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姗 《中国企业家》2009,333(3):27-27
2月3日,工信部发文要求小灵通在2011年底前彻底退网。这无疑是将小灵通业务推上了断头台。小灵通走到今天,用“小灵通之父”吴鹰的话来说,“它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小灵通的出现对移动中、低端市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渗透率迅速逐年上升。但随着移动资费的下降,小灵通中、低端用户市场的优势不再突出,特别是中端市场用户的离网率逐年增大。小灵通用户低端化趋势更加明显,收入市场开始萎缩。2008年,电信业面临再一次重组,小灵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电信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电信业重组背景下的小灵通市场竞争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小灵通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北京通信旗下的"小灵通"异军突起,成为2004年北京通讯市场上最大的亮点."小灵通"进入北京市场16个月,用户数量就突破百万大关,发展势头不减.随着北京通信公司针对"小灵通"展开的短信互通、"悦铃"开通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举措的施行,"小灵通"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毫不示弱地从功能到应用的各个方面向手机看齐,成为北京通信市场上的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北京网通小灵通扩展顺畅8月17日,北京网通宣布小灵通的扩张不会受3G的影响。其小灵通信号覆盖地铁站台工程已结束。5月下旬至7月底,从复兴门到苹果园的一线地铁站和环线各站的小灵通基站建成。随着南礼士路地铁站小灵通基站的建成,小灵通在一线(包括复八线)、二号线的39个站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家》2003,(8):54-55
海天天线的资产在4年内扩大了200倍,而这竟出自一名年逾古稀的大学教授之手 小灵通背后的海天 几年前难以想像的事情在2003年正迅速变为事实,引入争议的小灵通在中国大陆获得空前增长.用户增至1200万。与小灵通密切相关的公司也因此备受瞩目,而且不只是国内PHS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家公司——UT斯达康和朗讯。  相似文献   

6.
小灵通曾经是科普小说中小记者的名字,想不到它出生20年后成了一种手机的名称。这种手机与普通手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只能在市话网范围内通话,相当于无绳电话的延长型,所以又叫“无线市话”。小灵通于1998年1月首次在浙江省余杭市投入商业运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廉价的服务,使面临衰退的固定网设备焕发了青春,从而启动了中国小灵通市场,应当说小灵通是对传统电信业的一场革命。时至今日,小灵通已演变成为一个广泛流行的市场用语,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新业务。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诸多令人深思的启示。启示一:“好猫”是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  相似文献   

7.
12365 接电:消费者张先生于2004年8月3日在太原市城北街电信分局购买了一部普天PT2689小灵通,价值650元.2005年3月25日发现机子出现死机现象,后又连续3次出现类似情况,张先生找到所购买小灵通的售后服务点--太原市通信终端维修中心,进行了维修.然而在2006年3月,小灵通竟彻底死机,完全不能使用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在小灵通业务蓬勃发展过程中,通过代理商代办形式发展小灵通成为业务发展的主力军,下面对小灵通营销渠道建设及管理作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时下,一种叫“小灵通”的移动电话正来势汹汹的席卷成都移动电话市场,掀起了一股“小灵通”风潮。  相似文献   

10.
财市点击     
北京小灵通正式放号 实行单向收费0.11元/分钟 2003年3月10日,北京怀柔区正式开始“小灵通”的放号,当天进网用户近百人。据北京通信市场经营部经理李立涛介绍,由于远郊区等收入较低地区对“小灵通”的计划。目前,郊县的“小灵通”网络基本已经建  相似文献   

11.
华思语 《英才》2011,(11):105
他因为"小灵通"而辉煌,也曾因"小灵通"而落寞。辉煌时,因为将"小灵通"引入中国,他在1998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拯救亚洲经济的商业明星;落寞处,2007年的某一周,每天新浪网财经频道的头条都在报道他被迫离开自己参与创建的公司——UT斯达康国际通信有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03,(11)
从当年中国电信的独家垄断,到今天的群雄逐鹿,通信行业一直都在发生剧变。移动通信市场上,中移动和联通厮杀得难解难分;关于3G、高通和大唐电信也在忙得不亦乐乎;市场的几何级扩展,自然勾来无数厂家谋求瓜分“蛋糕”的欲望——波导率领众多国产厂商成功狙击了海外手机大鳄,并且在市场份额上与洋品牌分庭抗礼,今年还有望超越50%……当硝烟弥漫之时,竟又跃出电信“黑马”——小灵通。“小灵通”虽是悄然扩张,所到之处却如巨石投湖,掀起了移动通信市场上阵阵冲击波,正是由于小灵通在各地的攻城掠地,惊醒移动、联通的寡头美梦,两者迅速反击,以求抗衡小灵通。“手拿  相似文献   

13.
无名子 《质量跟踪》2003,14(9):34-35
前段时间,小灵通在北京回龙观和亦庄等城市边缘地区小规模放号,拉开了迂回进军北京市场的序幕,放出“信号弹”,测试了一下用户是否乐于接受的“心理”。当然,也借此开展“羞答答”的宣传以试探“政策的底线“,毕竟,小灵通始终没有获得信息产业部的公开认可,政府的一贯态度是“不干涉、不鼓励小灵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涛 《企业导报》2003,(8):13-14
<正> 小灵通是何方神圣 “小灵通”技术始于日本。1995年日本开通PHS(小灵通),至1997年9月达700万户,占日本整个移动电话用户的18%。日本PHS每3分钟的通话费为40日元,同时间的移动话费为210日元。与中国现在的小灵通用户一样,许多日本消费者国移动话费高昂(开户费、月租费、通  相似文献   

15.
生死小灵通     
"单向收费"、"超低辐射",小灵通生来带着许多光环;"机卡分离"、"短信互通",小灵通曾历经成长成熟;随着2月工信部的一纸公文,小灵通的生命又将戛然而止.一切好像充满戏剧性,甚至等不及7000万"灵通族"思考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19日,中国电信首次作出表态:“小灵通”和移动通信可以、也应该共存。备受争议的“小灵通”从第二天起在曾被定为“禁区”的北京郊区开始放号;  相似文献   

17.
“固话”想分“移动”一杯羹,“移动”和监管部门何以应对?“小灵通”虽小,却触及中国电信业的灵魂深处 1997年,中国最先开通“小灵通”业务的浙江余杭电信当初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业务收入增长更快,但当全国“小灵通”用户超过1000万之后,这个简单的想法已经不能掩盖固话商更大欲望的膨胀,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相信,“小灵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广场     
吴基传表示政府不鼓励发展小灵通本刊讯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日前表示,从政府角度来讲,不鼓励发展小灵通,但也不会干涉运营商的经营。吴基传说:“部里政策很明确,小灵通属于三级频段,这个频段不能再批用了,所以它再发展也是这个频段。”他说:“我希望冷静下来,不要搞得我们很头疼。现在全国的小灵通整个加起来,也就1000多万用户,比起4个多亿的移动、固定用户算不了什么。”对于互联互通问题,吴基传说,这并不是政府直接出面解决的事情,而是几家大的运营商自己的事情。(程展)郭树清指出外管局拟开放多项资本项目本刊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  相似文献   

19.
李立宏 《经营者》2005,(7):38-39
遭受政策的三次“封杀”,小灵通仍然一路凯歌高奏,并最终渐成气候。从某种程度上讲,小灵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电信改革的一个缩影,而UT斯达康(中国) 公司的成长故事是中国高科技民企在(电信)政策缝隙成长的一个“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20.
李乐天 《新前程》2007,(7):22-23
当初小灵通的成功方式,就已经预示了吴鹰的结局必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