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严55重错位,学生学历与能力不相匹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实践教学模式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三·三·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对现行实践教学模式一种创新性探索,对于解决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本文阐述了"三·三·二"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构建目标、模式框架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性的知识、技能外,美学素养在其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成长和专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美育的作用,阐明了美育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专业特点,探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和创新对旅游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林舒  卓琳 《经济师》2024,(2):163-16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兴盛,旅游管理成为热门专业,目前的市场对于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要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也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不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文章就“互联网+”下的旅游行业发展需要进行分析,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金枝 《经济师》2012,(4):132-133
礼仪教育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对于其掌握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仪的精神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其在将来的职场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鉴于此,文章在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改进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严55重错位,学生学历与能力不相匹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实践教学模式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三·三·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对现行实践教学模式一种创新性探索,对于解决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本文阐述了“三·三·二”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构建目标、模式框架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多,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无法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受学生心理与实习基地选择的影响,难以保证实习工作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建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工作形式,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周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58-259
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实习是其在院校期间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当今高职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这种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实习过程对实习生、企业和院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饭店实习为个案,归纳总结学生饭店实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饭店实习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旅游产业的崛起产生了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极大需求.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输出有赖于高水平的旅游教育.因此要想促进旅游经济飞速发展和良性循环,旅游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欲从课程设置这一关键点着手,针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并以企业课程设置改革为突破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管理与考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多维度管理考评体系的理论架构,对学生的学习学业、日常生活、思想动态、职业生涯等方面进行有效地引导,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有效提升旅游信息化管理教学综合质量,对推动专业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现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分析,以及建立集信息管理技术课程群、信息管理应用课程群、在线旅游企业案例群、旅游网络创业活动群为一体的螺旋式课程体系,给出业务驱动型、岗位技能型、"三创"平台型教学模式。旨在完善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加强旅游管理课程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高提供方法指导与决策指南。  相似文献   

12.
旅游经济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教材体系、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专业发展和学生为本,在优化教材体系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系统教学改革,以构建优质的旅游经济学课程,促进旅游教育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教育的发展,各大旅游类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旅游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加强对旅游专业实训室的管理,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往往偏重的仅仅是对其设各的有限配置和更新,而对实训室的环境建设不够重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实训室里脏、乱、差,水、电安全以及管理不可靠,尤其是学生上完实训课以后没有维护设备和维持实训室干净整洁环境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早已经无法培养出复合型的旅游专才。在新时代旅游教育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探索能力进行不断提升,而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建设是其主要实践方法之一。对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和数字化学习课堂建设两个方面出发,发挥数字化课堂教学带来的最大作用,以此开启数字化教育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导航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文 《当代经济》2009,(15):115-117
文章从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各种流失现象中剖析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并尝试构建由政府、高等院校、行业与企业等层面互为依托、相互支持的和谐旅游教育导航体系,并提出旅游教育、旅游企业和旅游专业学生"三赢"的行业导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酒店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正处于逐步上升阶段,然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意向却并不高。笔者通过对大连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薪酬期望等,探究就业意向相关影响因素,力图为促进高校、酒店、学生三方人才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可参考之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的行业革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第一产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中不断下降,近年承担着人类基本的经济条件,而第二产业也在经历顶峰之后开始有所回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占经济发展的总量连年上升。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一项支柱产业,其所受到的关注度更是日益攀升,在这基础上,各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同年输出的旅游管理专业性人才也随着增加,而相反的是,酒店行业却仍旧存在人才不足等现象,本文针对此一问题。简要谈一谈酒店实习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语素质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分析制约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的原因,提出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12)
随着山东旅游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原有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旅游人才供给数量不足、旅游教育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特色等。文章主要针对山东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分析了艺术素养在旅游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多开设艺术素养提升课程;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提高教师艺术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探索特色化教学模式等措施,从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熟练,职业素养良好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角度,研究并提出采用了"四能"教学课程体系的应对策略,并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筑在学生、高校和旅游企业三者共赢的基础之上,最终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