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与公共物品提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最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此,就各种治理方式进行实证评价已经刻不容缓。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有成千上万个村子进行了村民选举,这无疑为研究民主对农村基层公共物品提供的影响提供了良机。基于最近一次农村调查,本文就两种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村民选举有助于增加村的收入,且主要靠企业上缴的税收。但是,私有化增加了向企业征税的难度。单靠选举不一定能增加村财务支出中公共投资的比例。只有真正实现决策权分担以后,公共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的比例才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提名方式是选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民主选举的不同提名方式对村领导的行为及其绩效有不同的影响。对土地的投入是农村普遍的经济活动 ,与土地相关的活动对村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村民对村领导决定的土地分配有着强烈的反响。从农村民主选举与土地管理体制的角度来研究选举提名方式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投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包括农村民主建设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具有全国代表性调查数据的分析,通过研究村主任直接选举和农村税费改革对公共投资的影响后发现,村主任直接选举可以有效促进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增加,但农村税费改革则在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对农村公共投资产生短期负面影响。研究建议上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社区公共物品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社区公共物品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两个理论假说,进而提出在我国公共投资中要注意的问题:既要考虑各地对公共投资有不同的需求,还要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些政策因素以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村公共投资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工商业较发达的村公共投资活动也相对较多。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由于本地公共投资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等作用较小,因此这部分村民就不那么愿意对村里进行公共投资。从政策实施角度看,本研究发现,上级政府的公共投资更多地投向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投资战略有助于统筹区域发展,降低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依托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设计公共水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逻辑分析框架,以山东省邹县小规模流域为对象,对村民自治嵌入下的农村公共水资源治理集体行动的逻辑演进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公共资源的产权属性、村民自治偏好以及共同体规则的形成存在着规律性的逻辑关联。在农村公共水资源诸要素呈现新样态的今天,应快速建立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最优共同体治理规则,有效回应村民治理需求,实现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对策包括:唤醒村民的公共意识;树立公私有序的价值理念和内在推力,实现村民自治与正式制度间的良性勾连;统筹规划三次产业、城乡、村域的公共水资源配置;根据村庄差异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建立有效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与减贫政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05,40(1):27-37
在中国 ,尽管农村经济增长和贫困减少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很少有研究对农村经济的动力源进行分析 ,而把公共投资作为农村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直接动力源的研究尤其缺乏。本文旨在弥补以前研究的空白 ,并指出各类公共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贫困减少和地区不均等的边际效应在各地区和各时期差别很大。根据实证结果和对历史上公共支出方式的分析可知 ,农村公共支出再分配可以带来很大的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包括农村民主建设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具有全国代表性调查数据的分析,通过研究村主任直接选举和农村税费改革对公共投资的影响后发现,村主任直接选举可以有效促进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增加,但农村税费改革则在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对农村公共投资产生短期负面影响。研究建议上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公共投资对私人资本积累的动态响应。针对公共资本的拥挤性特征 ,同时考虑财政投资可能引起的风险。在不考虑公共投资风险的分权经济中 ,由于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都处于短缺状态 ,企业争夺拥挤性公共资本而扩张私人资本的投资行为虽然使经济超常增长 ,但是存在过度投资和过度拥挤。在集中优化模型中 ,如果考虑到公共投资的风险 ,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弥补公共投资风险 ,同时将企业投资产生的拥挤效应内部化 ,就能消除企业的过度投资和过度拥挤现象 ,使经济保持合理持续的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需要重视财政的供给效应 ,在经济起飞初期保证一定数量的政府资本性支出是必要的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资本性支出累积的风险增加 ,财政转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均累计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将增加0.08元.数据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促进农村消费增长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和创新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尚雨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45-47,53
中国农村人口半数以上是女性,她们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农村女性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未来。基于这一问题意识,在对山东省淄博市大旦村部分妇女选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制约妇女作用发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充分发挥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为妇女参与选举提供制度保障;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村民自治主流,促进妇女参与选举;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妇女参与选举水平;推动交流与合作,共创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共支出理论框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支出是使得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宏观公共财政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政府公共支出理论研究涉及的两个基本的问题是: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最优比例是多少,即最优的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为多大;分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最优比例是多少,即最优的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应如何确定。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政府公共支出的几类代表性框架、核心假定和主要结论,旨在加深我们对政府公共支出作用于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并为国内学者研究类似问题提供一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内生化老龄化的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老龄化社会中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可选择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相对规模和结构。本文研究表明,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相对规模(即占GDP比例)和公共健康支出占比(即占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比例)均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且最优值通过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来。即当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抑制)作用时,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是提高(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相对规模和公共健康支出占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相对规模及公共健康支出占比偏大,均处在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分别通过挤出对经济增长更具促进作用的私人投资、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和公共教育支出而不利于经济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需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占比,引导和鼓励更有效率的社会私人资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逐步降低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对规模。当前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则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3.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村民自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既是村民委员会赖以存在的合法依据,也是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根基。在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对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长)的选举是村民选举的重点,它关系到选举后农村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长的选举工作,是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和农民收入间的关系,在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增加前者对后者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就会增加0.8461个百分点,但从现实看目前中国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仍存在许多问题,这就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就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说法不一。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我国现阶段主要公共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变量系数的研究结果,政府就能相应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幅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提供一个有效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方案,将会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债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双重预算软约束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辛清泉  林斌 《财经研究》2006,32(7):73-83
文章以我国2000~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的预算软约束框架内实证检验了企业投资支出和债务杠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投资支出整体上同债务杠杆呈负相关。但在国有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企业投资支出对于负债水平不敏感,并且,随着国有股权比例的上升,企业投资支出对债务杠杆的敏感度逐渐下降。基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实施的双重预算软约束是导致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扭曲和债务治理机制失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78年~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农村公共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论如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会引起农村公共支出的被动增加,但是,农村公共支出的被动增加却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只有主动增加农村公共支出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鹿庚 《发展研究》2010,(2):67-72
如何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国内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能够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案:一是调整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的比例关系,逐步提高公共消费的比重;二是调整公共投资中生产性资本支出与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例关系,适当提高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重;三是调整公共消费中政府自身消费与社会性消费的比例关系,加速提高政府社会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公共消费的区域结构,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9.
陈晓燕  王宁 《经济师》2022,(3):123-125
城乡融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乡贤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中国当代乡贤治村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嵌入式治理和辅助式治理两种。嵌入式治理是指通过“村两委”选举程序直接介入村庄权力结构,成为村庄治理主体。辅助式治理则是通过组建乡贤理事会或乡贤参事会等村庄非正式组织辅助村干部进行村庄治理,是“村两委”组织的重要补充。在不同的乡贤治村模式中,乡贤身份、村庄内生动力、村民思想意识以及村庄治理规则是影响乡贤治村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完善了准公共产品理论,结合社会资本因素的集体行动及制度供给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及治理新的视角。基于此,在简要回顾目前国内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及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提出今后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以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