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不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的大学教育,面对大学生诸多不如意的境况,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和抗挫折能力培养越发显得重要。本文旨在从大学生挫折现状、成因,挫折教育的意义以及挫折教育的方法等方面阐述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帮助指导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指导高校开展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付新 《黑河学刊》2010,(2):114-115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日益感受到来自学业、生存、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挑战,适时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挫折教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提出其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应以对大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作为当前的重要教育任务。借助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将挫折认知教育、挫折预防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配合灵活多样且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达到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提升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徐宁  焦彦臣  郭晓娜 《中国经贸》2009,(24):250-250
挫折的普遍性及大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重要性。要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就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教育他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增加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重灾区,大学生自杀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是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具有特殊原因,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6.
刘书博  谭一酉 《黑河学刊》2010,(10):129-130
分析大学生遭遇挫折的各种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发挥榜样力量"等对大学生实行挫折教育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重视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文章在分析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后提出,要正确认识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学校应将抗挫折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规划;大学生应学习科学的自我调适方法,缓和受挫心理。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在自身抗挫折能力上的不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个人性格、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等,而民办高校中,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种问题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但从民办高校的抗挫折教育层面上分析,当前在教育领域中还没有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因此需要民办高校转变思维与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具有适应能力与自信心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挫折教育存在着忽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目标功利性强、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差等问题。完善对策:一是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明确教育目标;二是开设挫折课堂教学,增强社会实践;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赵志超 《新西部(上)》2009,(12):203-203,195
造成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家庭、环境、情感、就业压力等因素,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主要有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积累抵抗挫折的经验,并为学生提供求助的途径与方法,还应教会学生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SOS孩子的心理情感状态与需要,选择运用有效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人伦角色教育,是在SOS家庭中实践因势利导教育原则,保证提高SOS家庭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方法与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和升学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适应期、过渡期、疏导期三个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家庭不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学生对心理问题防范意识淡薄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应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今一般儿童心理特点、单亲儿童心理特点、父亲缺失儿童心理特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提议图书馆成立儿童家长阅览室。  相似文献   

14.
陆万军  邹伟  张彬斌 《南方经济》2019,38(9):97-112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5.
骆志生 《中国经贸》2008,(20):103-104
无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隐蔽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方式。榜样(典型)、校园文化的建设、环境教育和健康有益的活动教育都是无意识教育的有效形式。无意识教育可以淡化教育的痕迹.有利于调动被教育者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避免和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结和戒备心理,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陶冶,最终达到转化被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浅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入学后面对很多的问题,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学习辅导、专业教育和改善人际交往等方面阐述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素素  孙涛 《南方经济》2018,37(1):85-99
文章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成年子女性别及教育对家庭养老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性而言,无论是居住距离还是是否同住方面,女儿更疏离于原生家庭,但是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拉近其与原生家庭的地理距离;教育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男性看望父母、与父母联系的频率,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相对于其兄弟会更多地看望父母、与父母联系;个体与父母经济距离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文章认为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女性自身福利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福利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旅游地容量系统的一部分,旅游心理容量的大小及其结构是反映旅游地能否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地心理容量超载治理应做好以下几点:全民旅游教育;建立旅游心理容量预警机制;公众参与规划。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呈正态分布,总体状况良好;受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影响,与家庭状况没有显著关系;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同时心理资本是可以有效管理和开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