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亚经济一体化宜从次区域合作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 1.组成自由贸易区可产生许多收益 根据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建立自由贸易区可带来如下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成本下降效应,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效应,给定生产要素在企业内得到利用所产生的技术效率效应,在一体化过程中由于竞争加剧而产生的价格和成本效应.  相似文献   

2.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勤 《亚太经济》2004,11(1):29-32
近10多年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较快进展。在21世纪,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东亚和美国对待APEC与亚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态度的基础上,通过简化美国和东亚国家的关系,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了两个主体为了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应对发展两种合作组织表现出的态度和策略,揭示了APEC与亚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并存发展的原因,对未来两种合作形式的发展关系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辨析各种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尝试划分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在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无主权让渡和超国家权力机构的存在、具有毗邻的地理因素和地缘关系、内部市场的开放性以及合作领域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5.
贾若祥 《发展》2013,(9):25-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在次区域合作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形成了面向东南亚、南亚,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圈"是指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区位特点出发,通过位于该地域的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国别的经济合作,形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性产业配置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某种特定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中国把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引入经济领域,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经济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日本″单极″变成了中日″双头″。这一变化导致两岸经济从单方面的依赖到互相依赖;在贸易平衡、外汇储备等方面台湾对祖国大陆更加依赖;台商投资从短期经营到本土化经营;两岸产业分工从产业间发展到产业内、产品内;两岸从企业间一般技术合作到行业组织间标准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经济合作中的次区域贸易协定:亚太地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太地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唯一的官方经济合作机构,其倡导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在建立非歧视性和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和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保持一致。然而在APEC范围内,存在若干对非成员歧视的次区域贸易协定,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入澳大利亚、新西兰密切经济联系贸易协定(CER)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由于歧视性的优惠贸易协定是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惠国待遇(MFN)原则的例外,APEC在开放的、非歧视原则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其速度和范围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04,(4M):58-58
亚行批准了一项金额为6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赠款来促进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及其它国家间的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疆与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亚及周边各国经济上采取全方位开放政策,面对这一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态势,新疆应与中亚国家建立高层次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最终建立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次区域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与当前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宏松 《亚太经济》2006,54(3):10-13
本文认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主权因素、宗教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三个非经济约束条件和一体化进程中主导权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东亚地区在当前及未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只能以三个“东盟10+1”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并列式发展的“三位并列式”模式推动自身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俄罗斯独立后在外交上一度冷落了东亚,但是,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特殊地缘特征、恢复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以及为了彻底摆脱转轨危机和复兴经济等因素,决定了俄罗斯必须积极参与东亚多边合作机制。所以,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积极推行多边务实的“外交新概念”和“新东方政策”,这使俄罗斯在东亚多边合作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俄罗斯参与东亚多边合作并不顺利,迄今为止,还受到来自俄罗斯内部和外部客观诸因素的掣肘。  相似文献   

14.
一国的贸易态势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以三种类别的贸易品(初级产品,标准化制成品,差异化制成产品)划分为基础,具体考察了东亚各国对外贸易态势的变动情况。此外,作者还对东亚不同地区贸易态势变动的差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期东亚货币合作的路线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危机时期,东亚经济体面临包括全球经济复苏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全球新流动性形成迫使东亚新兴经济体不得不应对资本流入的风险,以及国际金融体系面临全面改革等一系列外部风险。与此同时,东亚经济体较低的投资本土倾向,外汇储备管理难题等自身的金融脆弱性,强化了外部金融风险的影响力度。本文在评估东亚货币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分析东亚现有区域合作机制的缺欠,提出东亚货币合作的未来路径。论文认为现阶段可行的步骤是,以储备库增资和机制多边化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区域流动性机制,并在中期建立区域货币基金;大力鼓励在区内贸易、投资和金融救助中使用本币,增加新的本币计价的区域债券发行;区域汇率政策协调可以设定为一个开放性的目标,在可行的范围内考虑联合行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东亚多边合作态势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真正被东亚国家和地区引起重视主要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后开始的。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且前景看好。本文将在阐述东亚多边合作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态度、东亚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以及前景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志刚  衣传华 《开放导报》2002,(7):20-21,26
世界次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态势 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相对于区域经济集团化而言的,指在小区域范围内由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构成的地域上相邻、经济上互补、合作形式灵活多样,达到共同发展目的的一种地方性经济集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东亚金融危机表明东亚进行货和由合作迫在眉睫,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范例。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诸多问题中,关键的问题是确定目前货币合作的阶段和形态。本文就若干货币合作的条件指标,对东来地区目前的水平与西欧国家1979年的水平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东亚货币合作目前只能在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运作,建立真正的、有制度框架保障的、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货币合作体系的基本条件尚不具备。然后,文章就当前阶段货币合作的形态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在货币合作初期,对称性的贷币合作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东盟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 《亚太经济》2006,3(4):12-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出现新地区主义发展趋势,其基本思想是在加强南北合作的基础上,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层次、有大国参与的多边自由贸易区,同时加强双边合作。在此背景下,东盟不断调整其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重视开放的、发展的地区主义,并在推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一体化及东北亚经济合作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亚地区推进正式的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在增大.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一新加坡EPA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及"东盟+3"(即"10+3")体制,从多方面进行着经济一体化的活动,而且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届"东盟+3"首脑会议上,韩国的金大中总统建议把东亚自由贸易区作为长期目标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