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产生于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以后,新中国成立前巳取得较丰硕的成果。本文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缘起谈起,以著作为主,逐一对它们作出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提出笔者的三点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2.
过去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在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时候,往往着重讨论美,日等国的经济,而并没有将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范畴看待,它们并不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是在讨论区域经济的时候才被提到,属区域经济这一档次。但是,现在这些组织在讨论世界经济的时候,则将中国的经济同美,日等国的经济相提并论,中国已被视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山东建设》2005,(19):25-25
近日,2004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家排序揭榜。在这份榜单中,我们看到了如联想、苏宁这样的知名企业,但更多的是一些不为大众熟知的企业,比起“中国企业500强”,这份榜单显然要逊色得多,但我们依然要对这些企业的上榜表示敬意,因为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正是以它们为代表的众多民营企业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营企业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经济活力和效率提高,它们还有效缓解了中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90年代,面对治理整顿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实现了一定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哪些因素——需求、产业、地区、区域带动了并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其平均贡献率如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角度分析,最终消费、第二产业、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达到50%以上;广东等14个省,对全国经济增长有着绝对主导作用,全国经济增长中"四分天下有其三",是中国经济最富活  相似文献   

5.
刘琴 《老区建设》2008,(20):8-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它们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活生生的现实。二者之间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中国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抓住机遇,充分11利用WTO规则,在参与区域贸易安排中扬长避短、有所作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需要我们拓展时间和空间,跳出中国看中国,把中国30年经济增长放在世界经济的宏观视野下来研究,如此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迅速成长的国际背景,更好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成长的背后力量和根源,把握世界各国所共同摸索和实践的经济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企业代表着我国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它们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而协调地向前发展。然而,日前中国大企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紧缺的严重困扰,它们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棘手的经济问题。所以,研究目前中国大企业所面临的金融环境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汪云霞 《上海国资》2005,(10):70-71
中国经济的发展,曾经在国际商品市场里驱动了一片繁荣景象;如今,它的这种促进作用表面看来正在减缓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长,它在世界商品市场上表现得尤为强劲。中国对于基础金属、矿产和燃料的巨大需求已经把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就为那些提炼和加工它们的公司创造了新的盈利纪录。中国对于原材料的吞咽就像他们的开采速度一样快。有鉴于此,一些观察家甚至开始谈论上涨了的高商品价格所形成的“超大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9.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于5月上句到了中国,随即在一周的时间里与中国经济领域的聪明头脑们针锋相对地论战,并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且不局限于经济本身。  相似文献   

10.
结构进步和经济国际化是中国在今后20年间保持高速增长(8%-10%)的两个主要条件,而且它们互相作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在中国现存结构中,对于增长和国际化影响最大的主要问题在于:其一,国有企业的设备陈旧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大约有70%的工业设备落,后于国际标准20至30年。在200万家国有企业中只有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5,(47):18-19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0月29日】星巴克(Starbacks)和宜家(IKEA)当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着实风风火火了一阵子。从那时至今,几年时间过去了。它们在中国现在经营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如果把它们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作一个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相似文献   

12.
谢国忠 《新财经》2004,(9):15-15
中国和印度现在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们将决定全球经济周期的未来方向 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和印度是全世界两支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两国人口之和为全球劳动力人口的 4 0 % ,按购买力评价计算,两国经济规模之和占全球经济的18%。二十年来,两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高达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四个字,它们将注定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扩大内需。 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的疑虑不是2012年的中国楼市会不会跌下来.这一点已毫无悬念可言。我们现在的疑虑是.如果2012年的中国楼市跌下来.会重创中国经济吗?中国经济的两翼:实体经济的中国楼市和虚拟经济的中国股市一齐折翅.一直是靠一只翅膀在艰难地飞的中国经济.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迅速腾飞的时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经济之中。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研究这些共性和差异对中国更好地适应国际潮流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虽已十分深入,但每位学者通常只着眼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某一点差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形式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希望以综述、宏观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进而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在这种复杂局面下,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经济形成了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基本面特征。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是结构问题。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现在的疑虑不是2012年的中国楼市会不会跌下来,这一点已毫无悬念可言。我们现在的疑虑是,如果2012年的中国楼市跌下来,会重创中国经济吗?中国经济的两翼:实体经济的中国楼市和虚拟经济的中国股市一齐折翅,一直是靠一只翅膀在艰难地飞的中国经济,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14,(2):F0002-F0002,1
正1月12日,由本刊和环球时报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经济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论坛对2013年的中国经济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和展望。论坛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接近8%的增长,在一举实现软着陆的同时,也宣告由速度向质量转型的初步成功。在梳理这一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攻坚克难,把握机遇,奋力前行,为我国经济发展壮美的画卷又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闻周刊》3月9日】经济危机可以让大家集中注意力。在经济衰退期间,美国和中国有了千载难逢的让经济重新恢复平衡的机会,要想减轻衰退对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它们就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美国的决策者——看来还有中国的大部分决策者——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全球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学术界在比较西欧领主制经济与中国地主制经济的时候,大都强调它们的差异性、特殊性,而对它们的同一性则讨论不够.这可说是一种疏忽.以我的粗浅认识,实际上从它们形成的生产力条件、经济本质以及其发展归宿来看,它们的同一性可以说大于它们的差异性.我的短文,就是想提出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