网络拓扑。主机和路由器则通过手工配置、重定向和动态路由协议获得到达网络上各个目的节点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