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嘉图是公认的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利益学说或比较生产费用学说)是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成为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不少科学的因素。在我国,这一理论长期受到冷遇。它所揭示的国际价值规律的真谛以及这一学说内在的科学因素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相反认为这一理论,只会导致后进国家单一经济韵畸形发展,这是很不公平的(限于篇幅,恕不详论)。比较成本原则的科学因素是:(1)它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对国际贸易进行比较分析。李嘉图感觉到了国内与国际的交换虽然都以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但国际不同于  相似文献   

2.
自李嘉图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此后出现的多种理论和学说大多是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发展。综观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规则,各国趋向于基于成本权衡来调整贸易结构以实现贸易互利。然而,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日益网络化、虚拟化、信息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现实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琳 《经济论坛》2004,(21):134-135
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主要是指比较成本论与要素禀赋学说。根据该理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的不同,而且各国产品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国产品成本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应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80年代美国的波特教授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即波特菱形理论。该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国能在某个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正> 发展中国家应以什么样的国际贸易理论作为指导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多数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以比较成本、要素赋有条件、自由贸易等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统称“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利益和经验为基础的,基本上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不否认其个别原理具有一定适用性)。这些学者在批判旧说的同时,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和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套较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虽不尽完善,但毕竟对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对国际贸易的格局与条件发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它对于当前中国的外贸发展也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其创造的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基于实物贸易模型,运用比较成本分析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证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才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从而否定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但是,对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考察表明,李嘉图基于比较成本分析确定的比较优势,正是实物贸易中部门内跨国竞争的绝对优势。不仅如此,李嘉图还建立了与其实物贸易相适应的货币模型。这一被学术界特别是主流的即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普遍忽视的货币模型所遵循的正是绝对优势原理。尤其是,李嘉图强调外生技术进步对改变优势地位的决定性作用。这使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具有动态性和政策意义,为经济落后国家采取赶超战略提供了某种依据。以李嘉图实物贸易模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将李嘉图比较成本分析看作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全部内容,而完全忽视了李嘉图的货币模型。但是,分析同样表明,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实际证明的仍然是绝对优势。与李嘉图不同,主流的比较优势理论否定任何违背比较优势的外生技术进步的作用,从而与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形成了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其鲁  卢宁 《经济论坛》2005,(17):41-42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到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理论及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贸易理论中的基础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动因和流向。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同样适用于国内分工和贸易。本文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农村产业结构分析,提出地区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农业产业比较优势分析。一、比较优势理论评述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创始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在论证国际贸易发生基础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把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与外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每个国家都生…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的理论和模型的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绝对比较成本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9.
浅谈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国际贸易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嵩  高小平 《经济师》2001,(9):58-59
由于没有考虑环境因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形成的贸易格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文章就是针对这一问题 ,引入了环境成本因素 ,通过它在国际上对不同产业和不同类型国家间 ,在一国内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影响 ,产生的国际贸易格局和一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效果 ,说明环境成本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事务中我们应充分地考虑到这一因素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程》分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劳务在国际间的交换,以及这种交换的原因与结果、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实务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商品的操作规则。学习国际贸易理论要求掌握绝对利益说、相对成本说、资源赋予理论等国际贸易的纯粹理论以及人力技能理论、技术进展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偏好相似理论等新发展。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以及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与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了解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要掌握国际贸易物品有关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的要求,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重要术语及价格条款,掌握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货款结算以及检验、索赔与仲裁的程序,掌握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掌握国际贸易方式。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程》的学习,提升进行国际贸易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时代性缘于它是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的考察。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与世界产业转移、贸易与发展问题、全球化问题等仍然具有充分的解释力。从方法论比较上看,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采用的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总体动态方法,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关系;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则采用静态分析,侧重个体和纯粹经济技术问题研究。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排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层次和一定范围内的科学性,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也决不能推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都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理论中的定价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核心理论,在国际经济学领域有很高的地位。但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利用比较优势,却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为了在理论上对此进行解释,文章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忽视的价格问题入手,说明了在国际贸易中各方获益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国际贸易的价格。弱势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较少,无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足够的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比较利益论是西方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贸易理论,但这一理论却严重背离国际贸易的现实,本文从考察国际贸易的性质着手,通过把国际贸易胡立为国家的行为,一方面从理论上证帝西方理论是根本错误的,其错误根源在于把国际贸易当作一种私人行为,另一方面对国际贸易的性质,作用,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政策,原则等作了重新阐述。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两大理论体系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国际贸易的推动力量和国际贸易中各国关系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科学性,以及在借鉴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而且对我国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邹建峰 《经济论坛》2001,(13):12-13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证研究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 :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这是各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原则。此理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操作性强,能够较方便地揭示某一时点上的比较优势格局,对于当时的国际贸易问题分析大有帮助。其后的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揭示了比较优势的来源,通过对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分析,能够看出一国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从…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摘取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高度评价他“在现代贸易模式上所作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在国际经济学界,他创立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学说早已为人周知。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之一,早已被国际贸易的实践所证实。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比较优势理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在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运用比较优势论发展国际贸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技术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 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生产不仅取决于各种传统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合上述各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因为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同时在给定的要素规模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大的产出和生产更多样化的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以俄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H-O-S)为代表的新古典要素禀赋模型,其中尤以“新要素禀赋理论”、“贸易技术论”、“市场结构论”和“动态比较优势论”等为代表的创新数据来表示。“新要素禀赋理论”虽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R&D支出等新要素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模式,但是没有触及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问题:首先,理论中没有彻底解决“技术”的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房荣敏 《经济师》2008,(4):221-221
一直以来,比较优势理论都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考虑了生产方而未考虑消费者,因此,它不符合需求定理和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规律,实际上国际贸易是按照绝对优势来进行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但国际贸易的优点是不变的——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贸易理论的历史演进表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动因。古典、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分别从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生产规模等不同视角论证了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而可表达为"相对生产成本不等式"。随着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使用制度要素所形成的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所形成的代际成本也逐步成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于是,可将使用或耗费广义要素的代价理解为"全成本",它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