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房,是目前普通老百姓家庭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块。传统的思维模式足单纯利用储蓄攒钱买房,但储蓄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丧失了流动性,税后的利息不足以抵御通货膨胀,更谈不上收益二字。换一种方式,购房者可以考虑通过选择基金这种相对稳健的投资品种来规划整个购房过程需要的现金流。  相似文献   

2.
可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年轻时喜欢读书、看报、写作文;也可能和自己的工作有关,在石油战线40多年绝大部分时间搞文秘工作,读书、看报、学文件也养成了习惯。前年退休以后,又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读书、看报、记笔记成了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整天是读不完的书,看不完的报,也给家庭生活增添了很务清趣。原来以为,退休以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把自己和老伴的生活安排好,千方百计把身体搞好。这样,我们幸福,子女们也放心。但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把生活和身体搞好,光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还不够,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两者都搞好了,才算真正的幸福美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自己读书。看报、记笔记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好像一天不看些书报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老伴也和我开玩笑说:“你要一天不看书、不看报的话,可能就活不成了。”也确实是这样,我每天早上起来,中午饭后午睡前和晚上睡觉以前,都是以书报为友,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历史知识,学习经济知识,看一些名人传记等。看完书报以后,我还要剪贴报纸,剪贴了一些如百科之窗、海外纵横、法制固地、健康大视野。政治经济政论文章和先进经验等。这些材料,老伴和子女都可以看。最后就是记日记,你己的日记有三种,一本是每...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业》2009,(9):26-27
一同进步 一同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工人,我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个熟练技工。应该说,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源于学习和实践,来自企业为我们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我热爱我的工作,从书本到实践,我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并形成习惯。我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凭借思想、信仰、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就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史旋同志随感录敬业敬业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许多敬业的规矩,世代流传。比如,旧社会演戏的艺人在开演前要向“祖师爷”(据说是唐明皇)烧香叩头;装“行头”(服装)的箱子不准坐人,等等。尽管带了迷信的色彩,毕竟得承认这是一种敬业的表现。敬业,就是要尊重所从...  相似文献   

5.
记:您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陈:当然是玩了,各种玩耍。对我而言,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肯定不是读书,当然,读书的感觉也不错。也不光是童年,包括中学、大学、工作以后至今,甚至是在我人生最困惑的文革时期,我也一直没有放弃我的兴趣爱好,可以说一直没有不玩过。玩,并没有妨碍我的成长与发展。现在的小孩子如果想走我这种路子,一定会被认为是旁门左道,会受到家长的责备和学校的鄙视,但想走我这样道路的小孩子一定不会少。所以,我还是希望家长和学校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去玩耍。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源泉。目前,研究院仍然是以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核心,并没有走上以创新求发展的道路,更没有形成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表现是:其一,开始重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问题,但缺乏追求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其二,对科技创新的真正含义缺乏全面理解。把科技创新仅仅局限于科技本身的创新,片面突出了创新的技术色彩,而在如何围绕科技创新进行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力度不够。其三,知识产权意识淡漠。其四,分数科研人员思维趋同,循规蹈矩,尊崇书本和权威。其五,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不能算笨,但为什么许多企业还是没能突破技术壁垒、搞出独创性的东西来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积淀不够。中国的一些产业可以做得很大,甚至产值名列世界前茅,但一些核心的、需要积淀的东西——比如机床的数控系统、工程机械的液压元器件等——还得买人家的。或许有人认为,做整机主要是集成创新,不一定什么东西都自己做——的确,作为单一一家企业这么做不丢脸,但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这些高端配套件是不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从工业文明一步步走过来的,中国则借助数字化设计、制造和中国的市场机遇等实现了跨越发展;但现在我们应当知道,有些东西是短时间跨越不了的,要靠长期的积累与沉淀。  相似文献   

8.
2006年毕业后,我从囊中羞涩到略有积蓄,虽然不足以买房购车,但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本着这个想法,我成为了股市中的一个小散户,继而成为一名执着的基民。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从学生成为股民然后再转变成基民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同志提出要摒弃“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方式,要把“灌输型”变为“自我教育型”,还有的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等等。对此,中国职工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长喜同志认为,这些口号或提法虽然用意是好的,是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但是却不太全面,没有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大家知道,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说明创新与继承不可分割。因此,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既不能一概肯定,否则就不能创新;也不能一概否定,否则就没有继承。笔者作…  相似文献   

10.
对很多家庭而言,买房是件大事,但近几年不断发生的买房纠纷,以及”期房变欺房”等买房陷阱,使很多想圆住房梦的人望而却步。 那么,买房怎样才能避免纠纷和上当受骗呢?本文给您快乐买房出点主意。 陈太太今年 30岁,是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员,先生在机关工作,家庭每月总收入约6000元。陈太太和先生总觉得现在的住房太小了,最近决定购买一套新的住 房 。 像大多数买房人一样,陈太太最初注重房子单价,不考虑总价。其买房时应先明确需求面积,由面积来核算所能承爱的总价。这样就不会因为贪图单价便宜而买了质量不好却太大的房子。后来经人指点,陈太太…  相似文献   

11.
周江 《董事会》2012,(8):36-39
我敬重的连锁业企业家,他的性格得是倔强的,但同时情商很高,沟通能力非常强;学历不需要太高,不能是纯学术的,否则无法接“地气”,难以有效沟通;最好有最底层的从业经历,如果没有普通销售员的经历,我认为风险很大;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我非常看重企业带头人是否专注,多元化肯定不做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信息》2011,(8):75-75
近几年,各地对农村土地流转热情很高,也诞生了很多不同的模式,土地换户籍是一种重要方式。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市场的自由交易,不涉及强制性;但仔细斟酌,农民其实没有什么选择。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了一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工业会计》2004,(8):64-65
以前觉得买房是件很遥远的事情,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买房是很现实的,毕业后准备买个小户型来住。我才不租房呢,房租都交给人家了,几年下来自己能捞到什么?刚工作没钱,有银行啊。先从家里借个首付,剩下的全办个人住房贷款。我不觉得欠债是件丢人的事,都啥年代了,消费观念也该变变了。再说在城市里买  相似文献   

14.
看到一家报纸载文,称邱少云当年差点不被认作英雄。最初我是不相信的,以为是那家报纸载文有误,我还在读小学时,就从课本上得知了邱少云的感人事迹,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均授予了他最高荣誉称号,受到人民的尊崇与景仰。就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大变化的时候,邱少云仍被视为革命的大英雄,在他的家乡重庆市铜梁县建有邱少云纪念馆。这样一个影响、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楷模,怎么可能会出现不同看法乃至有所争议?后来,又看到几家刊物登载了邱少云差点不被认作英雄的事件,我相信是确有其事的了。当了解…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2005,(1):46-49
在传统的商品服务市场中,企业的“上帝”是消费者,欺骗消费者意味着失去市场;在对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上帝”是投资者,对投资者失去诚信则意味着在人力、货币及债券等资本市场上的失败,意味着企业失去发展、成长、壮大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市场竞争的两难困境是:为短期生存所做的选择,长期而言将使生存资源全部耗竭,但短期内不如此选择就无法生存。标题,我是照抄了盛洪许多年前关于公共选择问题在《读书》发表的一篇随笔的标题(似乎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了大家都不喜欢的制度")。我要探讨的却不是公共选择而是市场的一些较少被探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谭洪青 《工业会计》2006,(12):61-62
李老师刚刚从外地调入某市的一所学校,近期父亲生病需住院治疗,可是手头暂时短缺5万元的费用。李老师考虑突然跟亲友借5万元会不现实,面子上也抹不开;而他在本地还没有买房,因此无法去银行做抵押贷款;又没有存款和保险,也无法向银行或保险公司申请质押贷款。李老师应该怎么办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王戈 《汽车与社会》2014,(34):20-20
说起来大家不要觉得奇怪,我不看电视很久了。久到该怎么说呢,中学的时候就老实读书,客观上被迫不能看电视。上大学以后又主观选择了“捧资本主义臭脚”.无论和同学老师在课上课下,追美剧评英剧,还有综艺动画两手抓。工作以后更是白天黑夜对着电脑,似乎离开电视一点儿损失都没有。但仔细想想,本质上还是在看“电视”呀,不过是画面换了个地方,有选择地在被播放,电视被拆解,被划重点,被再一次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五个一点”:第一,是应该有但你目前所缺少的那一点;第二,是你比别人多的那一点;第三,是你比人家抢先的那一点;第四,是你比人独特的那一点;第五,是你比人家好的那一点。这五点分开来是核心竞争力,合起来就更是核心竞争力。关于核心竞争力,我要给大家这样两个“核心”建议:第一,切不可顾此失彼。在构建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金字塔是一层一层垒起来的,特别是不能忽视那些最基础的东西。所有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要素都要抓,千万不要以为不是“核心竞争力”就不抓,否则你永远形成不了所谓核…  相似文献   

20.
我长时间陷入困惑的一件事,就是由老大独裁好,还是民主决策好。具体来说,一个人说了算,决策时不用扯皮,加上权威的优势,决策之后的执行常常也不打折扣,下边的人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就在执行中理解以及加深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组织的成长会出奇地快。几乎在中国所有成功的企业中,都有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独裁者、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