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培育东亚债券市场:现状、障碍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体金融中介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这是一个历史的结果,东亚经济体没有其他的选择,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中介体系在培育亚洲债券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能够实现的目标上,通过完善基本条件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基础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的东亚经济体来说,这可能是更加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德国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转变 5月15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德国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5%,这对整个欧洲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和进出口大国,德国新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引发了人们对其经济增长模式是否转向内需主导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杨权 《亚太经济》2008,(2):25-31
区域成员在法律制度和执法效率上的差异,将体现为金融结构的差异,这会导致共同货币政策在区域成员间的传导效果出现较大差异,影响货币联盟的稳定性。东亚各经济体的金融法律制度呈现较大的差异,相应地金融结构也有较大的差异。通过机制化的区域金融合作,采取最低协调一致标准,促进东亚各经济体法律制度和金融结构的渐进趋同,是未来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趋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传海 《亚太经济》2006,(5):2-6,16
本文从最优货币区和增长趋同角度对东亚15个经济体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欧洲货币一体化中的趋同条约为参考标准考察了东亚的名义趋同,并对人均实际收入的σ-趋同、绝对β-趋同进行了检验,同时从产出结构层次对东亚的结构趋同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东亚经济体出现了一定的趋同,但并不明显,与货币一体化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东亚实现统一货币的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5.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4,(5):9-9
世界银行下调中国及东亚增长预期 世界银行4月7日发布的《东亚及太平洋经济更新报告》预计,东亚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预期,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放缓至7.6%。 根据报告,世行认为:“中国已经展开一系列有关金融、市场准入、劳工移动性及财政政策的改革,以提高增长效率并提振内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将令经济具备更稳定,更具包容性及可持续性的立足点。政府已宣布的一些措施也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例如税改和降低民间投资的障碍。”世行将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的7.7%降至7.6%,同时维持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7.5%的预期不变。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6,(15):33-33
世界银行近日表示,东亚各经济体2005午再次实现稳步增长,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达到8.2%,今年增速将达到7.8%。东亚目前己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东亚的产业分工体系及其结构性不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考察东亚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几种表现,并对区域内以垂直产业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分工体系、以对中间品及部分资本品的"交叉需求"为基础的贸易结构作了分析;其次研究由区域内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指出由于处在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底部的发展中经济体承受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处在上游的经济体的生产(需求)对处在下游的经济体的波及效应不大、区域外对东亚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所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较差,结构性不平衡难以纠正;最后着重研究东亚各经济体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加强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并提出今后调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时英  张丽丽 《山东经济》2008,24(3):119-1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亚与美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作为东亚经济体的主要一员,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把美亚贸易链顺利地连接起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情况,同时对从东亚主要经济体进口的商品结构和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中国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处于中低端的位置,最后指出中国向东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市场转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提升中国在美亚贸易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考察东亚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几种表现,并对区域内以垂直产业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分工体系、以对中间品及部分资本品的“交叉需求”为基础的贸易结构作了分析;其次研究由区域内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指出由于处在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底部的发展中经济体承受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处在上游的经济体的生产(需求)对处在下游的经济体的波及效应不大、区域外对东亚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所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较差,结构性不平衡难以纠正;最后着重研究东亚各经济体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加强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并提出今后调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东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成丹 《世界经济研究》2012,(7):73-79,89
本文以1990年、1995年和2000年亚洲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东亚各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服务投入比重相应提高;两产业之间融合度的变动方向是:制造业需求主导→对称性均衡→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主导;经济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发展水平越低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越依赖于制造业。中国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基本上都位于东亚地区最后一位,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服务投入比重下降这一与演进规律相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东亚和欧盟分别表现为外需主导型和内需主导型的贸易模式。两种不同的贸易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由于东亚区域对外部最终产品市场的严重依赖,所以,后危机时代下,东亚贸易模式转型的必要性更加明显。但是,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目前及未来中长期中亚国内市场短缺、需求量大而中国新疆又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及其产品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中国新疆企业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至今,东亚区域合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地区多边组织、论坛、会议、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形式在本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经济等诸多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区域多边合作进程之中。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可能对未来美国与东亚的关系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美国主要根据其自身利益的判断来应对东亚区域合作,对于把美国排除在外的区域合作形式可能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对于把美国包括在内的区域合作形式则可能采取积极推动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各经济体迅速推进了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不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既有的合作框架或机制(如CMI等)未能发挥作用,各主要经济体之间有关合作的分歧也在明显增大,东亚货币合作遭遇了重大挫折。文章指出东亚货币合作本身存在的固有矛盾或问题如对现行美元体制的依赖等,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长期性因素,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东亚地区在整体上不具备推进货币合作深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开展应该在整体层面上巩固和扩大既有成果的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局部地区推进货币合作的深化发展。在这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采取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东亚十国(或地区)1991~2010年间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性贸易协定(RTA)、经济总量、2008年金融危机和人均GDP差额绝对值,对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起显著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对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起显著阻碍作用。1997年金融危机也对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起阻碍作用,但不显著。从行业差别来看,除了距离变量之外,各解释变量对资本品需求的影响均大于对消费品需求的影响。因此,为扩大东亚区域内的最终产品需求,区域内各经济体应该降低物流成本、发展区域性贸易合作组织、稳定汇率、扩大各自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各国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东北三省通过不断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将为东北振兴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东北亚有关国家也会从中受益,这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贺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34-48,156,157
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是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理论新视角。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在不同阶段提供了各具形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这成为日本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实现自身大国外交战略的核心途径之一。在日本国内,功能性合作被普遍视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关键内容,而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则是开展功能性合作的重要方式。在东亚的区域合作中,亚洲各国既要珍惜传统友谊、政策宣示的积极作用,也要通过制度性建设和功能性的外溢、通过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以及相互利益的交换和妥协等方式给予刚性支撑。在当下的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联合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开展功能性合作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政策选择。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促进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二战后日本亚洲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该积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以共同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东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