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挺欧  吴强 《当代经济》2000,(10):33-33
城镇集体企业改制中,屡屡有退休职工反映,原企业的在职职工量化净资产时,不考虑他们的份额,侵犯了退休职工的利益。尤其是企业经营较好或房地资产量大的集体企业,扣除安置费等全部费用后尚有大量净资产,退休职工反映尤为强烈。有的在职职工认为,退休人员进社保领退休金,退休费发放社会化,人员管理社区化,不再是企业劳动者,改制中可以不必将净资产量化给退休职工。有的企业采取折衷办法,给退休人员发一次性生活补助费,买断“关系”,各奔东西。由于企业净资产量大小不同,退休职工在企业人数中所占比例多少、势力不同,目前不同集体企业对退休职工利益的处置方法也不同。无论是让或不让退休职工参与资产量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老有所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劳动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一部分以工资形式支取以供生活所需,另一部分奉献给企业和社会,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劳动者退休后有权分享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但是,目前不少集体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职工队伍老化等原因,退休费负担已经超过其承受能力,个别亏损企业甚至长期发不出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3.
1.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构建全民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在于个人不缴费,责任完全由国家承担。不仅国家的负担较重,而且引起缴费人群企业职工的不满,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感。从养老金领取结果来看,大部分企业退休职工只领取基本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则领取全额养老金,造成了企业退休职工与机  相似文献   

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如何适应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化,工作领域扩大化,信息传播现代化,社会经济成份、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挑战,发挥好其强大的政治优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出一奈适合企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当前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应以方法的创新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激励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内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早期激励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以金钱为控制手段的对抗性博弈思路暴露出许多问题,而新经济时代的社会环境、产业竞争、组织和员工特点等使劳资双方趋向于形成利益共生型合作关系,要求革新企业激励理论。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此进行了回应,通过对激励理论微观基础的修正,对激励方式的选择和激励因素的拓展,对企业激励效果的反思,表现出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合作博弈为视角的企业激励理论研究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在提炼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构建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的层级递阶结构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企业内部驱动、市场驱动、国家战略驱动、国际竞争驱动和社会驱动。划分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强关系驱动层、中关系驱动层和弱关系驱动层。选取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引领性的企业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得到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因素分层结构作用图谱。结论对我国企业基础研究驱动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2012—2016年509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高管背景特征、高管激励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并探讨高管激励的中间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性别、年龄及平均受教育水平、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薪酬激励对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股权激励调节作用不明显。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激励制度,综合考虑背景特征,合理配备高管团队,充分发挥高管层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是维持职工退休后基本生活的保险待遇。退休后的养老金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既满足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又能维持养老金的动态收支平衡是养老金问题的关键。文章依据我国养老金的构成,结合数学模型,分析了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的方法、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确定养老金缴费比例与调整退休年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本质上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生态文明的生产力基础。人的文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须顺应自然、遵循生态规律,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以维护社会再生产的可持续性。要把传统的机器大工业下高碳、线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转变为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发展,满足人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网络节点退出会影响网络稳定性甚至导致网络瓦解。以电真空材料和蓄电池行业专利数据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统计分析法,从个体层、关系层和网络层3个维度对影响企业退出网络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资源能力越强、节点中心度越高、规模和密度越大,越能降低企业退出意愿;有合作历史经验的企业更倾向于留在网络中。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存在较大差距,从2002年开始,这个差距在400元以上;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占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养老金的70%及以下,这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需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阶段实施养老金“双轨”改革、完善企业(职业)年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如何给自身发展进行定位.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的内涵、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以及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矛盾的剖析,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的具体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姚凯 《生产力研究》2007,(8):93-95,100
文章通过企业生命周期一般理论模型的回顾,进而考虑到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国有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要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型。该模型区分了国有企业生命周期决定因素的紧变量和慢变量,为揭示国有企业生命周期的本质和关键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一个实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公正地评价成果价值的重要保证。分析了现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肖红军  阳镇 《经济管理》2020,42(4):37-53
本文沿着“认知—行为—评价”的基本思路,基于平台属性与平台情境的异质性,通过推演出四个核心命题厘清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实现平台企业社会责任逻辑起点的正本清源。在此基础上,从“目的属性—内容嵌入”和“组织情境—主体选择”两种视角解构了传统社会责任实践范式的内容构面,并基于“情境选择—战略导向—平台基础”三维框架,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范式归结为“平台嵌入式”“平台嫁接式”“平台撬动式”与“平台新创式”四种类型。本文的研究为重新认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框架,为平台企业更好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范式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6.
顾相伟 《经济经纬》2008,42(2):170-172
劳动合同法是顺遂法治潮流应运而生的。劳动合同法当然是要保护劳动者,但这并不是唯一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劳动者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并促使企业提高有效竞争力。尤其是在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希冀唤醒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它从一个侧面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要对股东负责外,还要承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型经济环境下,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学会如何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自身的竞争力,以更好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必然要求。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将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纳入我国体系框架之中,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适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兼容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油气开采企业在勘探开发作业中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从循环经济思想理论出发,综合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等理论,提出了一种以油气开采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环境污染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流动动因的研究较少,且样本异质性不足。使用Price-Mueller雇员离职模型原理构建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在增强样本异质性条件下,采用有序和多分类离散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从企业视角定量研究其不同性质、结构形式、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人才流动性风险概率和动因。结果显示:民营/私营企业、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流动风险较大,人才流动具有主营收入和人员的规模效应;各分类条件下流动影响动因差异显著,一般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较多关注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科研和管理型人才更注重培训、学习、晋升机会和企业文化、制度等,同时不少人才逐渐将工作和家庭生活质量与环境作为其流动主要动因,人才流动新特征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