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主要成效与特点试点
工程实施近5年来,累计投资1.48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7200万元。搬迁贫困人口3956户17257人。最近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2004年以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和问卷调查,从收回的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看: 相似文献
2.
延长县位于黄河中游,地处黄土高原。全县辖6乡6镇,288个行政村,756个自然村,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两年来,在13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中,全县共投入资金1908.11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142.5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25.57万元;新建砖、石窑洞864孔;实施移民搬迁479户2267人。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相似文献
3.
《陕西综合经济》2006,(5):30-31,43
一、搬迁前贫困人口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其中农业人口6.12万,全县林地面积占89.4%,耕地面积占4.11%,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贫困人口居住在贫瘠的高寒山区,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活十分艰难。特别是县境内山岭纵横、水大沟深,垂直气候差异大,旱涝灾害频频发生,致使农村返贫率高。目前全县有14个乡镇的98个行政村共2251户计8698人居住在生活和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的偏远山区(尤其是2003年实施的124户搬迁户),这部分人口的贫困状况是: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在我市宁陕县率先试点,随后在我市普遍展开,经过三年多时间,探索出了扶贫攻坚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受到广大干部、贫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到2006年(2007年移民方案已报待批),陕西省发改委连续三年将镇安列为全省工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县,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700万元,拉动搬迁群众投入(含投工投物折价)2575万元,新建房屋3756问77310m^2,使原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和受滑坡泥石流威胁的1000户4279名贫困人口。喜迁新居,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m^2以上。 相似文献
6.
易地搬迁政策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意义重大.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多年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外与之相似的是生态移民.本文以苏丹达尔富尔北部地区生态移民为案例,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的多元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8.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备受瞩目。X县在“十三五”期间制定落实约20,000多户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但如何安置这些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低的搬迁户,帮助他们适应新区生活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为使居住在自然灾害频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摆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去年国家在内蒙古、宁夏、贵州、云南四省区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和一定的资金补助,让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搬迁到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事高效农业或其他收入较高的行业,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0.
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建房的政策和要求
易地扶贫般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包涵两个方面:一是搬迁群众建房工程。国家按一定标准给一定补助、群众自筹一部分、地方补助一部分(优惠政策)资金办法,由群众自建房屋进行搬迁。二是解决与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有直接关链的基础设施工程。由国家补助资金,县上掌握,统一规划,缺啥补啥,群众实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搬迁群众翘首以盼的首要大事,推动实现后续发展已成为解决易地搬迁系列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农发行贵州省分行支持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为例,立足当前实际,分析面临形势,针对困难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更好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做出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截至2020年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全面完成,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但易地扶贫搬迁不是“一搬了之”,对于搬迁移民后续发展的关注和扶持是更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文章以河南省L村易地扶贫搬迁为例,分析搬迁后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收入增长保障不足、搬迁户社会交往和心理适应、安置区管理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升搬迁移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是移民搬迁至城镇安置点后融入迁入社区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过程。文章基于无结构访谈资料,对贵州省S市X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在生计方式、消费支出、心理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社会融入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整体融入性较强,基本融入了城镇生活,但部分移民的社会融入性程度低。基于此,进一步讨论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需要关注的问题,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融入城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独特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目前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进入到以做好后续扶持为重点的新阶段,需进一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脱贫发展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 相似文献
16.
由行政化主导的易地扶贫搬迁对实现脱贫攻坚历史性目标起到重要作用,但短时间内大规模搬迁也可能使安置区面临产业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缺乏保障、移民群体社会融入困难、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需要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以实现转型发展。通过构建由易地扶贫搬迁主要相关方组成的分析框架发现:移民群体稳定脱贫与改善生计的意愿是安置区发展与转型的内生动力;中央政府推进安置区后续扶持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转型发展的宏观引领;基层政府在安置区这一特殊治理场域中有效落实政策与开展创新探索成为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有助于安置区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基础,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使安置区就业与社会环境得到改善。未来,安置区在规避和化解搬迁群众返贫风险的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而实现产业稳步发展、就业有效保障、社会融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7.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自2015年以来,农发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要求,把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自觉提升站位,率先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保障资金供应,全力服务中央和地方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打响了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当头泡"。 相似文献
18.
以工代赈是实现特殊群体以劳动就业增收的扶持政策,是建设基础设施的战略性途径。新时代,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带动作用,亟待从更新政策执行机制,丰富政策体系内容;完善政府内部组织、廉政建设以及监察体系;进一步明确且扩大覆盖受益对象范围,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积极协同政府、企业与劳动力多方合作等角度化解难题,为以工代赈政策实施提供新思路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孙俊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8):164-171
目的 农户搬迁后在安置地的融入和发展是决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有利于为实现农户更好融入新环境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文章从社会融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利用8省16县969户的搬迁农户样本和多层模型分析技术,实证检验了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与村内安置相比,外村安置、乡镇安置和县城安置对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具体表现为对搬迁农户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安置方式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其经济融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旧关系网络和新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其社会交往融入,通过影响农户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其心理融入。结论 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开展帮扶,满足搬迁农户的安置需求,促进农户融入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研究课题组 《中国农村经济》2020,(12):88-102
易地扶贫搬迁意味着将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地区的贫困农户搬迁出来,并实现增收脱贫。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六大特征:迁移作用力以迁出地的推力为主;安置方式以城镇化集中安置为主;生产方式以非农化为主;劳动力转移方式上县内就地转移与外出异地转移并举;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成为重要支撑;面临经济融入和社会融合两大命题。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要实现其与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协同并进,同步推进就地安置与劳务输出,扶技、扶志与扶业并重,加快安置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加快易迁贫困人口的社会融合,盘活用好迁出地的各项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